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购买的花椒外包装上的标签刘先生说,商家宣传说是“四川正宗花椒”,但他向拼多多投诉得知,这些商户的地址都在中部某省,那里并非花椒产地,而且自己购买的包装袋上也没有什么有效信息,明显属于“三无产品”,他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为自己讨个说法...
近日,北京的刘先生因在拼多多买到疑似“二手花椒”一事引发关注,大白财经观察今日获悉,拼多多所在地——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受理了刘先生对拼多多的投诉。

刘先生此前反映称,他在拼多多两次购买的花椒,都存在花椒颜色比宣传图片暗淡、炒菜时气味不冲、嚼起来味道发咸、晾晒时纸上出油等现象,但商户及拼多多解决问题的态度并不积极。

刘先生购买的花椒
多个椒农告诉大白财经观察,花椒采摘后自然晾晒不会出油,也不会有咸味。这种表现异常的花椒,明显是被加工过的,甚至是过油花椒。而且,刘先生所购买的花椒价格明显比市场价格低很多,花椒的来源令人生疑。

刘先生购买的花椒外包装上的标签
刘先生说,商家宣传说是“四川正宗花椒”,但他向拼多多投诉得知,这些商户的地址都在中部某省,那里并非花椒产地,而且自己购买的包装袋上也没有什么有效信息,明显属于“三无产品”,他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为自己讨个说法,同时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维权。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尤宏旭说,案例中的刘先生下单购买的是颜色鲜红的“新货花椒粒”,收到的却是颜色暗淡、会出油且带有咸味儿的花椒,显然收到的商品与购买的商品不符,且质量不能满足一般消费者能接受的对花椒的基本要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商家应当积极更换或退货,并承担运费。如果经过专业鉴定,最终确定涉案商品为伪劣产品,且商家的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的,则商家可能因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而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拼多多明知或者应知商家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延伸阅读:青岛用户参加拼多多“免单”被套路
据半岛网3月5日报道,今年2月16日,山东青岛刘先生浏览拼多多APP时,看到软件内弹出的春节促销活动,活动显示在拼多多指定商品区域及规定时间内购买三件商品可连续免三单。按照活动提示,刘先生购买了一箱水果及两件生活用品,共计花费85.29元。但收到货后,刘先生并未收到拼多多的免单返现。
据刘先生妻子李女士介绍,她通过刘先生得知免单信息后,同样在拼多多购买了三件免单商品,但拼多多方面也并未免单。“我们没有接到拼多多免单返现后,最初以为平台会以优惠券形式下发给我们,但时至今日也并未接到平台任何形式的免单补偿。这平台难道不构成虚假宣传吗?”他们曾在App内通过客服会话端口联系过拼多多,但对方始终都是机器人自动回复,并未解决问题。
拼多多客服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平台免单活动是以优惠券形式下发,而微信打款是需要在平台内完成其它任务。“微信打款形式免单是需要完成7天练习打卡任务。未连续打卡导致打卡失败,奖励将转为优惠券形式发放。”该客服说道。
既然收货后可获得优惠券形式免单,那为何刘先生并未收到优惠券呢?为此客服人员表示,这需要客户在App内点击收货按钮后才可生效。
山东华驰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宗明认为,免单规则为双方购物合同的约定条款,对当事双方具有约束力,一旦消费者符合免单规则的要求,拼多多须履行免除消费者该单货款的合同义务。“首先刘先生付款时间在先,即按照拼多多主张的下单时间优先规则,其下单时间亦与实际被免单人一致。其次,当事人在购买涉案产品时付款时间在先,而拼多多未按照免单规则给其免单,属违约行为。”唐宗明说。
撰文丨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