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香山:赏红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_北京时间

秋游香山:赏红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黄栌时间:10月下旬—11月中旬地点:南山、北山红叶林区黄栌是香山红叶树种的主打树种,占红叶树种的4/5,园内种植黄栌的历史悠久,有些黄栌树龄达百年以上,随着温度的下降、温差的加大,黄栌叶片逐渐变黄或橙或红,叶色丰富,幻色炫彩。

秋游香山:赏红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1956年秋,作家杨朔在《北京日报》上发表《香山红叶》一文。这篇散文名篇引发了无数人对秋赏红叶的美好向往。

都说观一叶而知秋,在北京,众人熟识的秋日信使,莫不过香山爬满枝杈的红枫。叶红似火,层林尽染。北京浓烈秋色中的七分颜色大抵都要归属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

香山红叶并非一夜成名。在已有的记载中,香山有红叶可观的历史可追溯至金代。金代诗人周昂在《香山》一诗中写道:“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诗中点出了当时香山的四大景观:红叶(黄栌)、黄花(野菊花)、泉水、古松。

幸运的是,这四大景观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其中,香山红叶作为一种活体植物,历时800多年,仍然颇具规模,实在是弥足珍贵的活文物。

上世纪70年代末,游客到香山观赏红叶。

曾经不少人以为红叶就是枫叶,其实构成香山红叶景观的主要树种是黄栌。黄栌属漆树科,叶状呈椭圆形,由于其木质含有大量黄色素而得名。据资料记载,香山黄栌的大面积人工栽植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完成的,后来,西北风年复一年地将树籽吹向东南的山坡上,到1979年时香山形成了94000余株的黄栌林带。

1986年,香山红叶与天安丽日、紫禁夕辉、白塔堆云、圜丘清音、卢沟狮醒等景观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陈毅元帅曾写诗赞道:“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这句“霜重色愈浓”对于香山红叶变色过程的形容,最是形象。

寒露过后

香山的秋色渐入佳境

这里的绝佳景致

可远不止红叶

请务必收藏

这份香山赏秋时间表

菊花

时间:10月上旬—11月中旬

地点:主干道

在游园的主干道上邂逅浪漫,漫走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看着秋花争艳,触摸秋天之美。

菊花是香山秋天的主调,园内种植北京小菊、情人菊、甘野菊、菊花脑等不同种类菊花约50000平方米,分布在景区各条干道沿线,随着气温的下降,秋菊绽放呈现绚烂艳丽之美。

银杏

时间:10月中旬—11月中旬

地点:碧云寺、双清别墅、佳日园、翠微亭

银杏生长缓慢,因此又有祖孙树的称号,叶片呈扇形,每到秋季,满树金灿。香山的银杏大多树龄较长,树形高大,树冠饱满,值得好好欣赏。

黄栌

时间:10月下旬—11月中旬

地点:南山、北山红叶林区

黄栌是香山红叶树种的主打树种,占红叶树种的4/5,园内种植黄栌的历史悠久,有些黄栌树龄达百年以上,随着温度的下降、温差的加大,黄栌叶片逐渐变黄或橙或红,叶色丰富,幻色炫彩。

勤政殿、香山寺元宝枫

时间:10月下旬—11月中旬

地点:勤政殿、香山寺

秋季的元宝枫骤然换装,秋凉霜寒,叶片由绿而黄而红,好像穿上一条金灿灿、红艳艳的袍子。

柿树

时间:10月

地点:北门内柿树林、致远斋北、南山

落叶大乔木,枝开展,每到秋季,一个个黄澄澄的柿子像小灯笼挂在枝头,成为喜鹊、麻雀等鸟类的美食,也不失为大自然的馈赠。

五叶地锦

时间:10月

地点:索道沿线

藤本,叶大美丽,秋季叶色变红或黄,十分艳丽,营造香山索道沿线红叶长廊景观。

秋紫白蜡

时间:10月中旬

地点:昭庙南侧、十八盘

落叶小乔木,羽状复叶,变色早,10月初即变为紫红色,但观赏期短,约一周时间。

除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红叶景观之外,香山公园内的双清别墅、来青轩、中央警卫处、宣传部、图书馆、专用电话局等共8处革命旧址和香山脚下的香山革命纪念馆也是“香山之行”的必打卡地。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到达北平西苑机场,进驻香山。至此,香山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便被赋予了另一种涵义,直到今日,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依旧经久不衰!

2019年9月13日,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馆内的《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展,以全面丰富的展陈内容及多样的展陈方式,展现了在香山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展览以珍贵翔实的历史照片、历史文物、档案及视频为主要内容,共展出图片约800张,各类文物1200件,其中包括开国大典上悬挂过的两盏大红灯笼、使用过的10门礼炮……

馆中陈列油画《共商国是》

71年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迁往香山,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如今,矗立在香山脚下的香山革命纪念馆,通过《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展,向观众展示了这段光辉伟大的历史。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就带上家人,踏遍满山红叶,一起来参观吧~

秋游香山:赏红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黄栌时间:10月下旬—11月中旬地点:南山、北山红叶林区黄栌是香山红叶树种的主打树种,占红叶树种的4/5,园内种植黄栌的历史悠久,有些黄栌树龄达百年以上,随着温度的下降、温差的加大,黄栌叶片逐渐变黄或橙或红,叶色丰富,幻色炫彩。

秋游香山:赏红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1956年秋,作家杨朔在《北京日报》上发表《香山红叶》一文。这篇散文名篇引发了无数人对秋赏红叶的美好向往。

都说观一叶而知秋,在北京,众人熟识的秋日信使,莫不过香山爬满枝杈的红枫。叶红似火,层林尽染。北京浓烈秋色中的七分颜色大抵都要归属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

香山红叶并非一夜成名。在已有的记载中,香山有红叶可观的历史可追溯至金代。金代诗人周昂在《香山》一诗中写道:“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诗中点出了当时香山的四大景观:红叶(黄栌)、黄花(野菊花)、泉水、古松。

幸运的是,这四大景观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其中,香山红叶作为一种活体植物,历时800多年,仍然颇具规模,实在是弥足珍贵的活文物。

上世纪70年代末,游客到香山观赏红叶。

曾经不少人以为红叶就是枫叶,其实构成香山红叶景观的主要树种是黄栌。黄栌属漆树科,叶状呈椭圆形,由于其木质含有大量黄色素而得名。据资料记载,香山黄栌的大面积人工栽植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完成的,后来,西北风年复一年地将树籽吹向东南的山坡上,到1979年时香山形成了94000余株的黄栌林带。

1986年,香山红叶与天安丽日、紫禁夕辉、白塔堆云、圜丘清音、卢沟狮醒等景观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陈毅元帅曾写诗赞道:“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这句“霜重色愈浓”对于香山红叶变色过程的形容,最是形象。

寒露过后

香山的秋色渐入佳境

这里的绝佳景致

可远不止红叶

请务必收藏

这份香山赏秋时间表

菊花

时间:10月上旬—11月中旬

地点:主干道

在游园的主干道上邂逅浪漫,漫走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看着秋花争艳,触摸秋天之美。

菊花是香山秋天的主调,园内种植北京小菊、情人菊、甘野菊、菊花脑等不同种类菊花约50000平方米,分布在景区各条干道沿线,随着气温的下降,秋菊绽放呈现绚烂艳丽之美。

银杏

时间:10月中旬—11月中旬

地点:碧云寺、双清别墅、佳日园、翠微亭

银杏生长缓慢,因此又有祖孙树的称号,叶片呈扇形,每到秋季,满树金灿。香山的银杏大多树龄较长,树形高大,树冠饱满,值得好好欣赏。

黄栌

时间:10月下旬—11月中旬

地点:南山、北山红叶林区

黄栌是香山红叶树种的主打树种,占红叶树种的4/5,园内种植黄栌的历史悠久,有些黄栌树龄达百年以上,随着温度的下降、温差的加大,黄栌叶片逐渐变黄或橙或红,叶色丰富,幻色炫彩。

勤政殿、香山寺元宝枫

时间:10月下旬—11月中旬

地点:勤政殿、香山寺

秋季的元宝枫骤然换装,秋凉霜寒,叶片由绿而黄而红,好像穿上一条金灿灿、红艳艳的袍子。

柿树

时间:10月

地点:北门内柿树林、致远斋北、南山

落叶大乔木,枝开展,每到秋季,一个个黄澄澄的柿子像小灯笼挂在枝头,成为喜鹊、麻雀等鸟类的美食,也不失为大自然的馈赠。

五叶地锦

时间:10月

地点:索道沿线

藤本,叶大美丽,秋季叶色变红或黄,十分艳丽,营造香山索道沿线红叶长廊景观。

秋紫白蜡

时间:10月中旬

地点:昭庙南侧、十八盘

落叶小乔木,羽状复叶,变色早,10月初即变为紫红色,但观赏期短,约一周时间。

除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红叶景观之外,香山公园内的双清别墅、来青轩、中央警卫处、宣传部、图书馆、专用电话局等共8处革命旧址和香山脚下的香山革命纪念馆也是“香山之行”的必打卡地。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到达北平西苑机场,进驻香山。至此,香山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便被赋予了另一种涵义,直到今日,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依旧经久不衰!

2019年9月13日,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馆内的《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展,以全面丰富的展陈内容及多样的展陈方式,展现了在香山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展览以珍贵翔实的历史照片、历史文物、档案及视频为主要内容,共展出图片约800张,各类文物1200件,其中包括开国大典上悬挂过的两盏大红灯笼、使用过的10门礼炮……

馆中陈列油画《共商国是》

71年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迁往香山,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如今,矗立在香山脚下的香山革命纪念馆,通过《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展,向观众展示了这段光辉伟大的历史。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就带上家人,踏遍满山红叶,一起来参观吧~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