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一起走进“人民艺术家”的丹柿小院_北京时间

邀您一起走进“人民艺术家”的丹柿小院

老舍纪念馆是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活动基地和“蓝天工程”优秀资源单位,拥有一支由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校大学生为主体的讲解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提供的讲解服务也博得了观众们的大量好评。

邀您一起走进“人民艺术家”的丹柿小院

我们必先对得起民族与国家;有了国家,才有文艺者,才有文艺。国亡,纵有莎士比亚与歌德,依然是奴隶。

——《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这里是北京东城一个寻常的四合院,曾经住过一位不寻常的大作家。

他对北京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是“是整个儿与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是“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心中有个北平”,是“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这里是他最后的居所,十六年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许你熟悉孩子们奶声奶气念的“猫的性格,总是那么古怪”,抑扬顿挫背的“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也许你记得人艺舞台上的《茶馆》,或是金鱼池曾经的名字“龙须沟”,或者再也不会完结的《正红旗下》?这些都是他在这儿的书桌上一笔一划写下的。

这就是老舍先生的家——丹柿小院。

这座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小四合院,占地约400平方米,共有大小19间房。

院内的两棵柿子树是老舍夫妇在1953年亲手种下的。秋天的时候,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所以老舍夫人胡絜青给这里取名为“丹柿小院”。

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客厅和老舍夫人胡絜青画室兼卧室也保留着当年的原貌。

老舍一家六口于1950年搬入这座小院,1951年老舍先生因创作《龙须沟》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1997年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1999年,在故居基础上建成的老舍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老舍纪念馆是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活动基地和“蓝天工程”优秀资源单位,拥有一支由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校大学生为主体的讲解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提供的讲解服务也博得了观众们的大量好评。

2014年有26000余人来馆参观,2016年观众达到49000多人次,2018年观众人数已接近75000人,参观人数逐年上升。除展览以外,纪念馆还会在传统节日、老舍先生纪念日等推出讲座、互动民俗活动,吸引民众走进故居,走近老舍,传承京味文化。

2018年,老舍纪念馆进行了第二次改陈,在馆内服务设施及展览形式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新展览以老舍先生的爱国情怀为主线,引领观众穿越百年时光,回顾他的生活与创作。

伴随着国家命运跌宕,八国联军入侵,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老舍也辗转多地,实现了他人生的起承转合,从正红旗下走出的普通贫儿,成为一个兼具传统文化和国际视野的杰出作家,再到抗日战争期间“国家至上”的文学战士,最终成为一位受群众尊敬的人民艺术家。

2019元旦开放公告

12月30日、31日和1月1日老舍纪念馆正常开放,开放时间为早上9:00至下午16:30闭馆。欢迎大家来参观!

在这个素静的冬季,

让我们一起静下心,

跟随老舍一起体会当年朴实的生活,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来源:老舍纪念馆

编辑:小晖

实习编辑:小忽

美编:圆圆

邀您一起走进“人民艺术家”的丹柿小院

老舍纪念馆是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活动基地和“蓝天工程”优秀资源单位,拥有一支由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校大学生为主体的讲解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提供的讲解服务也博得了观众们的大量好评。

邀您一起走进“人民艺术家”的丹柿小院

我们必先对得起民族与国家;有了国家,才有文艺者,才有文艺。国亡,纵有莎士比亚与歌德,依然是奴隶。

——《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这里是北京东城一个寻常的四合院,曾经住过一位不寻常的大作家。

他对北京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是“是整个儿与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是“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心中有个北平”,是“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这里是他最后的居所,十六年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许你熟悉孩子们奶声奶气念的“猫的性格,总是那么古怪”,抑扬顿挫背的“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也许你记得人艺舞台上的《茶馆》,或是金鱼池曾经的名字“龙须沟”,或者再也不会完结的《正红旗下》?这些都是他在这儿的书桌上一笔一划写下的。

这就是老舍先生的家——丹柿小院。

这座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小四合院,占地约400平方米,共有大小19间房。

院内的两棵柿子树是老舍夫妇在1953年亲手种下的。秋天的时候,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所以老舍夫人胡絜青给这里取名为“丹柿小院”。

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客厅和老舍夫人胡絜青画室兼卧室也保留着当年的原貌。

老舍一家六口于1950年搬入这座小院,1951年老舍先生因创作《龙须沟》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1997年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1999年,在故居基础上建成的老舍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老舍纪念馆是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活动基地和“蓝天工程”优秀资源单位,拥有一支由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校大学生为主体的讲解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提供的讲解服务也博得了观众们的大量好评。

2014年有26000余人来馆参观,2016年观众达到49000多人次,2018年观众人数已接近75000人,参观人数逐年上升。除展览以外,纪念馆还会在传统节日、老舍先生纪念日等推出讲座、互动民俗活动,吸引民众走进故居,走近老舍,传承京味文化。

2018年,老舍纪念馆进行了第二次改陈,在馆内服务设施及展览形式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新展览以老舍先生的爱国情怀为主线,引领观众穿越百年时光,回顾他的生活与创作。

伴随着国家命运跌宕,八国联军入侵,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老舍也辗转多地,实现了他人生的起承转合,从正红旗下走出的普通贫儿,成为一个兼具传统文化和国际视野的杰出作家,再到抗日战争期间“国家至上”的文学战士,最终成为一位受群众尊敬的人民艺术家。

2019元旦开放公告

12月30日、31日和1月1日老舍纪念馆正常开放,开放时间为早上9:00至下午16:30闭馆。欢迎大家来参观!

在这个素静的冬季,

让我们一起静下心,

跟随老舍一起体会当年朴实的生活,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来源:老舍纪念馆

编辑:小晖

实习编辑:小忽

美编:圆圆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