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 | 中共七大的投票箱_北京时间

红色文物 | 中共七大的投票箱

中共七大会场实况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五人在中共历史上被称为“五大书记”。

红色文物 | 中共七大的投票箱

七十六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至今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大多已经离世,然而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物件,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展陈着一个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使用过的投票箱。投票箱整体采用大红配黄色图案设计而成,正面用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谷穗做环状底,谷穗上用文字注明“中共七大投票箱”,党徽在会场的辉映下更显庄重,体现了延安当年生机勃勃的氛围。通过这个投票箱,大会首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文物展示

中共七大投票箱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出席大会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肩负着全国121万党员的重托。会场简朴而庄重,布置具有鲜明的特色与意义。

主席台的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主席台上方斜立着六面中国共产党党旗,礼堂两边的墙上安装六个v字型旗座,每个旗座上插着四面党旗,共二十四面,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二十四年的奋斗历程。插党旗的木座呈“V”字形,代表胜利。

会场后墙上写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两侧墙上写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大字,主席台上边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中共七大会场旧址

中共七大开幕后,新华社立即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公开报道,很快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纷纷举行集会庆祝,许多党政军机关和民众团体向大会发去贺电、贺信,敬献贺幛、锦旗,延安的一些机关单位还向中共七大代表赠送纪念品。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中共七大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像一声惊雷,引起强烈反响。沦陷区有的同胞发表通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论联合政府》等大会文献,还被伪装成多种版本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广为流传。

选举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是七大的一项重要议程,直接关系到七大能否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问题。七大的选举,首先是酝酿阶段。这一阶段,党中央向各个代表团下发了一个候选人名单。哪些人该选、哪些人不该选,由各代表团进行充分讨论。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提意见具体到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顾忌。在酝酿阶段,代表们讨论最多的是按什么标准、什么原则来进行选举。

为了统一思想,搞好七大的选举工作,1945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专门推进选举工作的七大第十七次会议。会议的议程:一是毛泽东作关于选举方针的报告;二是周恩来作关于选举条例草案的解释;三是大会通过中央委员会选举条例。毛泽东主要讲有关选举的重要原则性问题,周恩来则针对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若干具体问题进行解释说明。这样,代表们对选举的目的、方法等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大会通过了正式的选举条例,使七大选举有所遵循,保证了七大选举的规范、合理、公平和公正性。

中共七大代表进入会场

这样,中共七大在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基础上,经代表们充分酝酿和讨论,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在选举中先是小组提名,经过充分讨论后,进行预选,再提出正式候选人名单,最后举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6月9日下午,中央委员会进行民主选举。主席台前摆放的红色木质投票箱十分醒目,整个会场格外庄严。投票开始前,大会宣布并通过选票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选举有关事项。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出席大会选举的有533人,因事、因病请假或不能到会的有14人。下午3时半,大会投票开始。10日,选举结果公布,共选出中央委员44人和候补中央委员33人。

中共七大会场实况

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五人在中共历史上被称为“五大书记”。此次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此为标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致开幕词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为重要的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也正是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真正以一个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圆满结束而载入史册。

红色文物 | 中共七大的投票箱

中共七大会场实况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五人在中共历史上被称为“五大书记”。

红色文物 | 中共七大的投票箱

七十六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至今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大多已经离世,然而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物件,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展陈着一个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使用过的投票箱。投票箱整体采用大红配黄色图案设计而成,正面用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谷穗做环状底,谷穗上用文字注明“中共七大投票箱”,党徽在会场的辉映下更显庄重,体现了延安当年生机勃勃的氛围。通过这个投票箱,大会首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文物展示

中共七大投票箱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出席大会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肩负着全国121万党员的重托。会场简朴而庄重,布置具有鲜明的特色与意义。

主席台的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主席台上方斜立着六面中国共产党党旗,礼堂两边的墙上安装六个v字型旗座,每个旗座上插着四面党旗,共二十四面,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二十四年的奋斗历程。插党旗的木座呈“V”字形,代表胜利。

会场后墙上写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两侧墙上写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大字,主席台上边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中共七大会场旧址

中共七大开幕后,新华社立即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公开报道,很快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纷纷举行集会庆祝,许多党政军机关和民众团体向大会发去贺电、贺信,敬献贺幛、锦旗,延安的一些机关单位还向中共七大代表赠送纪念品。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中共七大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像一声惊雷,引起强烈反响。沦陷区有的同胞发表通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论联合政府》等大会文献,还被伪装成多种版本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广为流传。

选举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是七大的一项重要议程,直接关系到七大能否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问题。七大的选举,首先是酝酿阶段。这一阶段,党中央向各个代表团下发了一个候选人名单。哪些人该选、哪些人不该选,由各代表团进行充分讨论。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提意见具体到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顾忌。在酝酿阶段,代表们讨论最多的是按什么标准、什么原则来进行选举。

为了统一思想,搞好七大的选举工作,1945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专门推进选举工作的七大第十七次会议。会议的议程:一是毛泽东作关于选举方针的报告;二是周恩来作关于选举条例草案的解释;三是大会通过中央委员会选举条例。毛泽东主要讲有关选举的重要原则性问题,周恩来则针对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若干具体问题进行解释说明。这样,代表们对选举的目的、方法等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大会通过了正式的选举条例,使七大选举有所遵循,保证了七大选举的规范、合理、公平和公正性。

中共七大代表进入会场

这样,中共七大在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基础上,经代表们充分酝酿和讨论,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在选举中先是小组提名,经过充分讨论后,进行预选,再提出正式候选人名单,最后举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6月9日下午,中央委员会进行民主选举。主席台前摆放的红色木质投票箱十分醒目,整个会场格外庄严。投票开始前,大会宣布并通过选票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选举有关事项。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出席大会选举的有533人,因事、因病请假或不能到会的有14人。下午3时半,大会投票开始。10日,选举结果公布,共选出中央委员44人和候补中央委员33人。

中共七大会场实况

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五人在中共历史上被称为“五大书记”。此次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此为标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致开幕词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为重要的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也正是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真正以一个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圆满结束而载入史册。

红色文物 | 中共七大的投票箱

A- A+ 2021-10-27 20:47:34  3930次浏览  作者头像 京华丹心

七十六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至今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大多已经离世,然而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物件,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展陈着一个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使用过的投票箱。投票箱整体采用大红配黄色图案设计而成,正面用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谷穗做环状底,谷穗上用文字注明“中共七大投票箱”,党徽在会场的辉映下更显庄重,体现了延安当年生机勃勃的氛围。通过这个投票箱,大会首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文物展示

中共七大投票箱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出席大会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肩负着全国121万党员的重托。会场简朴而庄重,布置具有鲜明的特色与意义。

主席台的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主席台上方斜立着六面中国共产党党旗,礼堂两边的墙上安装六个v字型旗座,每个旗座上插着四面党旗,共二十四面,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二十四年的奋斗历程。插党旗的木座呈“V”字形,代表胜利。

会场后墙上写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两侧墙上写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大字,主席台上边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中共七大会场旧址

中共七大开幕后,新华社立即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公开报道,很快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纷纷举行集会庆祝,许多党政军机关和民众团体向大会发去贺电、贺信,敬献贺幛、锦旗,延安的一些机关单位还向中共七大代表赠送纪念品。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中共七大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像一声惊雷,引起强烈反响。沦陷区有的同胞发表通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论联合政府》等大会文献,还被伪装成多种版本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广为流传。

选举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是七大的一项重要议程,直接关系到七大能否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问题。七大的选举,首先是酝酿阶段。这一阶段,党中央向各个代表团下发了一个候选人名单。哪些人该选、哪些人不该选,由各代表团进行充分讨论。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提意见具体到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顾忌。在酝酿阶段,代表们讨论最多的是按什么标准、什么原则来进行选举。

评论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