党史课堂|长征中的“宣传密码”_北京时间

党史课堂|长征中的“宣传密码”

彭家伦创作的《渡金沙江胜利歌》,李一氓创作的《安顺场怀古》等长征作品,描绘了红军与敌人生死较量的战斗场面。

党史课堂|长征中的“宣传密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胜利会师陕北,宣告长征的伟大胜利。

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红军的顽强拼搏,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归功于领袖人物的战略指挥等。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充分发挥“宣传队”的作用,让人民群众最充分、最全面、最真实地了解红军,支持红军,发挥了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宣传标语和口号成为赢得人心的“黏合剂”

在长征路上,“红色宣传”遭遇重重挑战。油印小报刊困难,苏区时期行之有效的找人谈话、书报介绍,发展研究会、妇女会和农会等宣传手段难以推进。为此,党中央号召广大红军将士充分发挥“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发布告,贴标语,向沿途的群众宣传红军和党的政策。

长征中先后担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长、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的刘瑞龙回忆,他领导錾字队在天然岩石、房屋阶条、牌坊、石碑上篆刻下1.5万余条红军标语。正是这些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口号标语,展现出红军积极的态度和必胜的豪情,也精准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使红军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在整个长征途中,仅给红军带路的向导就有近三千人,而参与为红军搭桥渡河、筹款筹粮、掩护伤员、传递情报、完成战斗任务等政治、军事目标的人民群众更是数不胜数。

优秀的文艺创作成为鼓舞红军士气的“兴奋剂”

长征期间,红军的“对内宣传”主要靠文艺创作完成。长征途中,涌现出一批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犹如“兴奋剂”,鼓舞着红军战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地战斗。

长征开始时,随军的一千多名文艺工作者组成成百上千个宣传队、演剧队,他们的创作和表演反映长征过程,尊重战争实际,并且洋溢着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憧憬希望的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

文艺创作将时代要求与群众需要相结合。彭家伦创作的《渡金沙江胜利歌》,李一氓创作的《安顺场怀古》等长征作品,描绘了红军与敌人生死较量的战斗场面。黄镇创作的《长征画集》、陆定一的《金色的鱼钩》,真实生动地记录了长征中红军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另外,陆定一和李伯钊共同创作的《打骑兵歌》,将打骑兵的要点编成歌曲,还结合李伯钊编排的《打骑兵舞》在部队中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针对性的民族政策宣传是促进民族团结合作的“融合剂”

红军长征沿途跨过了十一省,经过苗、瑶、侗、壮、土家、布依、彝、藏、回、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得到各族群众赤诚相待和大力支持,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和工农红军制定和执行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受拥护的,得民心的。1935年5月,根据中央的精神,陆定一撰写了一份布告,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六字一句,一韵到底,通俗易懂,不仅揭露了四川军阀的罪行,而且准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任务、政策和纪律。这与之后发布的《藏区十要十不要》《回区十要十不要》等布告一起,严格红军纪律和行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自由,不仅有助于沿途少数民族群众了解并认同党的民族政策,而且在动员群众、壮大队伍、对敌统战、赢得支持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20年1月13日07版)

党史课堂|长征中的“宣传密码”

彭家伦创作的《渡金沙江胜利歌》,李一氓创作的《安顺场怀古》等长征作品,描绘了红军与敌人生死较量的战斗场面。

党史课堂|长征中的“宣传密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胜利会师陕北,宣告长征的伟大胜利。

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红军的顽强拼搏,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归功于领袖人物的战略指挥等。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充分发挥“宣传队”的作用,让人民群众最充分、最全面、最真实地了解红军,支持红军,发挥了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宣传标语和口号成为赢得人心的“黏合剂”

在长征路上,“红色宣传”遭遇重重挑战。油印小报刊困难,苏区时期行之有效的找人谈话、书报介绍,发展研究会、妇女会和农会等宣传手段难以推进。为此,党中央号召广大红军将士充分发挥“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发布告,贴标语,向沿途的群众宣传红军和党的政策。

长征中先后担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长、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的刘瑞龙回忆,他领导錾字队在天然岩石、房屋阶条、牌坊、石碑上篆刻下1.5万余条红军标语。正是这些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口号标语,展现出红军积极的态度和必胜的豪情,也精准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使红军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在整个长征途中,仅给红军带路的向导就有近三千人,而参与为红军搭桥渡河、筹款筹粮、掩护伤员、传递情报、完成战斗任务等政治、军事目标的人民群众更是数不胜数。

优秀的文艺创作成为鼓舞红军士气的“兴奋剂”

长征期间,红军的“对内宣传”主要靠文艺创作完成。长征途中,涌现出一批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犹如“兴奋剂”,鼓舞着红军战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地战斗。

长征开始时,随军的一千多名文艺工作者组成成百上千个宣传队、演剧队,他们的创作和表演反映长征过程,尊重战争实际,并且洋溢着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憧憬希望的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

文艺创作将时代要求与群众需要相结合。彭家伦创作的《渡金沙江胜利歌》,李一氓创作的《安顺场怀古》等长征作品,描绘了红军与敌人生死较量的战斗场面。黄镇创作的《长征画集》、陆定一的《金色的鱼钩》,真实生动地记录了长征中红军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另外,陆定一和李伯钊共同创作的《打骑兵歌》,将打骑兵的要点编成歌曲,还结合李伯钊编排的《打骑兵舞》在部队中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针对性的民族政策宣传是促进民族团结合作的“融合剂”

红军长征沿途跨过了十一省,经过苗、瑶、侗、壮、土家、布依、彝、藏、回、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得到各族群众赤诚相待和大力支持,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和工农红军制定和执行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受拥护的,得民心的。1935年5月,根据中央的精神,陆定一撰写了一份布告,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六字一句,一韵到底,通俗易懂,不仅揭露了四川军阀的罪行,而且准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任务、政策和纪律。这与之后发布的《藏区十要十不要》《回区十要十不要》等布告一起,严格红军纪律和行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自由,不仅有助于沿途少数民族群众了解并认同党的民族政策,而且在动员群众、壮大队伍、对敌统战、赢得支持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20年1月13日07版)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