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微五兴丨清源老小区“养眼”更“宜居” 居民共治让“家”焕新颜_北京时间

四微五兴丨清源老小区“养眼”更“宜居” 居民共治让“家”焕新颜

​走进滨河西里南区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道路,焕然一新的环境、邻里和谐的画面,变化背后是社区持续推进“四微五兴”专项行动,立足居民诉求,从细小出发,促进家园环境升级换颜的成果。

四微五兴丨清源老小区“养眼”更“宜居” 居民共治让“家”焕新颜

走进滨河西里南区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道路,焕然一新的环境、邻里和谐的画面,变化背后是社区持续推进“四微五兴”专项行动,立足居民诉求,从细小出发,促进家园环境升级换颜的成果。

设施“微更新” 提升宜居新体验

滨河西里南区社区建成年代久远,平均楼龄超30年,存在基础设施老化且配套不足,道路坑洼破损,路灯老旧失修等问题,社区依托“拉家常”议事会对老旧破损、功能不全的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通过基础设施提升解决民生难题。

针对路灯破损问题,社区在加固老灯杆底部的同时,在顶部加装太阳能路灯。目前,机械化家属院、物流家属院内共新增了10盏新型节能灯,居民回家路再也不摸黑。

解决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问题,社区组建小分队转社区、访居民,经实地考察后,在社区32号楼北侧,45号楼东侧等7处边角地修建了新车棚,缓解了非机动车无处停放的问题。

为规范车棚管理,社区还联动物业制作宣传栏,将安全提示上墙,“后续,社区还将组织志愿者,加强车辆管理和车棚环境维护,让非机动车停放更便捷、更安全。”社区书记孙瑞侠介绍道。

这一幕幕可喜的变化还在继续延伸,46—49号楼楼下休闲座椅、楼下空地迎来硬化改造,居民休闲遛弯体验升级,“之前这块儿地一直荒着,现在我们多了一片休闲区,遛完弯儿还能和老姐妹们坐着唠会嗑。”家住 46号楼五楼的王阿姨高兴地表示。

家园“兴力量” 社区环境换新颜

为切实改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社区以周末大扫除为契机,发动党员、志愿者、楼门长、居民等多元力量,对社区公共场所、小区绿化带、楼道等场所的暴露垃圾、小广告、杂草杂物、卫生死角等进行全面清理。

同时,社区采用社工包楼制,包楼社工每周一集中下社区巡逻检查楼道内及楼前楼后公共空间堆物堆料,定期入户动员发放创城宣传手册,号召大家从小事开始,养成文明习惯。今年以来,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00处、各类垃圾10余吨。

此外,社区还调动楼门长队伍,深入居民楼内及公共空间进行无死角清理,同时敲开邻里家门开展文明宣传,维护环境整治成果。150名楼门长通过“清理+引导”,为环境长效治理引入“监督力量”。

目前“家园共治”正渐渐成为居民共识,越来越多居民成为行动主力,今年57岁的颜元庆便是其中一员,作为社区志愿队的老成员,每周大扫除他次次不落。“为创城工作出一份力,让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义不容辞。”

依托楼门长队伍的人熟脸熟优势,不少居民诉求得以源头解决。一次,楼门长陈庆茹发现1单元楼的扶手出现松动、脱落和磨损情况,对老人和孩子出行存在潜在危险。上报后社区第一时间处理,联系施工单位对42号楼1单元、44号楼2单元等20个点位重新安装扶手,让居民上下楼有“依靠”。

接下来,清源街道将持续以“四微五兴”专项活动为抓手,从小事入手,从实处着力,助力文明城区创建提质增效。

四微五兴丨清源老小区“养眼”更“宜居” 居民共治让“家”焕新颜

​走进滨河西里南区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道路,焕然一新的环境、邻里和谐的画面,变化背后是社区持续推进“四微五兴”专项行动,立足居民诉求,从细小出发,促进家园环境升级换颜的成果。

四微五兴丨清源老小区“养眼”更“宜居” 居民共治让“家”焕新颜

走进滨河西里南区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道路,焕然一新的环境、邻里和谐的画面,变化背后是社区持续推进“四微五兴”专项行动,立足居民诉求,从细小出发,促进家园环境升级换颜的成果。

设施“微更新” 提升宜居新体验

滨河西里南区社区建成年代久远,平均楼龄超30年,存在基础设施老化且配套不足,道路坑洼破损,路灯老旧失修等问题,社区依托“拉家常”议事会对老旧破损、功能不全的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通过基础设施提升解决民生难题。

针对路灯破损问题,社区在加固老灯杆底部的同时,在顶部加装太阳能路灯。目前,机械化家属院、物流家属院内共新增了10盏新型节能灯,居民回家路再也不摸黑。

解决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问题,社区组建小分队转社区、访居民,经实地考察后,在社区32号楼北侧,45号楼东侧等7处边角地修建了新车棚,缓解了非机动车无处停放的问题。

为规范车棚管理,社区还联动物业制作宣传栏,将安全提示上墙,“后续,社区还将组织志愿者,加强车辆管理和车棚环境维护,让非机动车停放更便捷、更安全。”社区书记孙瑞侠介绍道。

这一幕幕可喜的变化还在继续延伸,46—49号楼楼下休闲座椅、楼下空地迎来硬化改造,居民休闲遛弯体验升级,“之前这块儿地一直荒着,现在我们多了一片休闲区,遛完弯儿还能和老姐妹们坐着唠会嗑。”家住 46号楼五楼的王阿姨高兴地表示。

家园“兴力量” 社区环境换新颜

为切实改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社区以周末大扫除为契机,发动党员、志愿者、楼门长、居民等多元力量,对社区公共场所、小区绿化带、楼道等场所的暴露垃圾、小广告、杂草杂物、卫生死角等进行全面清理。

同时,社区采用社工包楼制,包楼社工每周一集中下社区巡逻检查楼道内及楼前楼后公共空间堆物堆料,定期入户动员发放创城宣传手册,号召大家从小事开始,养成文明习惯。今年以来,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00处、各类垃圾10余吨。

此外,社区还调动楼门长队伍,深入居民楼内及公共空间进行无死角清理,同时敲开邻里家门开展文明宣传,维护环境整治成果。150名楼门长通过“清理+引导”,为环境长效治理引入“监督力量”。

目前“家园共治”正渐渐成为居民共识,越来越多居民成为行动主力,今年57岁的颜元庆便是其中一员,作为社区志愿队的老成员,每周大扫除他次次不落。“为创城工作出一份力,让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义不容辞。”

依托楼门长队伍的人熟脸熟优势,不少居民诉求得以源头解决。一次,楼门长陈庆茹发现1单元楼的扶手出现松动、脱落和磨损情况,对老人和孩子出行存在潜在危险。上报后社区第一时间处理,联系施工单位对42号楼1单元、44号楼2单元等20个点位重新安装扶手,让居民上下楼有“依靠”。

接下来,清源街道将持续以“四微五兴”专项活动为抓手,从小事入手,从实处着力,助力文明城区创建提质增效。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