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巧云:扎根泥土听民声 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_北京时间

岳巧云:扎根泥土听民声 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岳巧云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市平谷区新农人 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万亩桃林里,总能看到一个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碌农事、农技和直播的身影。她,就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

岳巧云:扎根泥土听民声 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本端讯(记者郭颖庭)岳巧云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市平谷区新农人

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万亩桃林里,总能看到一个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碌农事、农技和直播的身影。她,就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

“作为实体企业,我们不仅要种好桃,更要桃好卖。”“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瞅着桃农用我教的方法线上卖出几百箱桃,别提多开心了。”“我们要建生态果园,用农业生态技术产出高质量农产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谈及农业生产和销售,岳巧云眼中满是热爱和期待。

平谷是首都最大的果品产区,是“大桃之乡”,平谷大桃有黄、毛、油、蟠4大品系200多个品种。过去销售模式单一,村民卖桃多依赖路边摆摊、送市场或商贩地头收购,价格被商贩掌控,好桃也难卖上价。

“我从父亲那里感受到传统合作社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如合作社机制不健全、产供销链条不完整、销售渠道单一、收入不稳定等等。”岳巧云动情地说。2016年,岳巧云毅然放弃做网络高管的高薪事业回乡创业,一头扎进带领乡亲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现代农业走规模化种植、高效化生产、多样化经营之路之中。

岳巧云说干就干,她迅速组建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互联网+大桃”运营模式,成立大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队,培训果农直播,聘请北京涉农院校研究员入驻科技小院,对果农进行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逐步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懂经营、懂电商的职业农民。通过线上接单、合作社组织货源、物流配送销往全国各地,早上鲜桃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摆在餐桌上,这种快捷的销售模式,让平谷大桃的品牌越来越亮,桃子卖出了好价格,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合作社也成为了国家级示范社。

“乡村振兴的未来在科技。如今,我们在打造生态果园,要让乡村发展的底气更足、竞争优势更强,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岳巧云不断引进新技术,用大数据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以及虫害信息,自动测算水肥药配比,实施点对点的精准化作业。打造全国首个“5G+区块链”溯源基地,实现“蟠小云”系列桃“证码合一”,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蟠桃从开花到采摘以及物流运输的全程信息。此外,还设计了“农场种桃、落地桃养鸡鹅、鸡鹅粪和桃枝沤肥、肥料还林作固肥”的闭环生态循环链,坚决不用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种“良心桃”。2023年,农场桃优果率同比提升30%,列入“北京优农”品牌。加入岳巧云大桃联合社的桃农们也实现了二次分红。临村史大爷家5万斤桃送到合作社,现场抱走30万元,年终还获得2000元分红。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岳巧云在今年建立了私域流量,6粒大桃的礼盒装在小程序上卖66元,品质高的农产品经常被“秒光”,与平谷桃相关的农产品和文创品也逐渐打开了市场。针对前些年客户反馈的桃子收货时有磕碰问题,合作社增加了硬溶质的品种,如瑞蟠25,今年瑞蟠27又首次挂果,这种红毛蟠桃成熟后红而不软,适合快递运输,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数字化种植方式助力大桃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2024年平谷大桃总产量16.2万吨,总产值15.6亿元,与五年前相比,亩均产值翻了一倍还多。其中,有足足1.1亿斤平谷大桃在线上销售,占全部销售渠道的35.6%。

“乡村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党对我们的急难愁盼感同身受,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村民们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该如何发声、如何提建议、如何正确履职,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岳巧云深知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为民建言、勤勉履职是其使命。

履职两年多来,岳巧云奔波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服中心、超市、政府部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提交意见建议。无论是参加全国人代会,还是参加市人大组织的活动,她都会带着平谷传统农产品或深加工产品,积极推介家乡的优质果品。“家乡还有菊花、糖心红薯、白梨、山楂等很多优质的土特产。我最大的期盼,就是这些凝聚民意和民需的建议,化作切实带动农民增收的实招措施。”岳巧云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需要从种业、种源到销售,再到服务,打造全链条、全路径的产业链,不断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岳巧云很关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这源于她对田地和市场的深入调研,更饱含她对乡村振兴的思考。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北京平谷的岳巧云走上了“代表通道”,她分享的让水果插上“科技翅膀”的履职故事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同时,她提出的“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被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政策意见采纳,让她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岳巧云指出,自2021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有力指导下,平谷区农业中关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提升了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岳巧云表示,平谷是北京建设农业中关村的核心承载区,建立了大桃研究院以及多个专攻大桃的“博士农场”。现全区已拥有13个博士后工作站、117个“博士农场”,汇聚13位院士、411位博士等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农业中关村学院正式落地,研发出一批代表性成果。“未来我们还会建设一批农业大观园、农业博物馆,打造高端化、时尚化、绿色化的产品品牌。”岳巧云建议,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农文旅体商结合的新业态,给予农业产业合理配套用地,让更多乡村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向往地。

岳巧云说:“作为来自基层农业领域的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扎根京郊大地,坚持民情直通、民事联办,勇于创新,带领更多新农人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让乡亲们荷包更鼓、日子更幸福,更多关注‘三农’问题建言献策,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刘鑫

岳巧云:扎根泥土听民声 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岳巧云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市平谷区新农人 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万亩桃林里,总能看到一个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碌农事、农技和直播的身影。她,就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

岳巧云:扎根泥土听民声 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本端讯(记者郭颖庭)岳巧云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市平谷区新农人

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万亩桃林里,总能看到一个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碌农事、农技和直播的身影。她,就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北京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

“作为实体企业,我们不仅要种好桃,更要桃好卖。”“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瞅着桃农用我教的方法线上卖出几百箱桃,别提多开心了。”“我们要建生态果园,用农业生态技术产出高质量农产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谈及农业生产和销售,岳巧云眼中满是热爱和期待。

平谷是首都最大的果品产区,是“大桃之乡”,平谷大桃有黄、毛、油、蟠4大品系200多个品种。过去销售模式单一,村民卖桃多依赖路边摆摊、送市场或商贩地头收购,价格被商贩掌控,好桃也难卖上价。

“我从父亲那里感受到传统合作社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如合作社机制不健全、产供销链条不完整、销售渠道单一、收入不稳定等等。”岳巧云动情地说。2016年,岳巧云毅然放弃做网络高管的高薪事业回乡创业,一头扎进带领乡亲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现代农业走规模化种植、高效化生产、多样化经营之路之中。

岳巧云说干就干,她迅速组建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互联网+大桃”运营模式,成立大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队,培训果农直播,聘请北京涉农院校研究员入驻科技小院,对果农进行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逐步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懂经营、懂电商的职业农民。通过线上接单、合作社组织货源、物流配送销往全国各地,早上鲜桃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摆在餐桌上,这种快捷的销售模式,让平谷大桃的品牌越来越亮,桃子卖出了好价格,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合作社也成为了国家级示范社。

“乡村振兴的未来在科技。如今,我们在打造生态果园,要让乡村发展的底气更足、竞争优势更强,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岳巧云不断引进新技术,用大数据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以及虫害信息,自动测算水肥药配比,实施点对点的精准化作业。打造全国首个“5G+区块链”溯源基地,实现“蟠小云”系列桃“证码合一”,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蟠桃从开花到采摘以及物流运输的全程信息。此外,还设计了“农场种桃、落地桃养鸡鹅、鸡鹅粪和桃枝沤肥、肥料还林作固肥”的闭环生态循环链,坚决不用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种“良心桃”。2023年,农场桃优果率同比提升30%,列入“北京优农”品牌。加入岳巧云大桃联合社的桃农们也实现了二次分红。临村史大爷家5万斤桃送到合作社,现场抱走30万元,年终还获得2000元分红。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岳巧云在今年建立了私域流量,6粒大桃的礼盒装在小程序上卖66元,品质高的农产品经常被“秒光”,与平谷桃相关的农产品和文创品也逐渐打开了市场。针对前些年客户反馈的桃子收货时有磕碰问题,合作社增加了硬溶质的品种,如瑞蟠25,今年瑞蟠27又首次挂果,这种红毛蟠桃成熟后红而不软,适合快递运输,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数字化种植方式助力大桃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2024年平谷大桃总产量16.2万吨,总产值15.6亿元,与五年前相比,亩均产值翻了一倍还多。其中,有足足1.1亿斤平谷大桃在线上销售,占全部销售渠道的35.6%。

“乡村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党对我们的急难愁盼感同身受,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村民们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该如何发声、如何提建议、如何正确履职,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岳巧云深知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为民建言、勤勉履职是其使命。

履职两年多来,岳巧云奔波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服中心、超市、政府部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提交意见建议。无论是参加全国人代会,还是参加市人大组织的活动,她都会带着平谷传统农产品或深加工产品,积极推介家乡的优质果品。“家乡还有菊花、糖心红薯、白梨、山楂等很多优质的土特产。我最大的期盼,就是这些凝聚民意和民需的建议,化作切实带动农民增收的实招措施。”岳巧云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需要从种业、种源到销售,再到服务,打造全链条、全路径的产业链,不断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岳巧云很关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这源于她对田地和市场的深入调研,更饱含她对乡村振兴的思考。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北京平谷的岳巧云走上了“代表通道”,她分享的让水果插上“科技翅膀”的履职故事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同时,她提出的“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被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政策意见采纳,让她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岳巧云指出,自2021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有力指导下,平谷区农业中关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提升了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岳巧云表示,平谷是北京建设农业中关村的核心承载区,建立了大桃研究院以及多个专攻大桃的“博士农场”。现全区已拥有13个博士后工作站、117个“博士农场”,汇聚13位院士、411位博士等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农业中关村学院正式落地,研发出一批代表性成果。“未来我们还会建设一批农业大观园、农业博物馆,打造高端化、时尚化、绿色化的产品品牌。”岳巧云建议,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农文旅体商结合的新业态,给予农业产业合理配套用地,让更多乡村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向往地。

岳巧云说:“作为来自基层农业领域的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扎根京郊大地,坚持民情直通、民事联办,勇于创新,带领更多新农人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让乡亲们荷包更鼓、日子更幸福,更多关注‘三农’问题建言献策,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刘鑫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