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文景街道“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日活动点亮社区新时尚_北京时间

通州文景街道“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日活动点亮社区新时尚

近日,通州区文景街道围绕“践行垃圾分类,点亮家园之美”主题,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家园美”文明实践推动日行动。

通州文景街道“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日活动点亮社区新时尚

秋意渐浓,文明新风浸润人心。近日,为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文景街道围绕“践行垃圾分类,点亮家园之美”主题,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家园美”文明实践推动日行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理念推广、实践养成”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环节,有效激发辖区居民参与热情,培育养成分类投放习惯,携手共建洁净优美的幸福家园。活动吸引辖区内数百名居民踊跃参与,现场氛围热烈,环保理念深植人心。

巧手绘绿,环保理念“袋”回家

9月12日,预热活动“环保课堂·巧手绘绿”率先启动。在环保实践体验课堂中,志愿者耐心指导居民们运用水彩笔,在素色帆布袋上绘制各类垃圾分类主题图案。孩子们画上可爱的卡通垃圾桶,阿姨们勾勒明晰的分类标识……朴素的帆布袋瞬间蜕变为独一无二的环保艺术品。“一边学习环保知识,一边体验手工乐趣,这个包我以后买菜天天用,垃圾分类理念更能记牢!”居民李女士手持亲手绘制的帆布袋向大家展示。创意手作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让环保知识变得可视、可触、可感,将“零废弃生活”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从源头上培育绿色生活习惯。

创意启航,废品焕发“艺术生”

“变废为宝创意大赛”活动获得地区居民的积极响应。作品征集期间(9月15日至19日),共收到24件各具巧思的手工作品。废弃的塑料瓶变身美丽的花瓶,旧报纸编织成精致的收纳篮,使用过的酸奶盒制作成分类垃圾桶……居民们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赋予废旧物品崭新的艺术生命,展现出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深刻理解和无限创意,为后续的作品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也为地区文化注入了蓬勃生机。

“环保达人”成果展示,寓教于乐

9月20日,“变废为宝创意大赛”作品展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在文景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的“作品展陈·艺术环保”区,“变废为宝创意大赛”的优秀作品集中亮相,构成了一片独特的“垃圾分类创意区”。居民们驻足观赏,纷纷赞叹于身边邻居的巧思妙想,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强化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效果,增强了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目光移至“趣味互动·分类达人”区,居民手持道具模型,认真投入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掷挑战赛,模拟垃圾分类的真实场景,检验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储备。“原来玉米皮是其他垃圾,我一直搞错呢!这下记住了!”刚完成挑战的张大爷乐呵呵地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帮助居民巩固了分类知识,提升了实操能力,推动了认知向行动的有效转化。

在“绿色承诺”环节中,居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家园美”行动倡议,于主题背景板上郑重签署姓名,作出践行垃圾分类的庄严承诺。一个个签名凝聚为坚实的区域合力,展现了居民们共建绿色家园的坚定决心。

宣传助力,文明习惯“长效行”

为确保活动成效持续深化,文景街道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开展“变废为宝创意大赛”优秀作品线上投票活动。邀请居民为自己喜欢的创意作品投上宝贵的一票。后续,将根据投票结果为作品创作人发放相应的实物激励,进一步激发居民的创作热情和环保主动性。

文景街道将持续探索创新模式,通过文化浸润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使垃圾分类理念进一步融入地区发展,合力塑造文景街道的环境之美与文明之美。

通州文景街道“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日活动点亮社区新时尚

近日,通州区文景街道围绕“践行垃圾分类,点亮家园之美”主题,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家园美”文明实践推动日行动。

通州文景街道“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日活动点亮社区新时尚

秋意渐浓,文明新风浸润人心。近日,为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文景街道围绕“践行垃圾分类,点亮家园之美”主题,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家园美”文明实践推动日行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理念推广、实践养成”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环节,有效激发辖区居民参与热情,培育养成分类投放习惯,携手共建洁净优美的幸福家园。活动吸引辖区内数百名居民踊跃参与,现场氛围热烈,环保理念深植人心。

巧手绘绿,环保理念“袋”回家

9月12日,预热活动“环保课堂·巧手绘绿”率先启动。在环保实践体验课堂中,志愿者耐心指导居民们运用水彩笔,在素色帆布袋上绘制各类垃圾分类主题图案。孩子们画上可爱的卡通垃圾桶,阿姨们勾勒明晰的分类标识……朴素的帆布袋瞬间蜕变为独一无二的环保艺术品。“一边学习环保知识,一边体验手工乐趣,这个包我以后买菜天天用,垃圾分类理念更能记牢!”居民李女士手持亲手绘制的帆布袋向大家展示。创意手作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让环保知识变得可视、可触、可感,将“零废弃生活”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从源头上培育绿色生活习惯。

创意启航,废品焕发“艺术生”

“变废为宝创意大赛”活动获得地区居民的积极响应。作品征集期间(9月15日至19日),共收到24件各具巧思的手工作品。废弃的塑料瓶变身美丽的花瓶,旧报纸编织成精致的收纳篮,使用过的酸奶盒制作成分类垃圾桶……居民们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赋予废旧物品崭新的艺术生命,展现出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深刻理解和无限创意,为后续的作品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也为地区文化注入了蓬勃生机。

“环保达人”成果展示,寓教于乐

9月20日,“变废为宝创意大赛”作品展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在文景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的“作品展陈·艺术环保”区,“变废为宝创意大赛”的优秀作品集中亮相,构成了一片独特的“垃圾分类创意区”。居民们驻足观赏,纷纷赞叹于身边邻居的巧思妙想,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强化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效果,增强了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目光移至“趣味互动·分类达人”区,居民手持道具模型,认真投入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掷挑战赛,模拟垃圾分类的真实场景,检验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储备。“原来玉米皮是其他垃圾,我一直搞错呢!这下记住了!”刚完成挑战的张大爷乐呵呵地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帮助居民巩固了分类知识,提升了实操能力,推动了认知向行动的有效转化。

在“绿色承诺”环节中,居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家园美”行动倡议,于主题背景板上郑重签署姓名,作出践行垃圾分类的庄严承诺。一个个签名凝聚为坚实的区域合力,展现了居民们共建绿色家园的坚定决心。

宣传助力,文明习惯“长效行”

为确保活动成效持续深化,文景街道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开展“变废为宝创意大赛”优秀作品线上投票活动。邀请居民为自己喜欢的创意作品投上宝贵的一票。后续,将根据投票结果为作品创作人发放相应的实物激励,进一步激发居民的创作热情和环保主动性。

文景街道将持续探索创新模式,通过文化浸润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使垃圾分类理念进一步融入地区发展,合力塑造文景街道的环境之美与文明之美。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