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景街道在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明礼仪微课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通过精讲与示范,将文明礼仪实践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助力大家内蕴仁慧,外彰礼范,携手共谱文明礼仪实践新章。
礼仪,是心灵优雅行走的诗歌,是举手投足间流露的智慧与涵养。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地区居民文明素养,树立崇礼尚仪之风,近日,文景街道在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明礼仪微课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通过精讲与示范,将文明礼仪实践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助力大家内蕴仁慧,外彰礼范,携手共谱文明礼仪实践新章。

本次活动特邀GFA国际礼仪师认证礼仪师、楼兰国风礼事会导师团导师崔娜授课。崔老师围绕举止有礼、社交有礼等四大维度,展开了系统而生动的讲解与示范。

课程伊始,老师聚焦“举止有礼”,精要阐述站姿要点——“提、压、收、架、松”几个关键字,令大家瞬间领悟挺拔与优雅的站姿精髓。随后,坐姿规范、行走礼仪逐一展开,老师亲身示范,居民们专注跟学,于一坐一行间感受体态之美。

“举止有礼”环节,老师将鞠躬礼仪的幅度到神情的交流,都细细拆解剖析;手势礼仪更是细致入微——敬礼的规范姿势、点头摇头的恰当时机运用、挥手致意的多样情境,老师逐一讲解演示,居民们也全身贯注地模仿练习。

互动环节中,现场邀请了8位居民及青少年上台。大家先随机抽取写有“高兴”“愤怒”“关爱”“敬仰”“喜悦”“冷漠”“傲慢”“乖巧”等表情词汇的卡片,再请大家做出相应的表情。孩子们天性使然,模仿得惟妙惟肖,逗得台下笑声不断;几位成年人起初略显拘谨,在崔老师温和的鼓励和细致的引导下,也渐渐放松投入,努力调动五官去诠释不同的情绪。

崔老师穿梭于参与者之间,适时点拨:“礼仪不仅是外在动作的规范,更是内心情感真诚、得体的流露。面对长辈时的‘敬仰’需目光专注而谦和,传递‘关爱’则眉梢眼角都应含着暖意。即使是表达‘愤怒’,也要懂得克制,避免失态伤人。”她特别指出,“冷漠”与“傲慢”的神态往往是人际交往的屏障,而发自内心的“喜悦”与真诚的“高兴”才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

“言之有礼”部分,老师聚焦日常交流中的“法宝”——问候语、感谢语、致歉语、道别语、询问语,阐释了如何做到言之有物、有情、有度。“听之有礼”则强调倾听时的专注仪态,良好的倾听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有效沟通的基石。
“社交礼仪”板块中,握手礼仪阐述“什么情况下哪一方先伸手”的知识细节,让大家掌握社交中的分寸感;敲门礼仪的规范关乎着人际交往的第一印象;送礼礼仪中“水果禁忌”也蕴藏着生活智慧;关门礼仪、电话礼仪、旅行礼仪也一一详解,尤其是“不能刻‘到此一游’损坏旅游景点”的提醒,更是将礼仪的边界延伸至社会公德的高度。

通过这生动一课,让参与者深刻体会,礼仪是心与心之间最生动的纽带。本次课程不仅显著提升了大家的自信心、同理心与交往能力,更让大家领悟到:真正的礼仪是内外兼修的和谐统一,唯有做到心礼相应,方能由内而外展现修养。文明礼仪助人内修德、外修雅,内在怀仁、外在守礼,使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举止得体,赢得尊重。
文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依托“礼仪实践周”,将文明礼仪实践与公共场合文明引导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文化浸润与实践养成双轨并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强化居民群众在公共场合的文明意识,展现北京城市副中心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