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动态|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为啥提到咱们房山这个村?_北京时间

组工动态|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为啥提到咱们房山这个村?

文化效益: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自信心大峪沟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磨盘柿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刻挖掘磨盘柿文化,根据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要求,挖掘开发了百年老树园、柿柿如意园、唐代摩崖石刻等特色旅游景点,并通过每年举办...

组工动态|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为啥提到咱们房山这个村?

近日,市委书记蔡奇在市委召开的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上,提到咱房山的张坊镇大峪沟村,该村也是全市首个国家级标准化“美丽乡村”。

自2017年启动张坊镇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张坊镇始终坚持党建为引领,以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为建设目标,充分借鉴新农村建设经验,提炼形成设施建设、特色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村容维护等系列标准,走出了一条既独具特色又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发展道路。

摄影 / 《房山报》记者李云鹏

社会效益: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大峪沟村通过统一标准建设改造,翻修硬化村内道路2.1公里,修建登山步道15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配置垃圾桶50个,农户改造水冲式厕所700户,新建1处村民活动广场,有效改善了大峪沟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村民居住舒适度,基本实现了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

2.公共服务不断进步

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要求,构建了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网,实现村务办理服务、评价、监督全程标准化。2019年大峪沟村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到100%,村务公开规范化100%,村级班子群众满意率到98%,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3.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张坊镇有“柿子之乡”的美誉,而大峪沟村被誉为“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大峪沟村通过有效整合村内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大量外出务工村民回流,开展农家乐旅游的农户数逐年增加。积极开展标准化培训,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当地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进一步提升了大峪沟村的知名度,为大峪沟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效益:

1.增加柿子附加值善

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房山磨盘柿》《磨盘柿采摘园科普与旅游休闲服务规范》等磨盘柿相关标准,大力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吸引民资、民力参与,打造出蜜柿、冰柿、柿子醋等柿子产品,增加了柿子附加值。在大峪沟村的示范带动下,全镇磨盘柿种植面积、产量和销售价格逐年攀升。目前镇域内磨盘柿种植面积达1.9万余亩,年产鲜柿650万公斤,柿子销售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以上。

2.实现一、三产联动

大峪沟村成功将磨盘柿特色产业和民俗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一、三产联动,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明显高于全镇平均增速。

文化效益:

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大峪沟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磨盘柿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刻挖掘磨盘柿文化,根据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要求,挖掘开发了百年老树园、柿柿如意园、唐代摩崖石刻等特色旅游景点,并通过每年举办柿子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村里采摘、游玩和观景。

生态效益:

改变“脏乱差”的状况

大峪沟村通过实施《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已实现玉米秸秆、柿树叶等农业固体废弃物堆肥利用率达到80%,不仅起到增肥增产作用,减少了火灾隐患,同时还杜绝了焚烧做造成的大气污染。

通过实施《村容村貌管理与维护规范》《农村地区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等规范,新建两座村级公厕、改造水冲式厕所700户,三座污水处理站也已投入运行,并且配置了垃圾桶和垃圾转运箱。村庄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治污联动模式,处理率达到100%,村庄污水全部实现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养护与管理规范》,组建了专门的森林管护队伍,共绿化荒山4000余亩,其中包括栽植250亩彩叶景观林,不仅使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而且增加了景观效果。

三年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改变了“脏乱差”的状况,彻底消除了大峪沟村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局面,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人更美的美好愿景变为了现实。

张坊镇立足生态涵养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打造生态运动休闲小镇的发展定位,按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和和美美”的标准,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建成一个集文化、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休闲度假产业新区。

摄影 / 《房山报》记者李云鹏

(转自“党建房山”微信公众号)

组工动态|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为啥提到咱们房山这个村?

文化效益: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自信心大峪沟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磨盘柿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刻挖掘磨盘柿文化,根据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要求,挖掘开发了百年老树园、柿柿如意园、唐代摩崖石刻等特色旅游景点,并通过每年举办...

组工动态|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为啥提到咱们房山这个村?

近日,市委书记蔡奇在市委召开的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上,提到咱房山的张坊镇大峪沟村,该村也是全市首个国家级标准化“美丽乡村”。

自2017年启动张坊镇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张坊镇始终坚持党建为引领,以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为建设目标,充分借鉴新农村建设经验,提炼形成设施建设、特色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村容维护等系列标准,走出了一条既独具特色又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发展道路。

摄影 / 《房山报》记者李云鹏

社会效益: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大峪沟村通过统一标准建设改造,翻修硬化村内道路2.1公里,修建登山步道15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配置垃圾桶50个,农户改造水冲式厕所700户,新建1处村民活动广场,有效改善了大峪沟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村民居住舒适度,基本实现了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

2.公共服务不断进步

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要求,构建了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网,实现村务办理服务、评价、监督全程标准化。2019年大峪沟村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到100%,村务公开规范化100%,村级班子群众满意率到98%,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3.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张坊镇有“柿子之乡”的美誉,而大峪沟村被誉为“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大峪沟村通过有效整合村内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大量外出务工村民回流,开展农家乐旅游的农户数逐年增加。积极开展标准化培训,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当地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进一步提升了大峪沟村的知名度,为大峪沟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效益:

1.增加柿子附加值善

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房山磨盘柿》《磨盘柿采摘园科普与旅游休闲服务规范》等磨盘柿相关标准,大力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吸引民资、民力参与,打造出蜜柿、冰柿、柿子醋等柿子产品,增加了柿子附加值。在大峪沟村的示范带动下,全镇磨盘柿种植面积、产量和销售价格逐年攀升。目前镇域内磨盘柿种植面积达1.9万余亩,年产鲜柿650万公斤,柿子销售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以上。

2.实现一、三产联动

大峪沟村成功将磨盘柿特色产业和民俗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一、三产联动,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明显高于全镇平均增速。

文化效益:

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大峪沟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磨盘柿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刻挖掘磨盘柿文化,根据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要求,挖掘开发了百年老树园、柿柿如意园、唐代摩崖石刻等特色旅游景点,并通过每年举办柿子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村里采摘、游玩和观景。

生态效益:

改变“脏乱差”的状况

大峪沟村通过实施《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已实现玉米秸秆、柿树叶等农业固体废弃物堆肥利用率达到80%,不仅起到增肥增产作用,减少了火灾隐患,同时还杜绝了焚烧做造成的大气污染。

通过实施《村容村貌管理与维护规范》《农村地区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等规范,新建两座村级公厕、改造水冲式厕所700户,三座污水处理站也已投入运行,并且配置了垃圾桶和垃圾转运箱。村庄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治污联动模式,处理率达到100%,村庄污水全部实现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养护与管理规范》,组建了专门的森林管护队伍,共绿化荒山4000余亩,其中包括栽植250亩彩叶景观林,不仅使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而且增加了景观效果。

三年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改变了“脏乱差”的状况,彻底消除了大峪沟村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局面,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人更美的美好愿景变为了现实。

张坊镇立足生态涵养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打造生态运动休闲小镇的发展定位,按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和和美美”的标准,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建成一个集文化、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休闲度假产业新区。

摄影 / 《房山报》记者李云鹏

(转自“党建房山”微信公众号)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