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题】2021年平谷区水环境显著提升 地表水国控优三比例达100%_北京时间

【每月一题】2021年平谷区水环境显著提升  地表水国控优三比例达100%

近年来,平谷区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将“以生态为底色,建设‘高大尚’平谷”作为发展目标,积极改善水环境质量。去年,全区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三比例首次达到100%!

【每月一题】2021年平谷区水环境显著提升  地表水国控优三比例达100%

近年来,平谷区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将“以生态为底色,建设‘高大尚’平谷”作为发展目标,积极改善水环境质量。去年,全区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三比例首次达到100%!

金海湖水库

平谷区在制定《水污染防治2021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印发实施《平谷区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和《平谷区水环境质量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并加强调度,实地问诊,及时通报全区河流水质、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属地政府工作开展等情况。针对连续超标及水质异常超标点位,实施定点帮扶,围绕问题点位追根溯源,协调解决多个问题。

水资源保护显成效,地下水位回升全市第一

2021年,全区新水用量9000余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达2510.35万立方;建成区24.63%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开展年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利用无人机对水源地进行全覆盖巡查,并对疑似点位进行现场核查,督促问题点位整改到位;对地下水国、市考点位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分析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对重点区域开展溯源工作,建立以监测井为中心方圆5公里的风险源台账。科学调蓄,回补地下水,利用降雨制定有效的截流措施对地下水进行回补,入库总量2.63亿立方米,出库2.03亿立方米,通过小流量控制,将地下水水位埋深提升至20.01米,较去年同期回升14.84米,回升全市第一。

综合推动水污染防治,建立了全区水环境状况管理平台

平谷区开展农村治污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水溢流入河问题,通过城带村、镇带村、联村治污破解农村治污场站收集率低问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筹工筹劳,解决入户积极性不高,治污上热下冷问题;完成“清管行动”任务,清理雨水管涵85公里,雨污合流管涵133.36公里,雨篦子11601处,检查井5907处,清理入河口54处,累计清理污染物99.5立方米;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实施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已办理排污许可证30件;坚持“有口皆查,有水必管”全面开展入河排口管理工作,利用无人机巡查、人工排查的方式对区域内32条河流入河排口进行全方位排查,共清查入河排口900余个,并完成了2处超标、违规设置排口的清理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小微水体整治,全区60处小微水体治理任务已全部销账;通过不断深入调查,大量实地走访,建立了全区水环境状况管理平台,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口、镇村级考核等多项工作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建立多元素水质地图,通过水质变化对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及时捕捉污染因子、发布污染数据,真正实现了部门与属地联动、部门与部门信息共享。

农村治污工程

入河排口管理系统

应急治理与常态化清理相结合,双管齐下提升水环境

平谷开展洳河溢流口应急治理项目,在合流管网溢流口处建设缓冲带,拦截溢流污水;为降低雨污合流管网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最大限度的提升污水处理功率,全面推动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目前东部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已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22年开工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河岸沿线及河道环境质量,委托京环绿谷按照标准化、常态化工作要求,开展河道及周边岸线保洁作业,累计打捞河道漂浮物、清理杂草、岸线垃圾700余吨。

市政管网溢流口管理

京环绿谷开展河道保洁作业

科学加强水生态修复,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再生水补给加汛期拦蓄的方式,实施泃河再生水补给及拦蓄计划,实现环城水系全线连通,增加有水河长17公里,形成680万立方米景观蓄水,建立了“有水、有草、有鱼”的生态水系,自蓄水以来马各庄大桥水质均保持在Ⅲ类水体以上。建立“引、测、分、调、管、清、投”管理机制开展水生态治理,自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水质改善显著。及时分析水质季节性变化原因,在春季岳各庄村西北断面出现PH值异常波动,经专题研究,确定水质变化与春季河道内菹草疯长有关,由此制定了“多收快收,应收尽收”菹草打捞方案,多人次、多船次开展收割打捞工作,累计打捞菹草面积30余万平方米,有效避免菹草腐烂后的二次污染。

马各庄大桥蓄水前

马各庄大桥蓄水后

菹草收割前

菹草收割后

严格水行政执法,筑牢水环境保护法治屏障

用法治力量推动水环境保护,平谷区全方位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排查整治,共开展流域执法检查164家次、医疗机构检查57家次、涉水重点污染源80家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102家次,一般涉水企业检查64家次,已立案14起,罚款39万元。

水环境执法检查

2022年,平谷区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按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要求,严格落实《平谷区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通过落实水资源保护、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地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建设、水环境监管等五大方面30项具体措施,不断开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新局面,为建设“高大尚”平谷打好生态“底色”。

编辑:马程远 崔东亮

【每月一题】2021年平谷区水环境显著提升  地表水国控优三比例达100%

近年来,平谷区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将“以生态为底色,建设‘高大尚’平谷”作为发展目标,积极改善水环境质量。去年,全区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三比例首次达到100%!

【每月一题】2021年平谷区水环境显著提升  地表水国控优三比例达100%

近年来,平谷区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将“以生态为底色,建设‘高大尚’平谷”作为发展目标,积极改善水环境质量。去年,全区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三比例首次达到100%!

金海湖水库

平谷区在制定《水污染防治2021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印发实施《平谷区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和《平谷区水环境质量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并加强调度,实地问诊,及时通报全区河流水质、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属地政府工作开展等情况。针对连续超标及水质异常超标点位,实施定点帮扶,围绕问题点位追根溯源,协调解决多个问题。

水资源保护显成效,地下水位回升全市第一

2021年,全区新水用量9000余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达2510.35万立方;建成区24.63%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开展年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利用无人机对水源地进行全覆盖巡查,并对疑似点位进行现场核查,督促问题点位整改到位;对地下水国、市考点位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分析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对重点区域开展溯源工作,建立以监测井为中心方圆5公里的风险源台账。科学调蓄,回补地下水,利用降雨制定有效的截流措施对地下水进行回补,入库总量2.63亿立方米,出库2.03亿立方米,通过小流量控制,将地下水水位埋深提升至20.01米,较去年同期回升14.84米,回升全市第一。

综合推动水污染防治,建立了全区水环境状况管理平台

平谷区开展农村治污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水溢流入河问题,通过城带村、镇带村、联村治污破解农村治污场站收集率低问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筹工筹劳,解决入户积极性不高,治污上热下冷问题;完成“清管行动”任务,清理雨水管涵85公里,雨污合流管涵133.36公里,雨篦子11601处,检查井5907处,清理入河口54处,累计清理污染物99.5立方米;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实施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已办理排污许可证30件;坚持“有口皆查,有水必管”全面开展入河排口管理工作,利用无人机巡查、人工排查的方式对区域内32条河流入河排口进行全方位排查,共清查入河排口900余个,并完成了2处超标、违规设置排口的清理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小微水体整治,全区60处小微水体治理任务已全部销账;通过不断深入调查,大量实地走访,建立了全区水环境状况管理平台,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口、镇村级考核等多项工作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建立多元素水质地图,通过水质变化对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及时捕捉污染因子、发布污染数据,真正实现了部门与属地联动、部门与部门信息共享。

农村治污工程

入河排口管理系统

应急治理与常态化清理相结合,双管齐下提升水环境

平谷开展洳河溢流口应急治理项目,在合流管网溢流口处建设缓冲带,拦截溢流污水;为降低雨污合流管网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最大限度的提升污水处理功率,全面推动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目前东部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已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22年开工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河岸沿线及河道环境质量,委托京环绿谷按照标准化、常态化工作要求,开展河道及周边岸线保洁作业,累计打捞河道漂浮物、清理杂草、岸线垃圾700余吨。

市政管网溢流口管理

京环绿谷开展河道保洁作业

科学加强水生态修复,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再生水补给加汛期拦蓄的方式,实施泃河再生水补给及拦蓄计划,实现环城水系全线连通,增加有水河长17公里,形成680万立方米景观蓄水,建立了“有水、有草、有鱼”的生态水系,自蓄水以来马各庄大桥水质均保持在Ⅲ类水体以上。建立“引、测、分、调、管、清、投”管理机制开展水生态治理,自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水质改善显著。及时分析水质季节性变化原因,在春季岳各庄村西北断面出现PH值异常波动,经专题研究,确定水质变化与春季河道内菹草疯长有关,由此制定了“多收快收,应收尽收”菹草打捞方案,多人次、多船次开展收割打捞工作,累计打捞菹草面积30余万平方米,有效避免菹草腐烂后的二次污染。

马各庄大桥蓄水前

马各庄大桥蓄水后

菹草收割前

菹草收割后

严格水行政执法,筑牢水环境保护法治屏障

用法治力量推动水环境保护,平谷区全方位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排查整治,共开展流域执法检查164家次、医疗机构检查57家次、涉水重点污染源80家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102家次,一般涉水企业检查64家次,已立案14起,罚款39万元。

水环境执法检查

2022年,平谷区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按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要求,严格落实《平谷区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通过落实水资源保护、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地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建设、水环境监管等五大方面30项具体措施,不断开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新局面,为建设“高大尚”平谷打好生态“底色”。

编辑:马程远 崔东亮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