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深度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蔬果采摘、林中赏景、乡村漫游……一幅幅秋日“丰景图”,描绘出昌平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近年来,我区以文旅融合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立足农业农民,打造本土品牌,构建产业集群,推动多元业态全方位融合与协同创新,不断放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

眼下,正是昌平苹果的最佳采摘期,崔村镇真顺村的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里,不少市民正在采摘、订购。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今年10月,基地开通了苹果采摘旅游观光车,线路串联了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里的各个果园,可以免费带领市民游客探寻果园里的秋日美景,丰富游玩体验。“我们每年这个季节都会来这儿采摘,很喜欢水果从树上摘下来的感觉,刚才我们尝了一口,特别甜。”市民孙女士说道。

据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负责人米粒介绍,基地由区园林绿化局和崔村镇共同打造,占地135亩,分为14个地块,统一用智能阀门井灌溉、管理,苹果的种类丰富,有红富士、王林、黄香蕉等品种,亩产约3000—5000斤。
近年来,崔村镇聚焦建设独具魅力的苹果特色小镇,依托区位优势、生态本底和文化特色,策划精品线路,串联多种业态,布局消费场景,连点成线到面带动乡村经济,以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围绕延长苹果产业链,崔村镇推出了苹果小院精品民宿,配建手工文创定制、独门私汤等服务设施,打造可以住的“艺术馆”,并开发设计了明信片、特色纸、帆布包、小桌灯等系列“崔村红”苹果主题文创产品。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苹果文化活动,包括苹果马拉松、真顺苹果宴、苹果主题画展、苹果音乐节等,将苹果元素融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激发新动能,开辟新空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就在不久前,崔村镇真顺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建成开放。该陈列室由区委宣传部、崔村镇以及真顺村共同打造,占地180平方米,集展陈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茶饮书咖、骑行驿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未来,这里将作为苹果小镇主街区的一张新名片,深入宣传推介崔村苹果的独特品质、创新技术和文化内涵,切实讲好崔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故事。
农文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随着微度假的兴起,十三陵镇深耕文旅融合,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城市周边游客,促进了村民增收,当地群众也跟着吃上了“旅游饭”,搭上了这趟“旅游列车”。

在十三陵镇万娘坟村,一家名为“幸会”的火锅店全新亮相,成为新的打卡热点。回乡创业的两姐妹让“火锅进村”,为万娘坟村的旅游设施增添了新的亮点,“看到现在京郊游这么火,我们就决定聚焦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开一家结合火锅和咖啡的小店,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万娘坟村来玩儿。”火锅店合伙人张波说。
乡村所具有的村情村貌和资源禀赋,为农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万娘坟村抓住乡村旅游兴起机遇,打造了昌平首个林下经济亲子乐园,对村内10处闲置宅基地院落进行整合利用,通过统一规划,打造极具特色的民宿产业,在推动乡村经济、文化、旅游、生态等多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万娘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伟表示,未来,万娘坟村还将陆续通过开发小院民宿、小酒吧等网红店,优化村里的新业态、打造多元互动新场景,帮助村民增收,助力十三陵镇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十三陵镇立足资源禀赋,将文旅项目建设和当地原有产业相结合,依托明文化底蕴打造那时明月明文化文旅综合体,将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与商业开发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那时明月明文化文旅综合体位于悼陵监村,一期投资开发了景区、民宿、餐厅等一系列产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客流基础和知名度,满足了“吃住行游”等旅游配套,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我们的项目是去年落地十三陵镇悼陵监村的,将打造以明文化为基础的文旅综合体,加强对十三陵镇区位优势的合理利用,促进‘明仕文化’融入生活,推动‘明仕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那时明月明文化文旅综合体负责人郭筱春介绍道,目前,那时明月明文化文旅综合体二期正在进行规划,将链接一期项目与村庄,融合人文、农业、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凭借得天独厚的“好底子”和多年深耕文旅融合的“硬实力”,昌平不断做大农文旅文章,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和“以文兴旅、以旅护文”的良性发展格局。农业、文化、旅游、科技、生态等多元要素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不断催生昌平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也推动昌平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乡村图景正在昌平大地徐徐展开……
图文/向凌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