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所学院百万级项目“学生说了算”——_北京时间

北京这所学院百万级项目“学生说了算”——

用AI技术改造药品、打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外科微创系统……这些前沿课题并非行业专家的专属,而是北京中关村学院的青年学生们以团队形式自主立项、自主研究的项目。6月29日,记者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走访了这所新型高等学府。

中关村学院每年从31所共建高校中遴选330名优秀博士生入校。学院打破传统选才标准,开辟了传统AI、AI交叉学科以及“天偏怪才”三条赛道,让各类潜力人才都能找到发展坐标。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田钦中,就是一名主攻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基因学交叉领域的学生。

“学院的硬件基础特别好,能为我们每人提供8张高规格显卡,研究速度简直从步行跃升到飞行状态,成果产出非常快。”25级学生田钦中这样评价学院的科研条件。

强调“实战”是学院的核心理念。学生需自主发现科研课题,在导师指导下申请立项并组团研究。南开大学医学博士生张博雅注意到传统微创手术的成像与操作痛点,提出用AI技术解决。入校后,她联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孔迪、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杜文彪等5位同学,共同申报了“智能微创手术系统”项目。

“之前真不敢想,学院能投入几百万支持我们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个平台非常有创造力和想法,对学生支持力度极大!”24级博士生张博雅感慨道。

针对AI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学院坚持开设前沿短课。每位教师提供一门8学时的短课,在4周内浓缩讲解最前沿知识,并在第二次授课时更新至少50%的内容,确保课程体系持续“奔跑”。

“这是我们每周举行‘院长有约’的地方,”院长刘铁岩介绍道,“在一般学校学生可能不易见到校长,但我们每周都安排一位院领导与十几、二十位同学自由交流,帮他们找准方向。”

据悉,截至2025年6月,开学不足一年的中关村学院已招收博士生600名,开展31项有组织的科研项目,建成6个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并启动7个筹建项目。这一“超常规速度”不仅见证了“中关村效率”,更印证了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及深化教育科技改革的坚定决心。

来源:BRTV新闻(记者:吕梓源 张虎)

编辑:吴文娟

北京这所学院百万级项目“学生说了算”——

用AI技术改造药品、打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外科微创系统……这些前沿课题并非行业专家的专属,而是北京中关村学院的青年学生们以团队形式自主立项、自主研究的项目。6月29日,记者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走访了这所新型高等学府。

中关村学院每年从31所共建高校中遴选330名优秀博士生入校。学院打破传统选才标准,开辟了传统AI、AI交叉学科以及“天偏怪才”三条赛道,让各类潜力人才都能找到发展坐标。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田钦中,就是一名主攻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基因学交叉领域的学生。

“学院的硬件基础特别好,能为我们每人提供8张高规格显卡,研究速度简直从步行跃升到飞行状态,成果产出非常快。”25级学生田钦中这样评价学院的科研条件。

强调“实战”是学院的核心理念。学生需自主发现科研课题,在导师指导下申请立项并组团研究。南开大学医学博士生张博雅注意到传统微创手术的成像与操作痛点,提出用AI技术解决。入校后,她联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孔迪、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杜文彪等5位同学,共同申报了“智能微创手术系统”项目。

“之前真不敢想,学院能投入几百万支持我们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个平台非常有创造力和想法,对学生支持力度极大!”24级博士生张博雅感慨道。

针对AI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学院坚持开设前沿短课。每位教师提供一门8学时的短课,在4周内浓缩讲解最前沿知识,并在第二次授课时更新至少50%的内容,确保课程体系持续“奔跑”。

“这是我们每周举行‘院长有约’的地方,”院长刘铁岩介绍道,“在一般学校学生可能不易见到校长,但我们每周都安排一位院领导与十几、二十位同学自由交流,帮他们找准方向。”

据悉,截至2025年6月,开学不足一年的中关村学院已招收博士生600名,开展31项有组织的科研项目,建成6个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并启动7个筹建项目。这一“超常规速度”不仅见证了“中关村效率”,更印证了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及深化教育科技改革的坚定决心。

来源:BRTV新闻(记者:吕梓源 张虎)

编辑:吴文娟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