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家暴次判11年,法院判决背后的考量_北京时间

2年家暴次判11年,法院判决背后的考量

在社会的阴暗角落,家庭暴力这一 “毒瘤” 正侵蚀着许多家庭的幸福与安宁。近期,“男子2年家暴妻子 16 次” 的案件引发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案例回顾
据了解,谢女士与贺某阳于 2021 年 5 月结婚,婚后的日子却成为她的噩梦。两年间,谢女士遭受贺某阳 16 次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手段包括拳打脚踢、辱骂恐吓等。
首次家暴竟发生在婚后不到两个月,彼时谢女士刚查出怀孕一周,脆弱的身体与心灵便遭受重创。孕期她共遭遇 3 次家暴,身体多次受伤,却因种种原因无法摆脱困境。
2023 年 4 月 24 日,谢女士前往成都武侯区法院提交人身保护令和离婚申请,然而因手续不全未能当即办理。离开法院后,她被贺某阳跟踪,强行拖入酒店施暴。次日,酒店装修工人发现并报警,此时的谢女士伤势惨重,肋骨骨折、十二指肠断裂、小肠梗阻等,需终生挂着粪袋生活。经四川现代医院诊断,她身上共有 21 处受伤部位,包括左肝广泛挫裂伤伴出血、回盲部及末端回肠广泛挫裂伤伴破裂切除等。
后经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鉴定,其回盲部切除术后伤残等级为七级,肝部分切除术后为九级,肾功能损害为九级,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后为十级。如此严重的伤害,让人们不禁对贺某阳的暴行感到愤慨,也引发对法律量刑的诸多思考。
法院判决
12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贺某阳故意伤害、虐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被告人贺某阳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贺某阳与谢某梅于2021年5月结婚,在近两年时间里,贺某阳多次对谢某梅实施家庭暴力。
律师点评
在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中,贺某阳的行为触犯了多条法律红线。首先,其对谢女士实施的暴力殴打致重伤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贺某阳于 2023年4月25日对谢女士拳打脚踢,造成其腹、胸、腰等多处重伤,伤残等级达七级至十级不等,属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致人重伤的情形,依法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量刑。法院综合考虑其犯罪性质、自首情节、以及整体悔罪态度,判处其有期徒刑九年十个月,此判决体现法律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行为的严肃惩处,即便有自首情节,鉴于犯罪后果极其严重,亦不予从轻发落。
再者,贺某阳长期多次对谢女士辱骂、殴打等行为构成虐待罪。《刑法》第二百六十条明确:“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贺某阳在两年婚姻存续期内,实施多次家暴行为,如 2022 年 1 月殴打怀孕的谢女士、2022 年 9 月用刀柄敲击其头部、2022 年 10 月冲进朋友家打骂、2023 年 4 月泼热菜汤等,这些长期、多次且恶劣的虐待行径,给谢女士身心带来极大创伤,属于 “情节恶劣”,应依法以虐待罪论处。鉴于其虐待行为未直接导致谢女士重伤、死亡后果,最终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彰显法律对持续性家庭暴力行为的规制,哪怕未造成最严重身体伤害,只要情节恶劣,亦难逃脱刑责。
这起案件具有深刻普法与预防家暴的双重意义。从普法视角看,它直观展现法律在家暴问题处理中的 “利剑” 作用,故意伤害、虐待等法条不再是冰冷文字,而是捍卫受害者权益的有力武器,让公众清晰认识到家暴违法犯罪本质,警示潜在施暴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深挖家暴根源,既有封建传统 “男尊女卑” 观念作祟,使部分人视家暴为 “家务事”;也有个体心理问题,如施暴者情绪管控缺失、性格偏执等。预防家暴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家庭层面,强化正确婚恋观、家庭观教育,长辈以身作则,传承尊重、平等家风;学校引入反家暴课程,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性处理矛盾能力;社会借助媒体宣传反家暴知识,社区、妇联等组织强化基层排查、调解,为受害者撑起 “保护伞”,多管齐下,共筑反家暴坚实防线,守护家庭港湾宁静。

2年家暴次判11年,法院判决背后的考量

在社会的阴暗角落,家庭暴力这一 “毒瘤” 正侵蚀着许多家庭的幸福与安宁。近期,“男子2年家暴妻子 16 次” 的案件引发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案例回顾
据了解,谢女士与贺某阳于 2021 年 5 月结婚,婚后的日子却成为她的噩梦。两年间,谢女士遭受贺某阳 16 次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手段包括拳打脚踢、辱骂恐吓等。
首次家暴竟发生在婚后不到两个月,彼时谢女士刚查出怀孕一周,脆弱的身体与心灵便遭受重创。孕期她共遭遇 3 次家暴,身体多次受伤,却因种种原因无法摆脱困境。
2023 年 4 月 24 日,谢女士前往成都武侯区法院提交人身保护令和离婚申请,然而因手续不全未能当即办理。离开法院后,她被贺某阳跟踪,强行拖入酒店施暴。次日,酒店装修工人发现并报警,此时的谢女士伤势惨重,肋骨骨折、十二指肠断裂、小肠梗阻等,需终生挂着粪袋生活。经四川现代医院诊断,她身上共有 21 处受伤部位,包括左肝广泛挫裂伤伴出血、回盲部及末端回肠广泛挫裂伤伴破裂切除等。
后经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鉴定,其回盲部切除术后伤残等级为七级,肝部分切除术后为九级,肾功能损害为九级,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后为十级。如此严重的伤害,让人们不禁对贺某阳的暴行感到愤慨,也引发对法律量刑的诸多思考。
法院判决
12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贺某阳故意伤害、虐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被告人贺某阳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贺某阳与谢某梅于2021年5月结婚,在近两年时间里,贺某阳多次对谢某梅实施家庭暴力。
律师点评
在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中,贺某阳的行为触犯了多条法律红线。首先,其对谢女士实施的暴力殴打致重伤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贺某阳于 2023年4月25日对谢女士拳打脚踢,造成其腹、胸、腰等多处重伤,伤残等级达七级至十级不等,属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致人重伤的情形,依法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量刑。法院综合考虑其犯罪性质、自首情节、以及整体悔罪态度,判处其有期徒刑九年十个月,此判决体现法律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行为的严肃惩处,即便有自首情节,鉴于犯罪后果极其严重,亦不予从轻发落。
再者,贺某阳长期多次对谢女士辱骂、殴打等行为构成虐待罪。《刑法》第二百六十条明确:“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贺某阳在两年婚姻存续期内,实施多次家暴行为,如 2022 年 1 月殴打怀孕的谢女士、2022 年 9 月用刀柄敲击其头部、2022 年 10 月冲进朋友家打骂、2023 年 4 月泼热菜汤等,这些长期、多次且恶劣的虐待行径,给谢女士身心带来极大创伤,属于 “情节恶劣”,应依法以虐待罪论处。鉴于其虐待行为未直接导致谢女士重伤、死亡后果,最终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彰显法律对持续性家庭暴力行为的规制,哪怕未造成最严重身体伤害,只要情节恶劣,亦难逃脱刑责。
这起案件具有深刻普法与预防家暴的双重意义。从普法视角看,它直观展现法律在家暴问题处理中的 “利剑” 作用,故意伤害、虐待等法条不再是冰冷文字,而是捍卫受害者权益的有力武器,让公众清晰认识到家暴违法犯罪本质,警示潜在施暴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深挖家暴根源,既有封建传统 “男尊女卑” 观念作祟,使部分人视家暴为 “家务事”;也有个体心理问题,如施暴者情绪管控缺失、性格偏执等。预防家暴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家庭层面,强化正确婚恋观、家庭观教育,长辈以身作则,传承尊重、平等家风;学校引入反家暴课程,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性处理矛盾能力;社会借助媒体宣传反家暴知识,社区、妇联等组织强化基层排查、调解,为受害者撑起 “保护伞”,多管齐下,共筑反家暴坚实防线,守护家庭港湾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