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有不少“跨界”高手,他们的运动经历和常人不同,虽然很曲折,但同时也很丰富多彩。

“跨界”结冬奥硕果 中国钢架雪车加速前进
大家都知道,在演艺圈当中有不少“跨界”艺人,比如有的艺人既是歌手,也是演员,甚至还能说相声、演小品,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过您知道吗?其实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也有不少“跨界”高手,他们的运动经历和常人不同,虽然很曲折,但同时也很丰富多彩。
说到“跨界”运动员,不得不提到一个很多人并不太熟悉的项目,那就是钢架雪车。2月11号晚间,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中国队选手闫文港以四轮成绩4分01秒77获得铜牌,这是中国钢架雪车队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而闫文港就是一位“跨界”选手,因为他曾经是一名田径运动员。
您可能问了,田径运动员怎么会改行参加冬奥会呢?这还要从七年前说起,2015年7月31日,北京取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当时,在冬奥会设置的七个大项中,中国在雪车和雪橇这两项竞技运动的发展上,几乎一片空白。为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争取实现全项目参赛,2015年,中国相继成立了雪橇、钢架雪车和雪车国家队,并向全国进行跨界跨项目选才,那时还在练习跳远的闫文港被国家选中,从此转为冬季奥运选手。
不仅是闫文港,2月12号晚上,在北京冬奥会女子钢架雪车决赛中,中国姑娘赵丹和黎禹汐分列第9和第14位,这是中国女子钢架雪车在冬奥会上交出的首份成绩单。而这两位姑娘此前也是田径运动员,2018年,她们通过"跨界"跨项目选才,入选了中国钢架雪车队,是队中年龄最小的选手。
说到这儿,问题来了,为什么雪车项目挑选的“跨界”运动员大多是田径选手呢?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冰雪项目底子薄、基础弱、人才储备少,“跨界”跨项目选才,可以在短周期里填补空白领域。钢架雪车选才主要针对田径短跨和跳跃类项目,同时也会考虑橄榄球、举重等爆发力好、速度快的项目。其中,田径运动员普遍具有的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与钢架雪车项目的适配度最高。
虽然适配度高,但无论是闫文港,还是赵丹和黎禹汐,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非常不容易。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由于速度快,又头部朝下,钢架雪车这个项目被称为冰天雪地里的F1赛车,危险性极高,甚至曾几度在冬奥赛场上销声匿迹。而这些年轻运动员为了能为国争光,愣是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训练项目,从零起步,积极参与到这场属于“勇敢者的游戏”之中,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界的“跨界勇士”。
不光是钢架雪车,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上,有不少选手之前都在从事别的运动项目。比如,在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资格赛中,完成了“倒滑空中翻转两周转体1800”的中国小将何金博,以前曾练习武术长达五年,他也是通过“跨界”跨项目选才进入国家集训队的。
从夏到冬 盘点奥运赛场上的“两栖”选手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的冬奥代表团中也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名运动员既参加过夏奥会,也参加过冬奥会,那他将被人们称为“两栖”选手。举个例子,2月10号,46岁的巴西选手雅克利娜·莫朗,以第82名的成绩完成了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10公里(传统技术)比赛;14年前的2008年,她曾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山地自行车比赛。这也使得她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同时参加过北京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运动员之一。

再举个例子,2月11号,日本选手平野步梦在北京冬奥会U型场地上,凭借最后一轮超高难度的动作,赢得了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项目的奥运金牌。据央视网报道,平野步梦四岁时开始同时练习滑雪和滑板,滑板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后,他一直将参加东京奥运会视为梦想,但在去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滑板男子组公园赛预赛中,平野步梦仅仅排名第14位,无缘决赛。
由此可见,对于一名“跨界”“两栖”选手来说,要想在夏奥会和冬奥会当中都取得好成绩,非常难。有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140多位“两栖”选手,但其中只有6人同时获得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奖牌。
在这6个人当中,就包括美国田径名将劳琳·威廉姆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赢得女子100米银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斩获女子4x100米接力金牌后,劳琳感觉自己对于奥林匹克的向往还很强烈,于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赛前6个月,她将自己短跑的优势带到了雪车项目上,以刹车手的身份加入了美国女子双人雪车队,最终在索契冬奥会上获得了一枚银牌。

那么,在奥运历史上,有没有人同时登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呢?答案是有,但这个“奇迹”只出现过一次。来自美国的伊根·爱德华是唯一一位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都夺得冠军的选手,他在1920年安特卫普第七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了拳击金牌;12年后,在第三届冬奥会四人有舵雪橇比赛中,他再获冠军。有专家指出,随着奥运会竞技水平跳跃式的提高,“跨界”运动员们要想续写伊根·爱德华当年的传奇,恐怕会越来越难。
挑战和突破自我的精神,比输赢更重要!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对奥运赛场上的“跨界”运动员们有所了解了。在我看来,金牌固然重要,但从一项自己熟悉的运动,转到另一项陌生而又高难度的运动,挑战和突破自我的意义,其实远比输赢更重要。
尽管这些“跨界”运动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他们身上也有着很多共同点,那就是热爱冰雪运动、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这本身就是在向奥林匹克精神看齐。因此,在接下来的北京冬奥会比赛中,我们在为冠军欢呼的同时,不妨也为这些不断突破自我的“跨界”选手们致以敬意和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