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震惊的大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建立的碧潼战俘营里举办了举世瞩目的战俘“奥运会”
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震惊的大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建立的碧潼战俘营里举办了举世瞩目的战俘“奥运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这段历史故事。

碧潼战俘营全貌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抵抗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保家卫国。联合国军本来以为中国军队会在他们的狂轰滥炸之下,溃不成军。却没想到,他们自己被勇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是七窍生烟,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战的过程中,只要看见溃败,就缴枪投降。
眼看,战俘越来越多,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在位于朝鲜平安北道的碧潼建立了战俘营,收容了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的战俘。


你绝对想不到,在这个战俘营,没有铁丝网,战俘们吃的、用的比当时我们的团级干部还要好。在碧潼战俘营,不需要战俘们做太多劳动,每天就是简单劳动、读书、看报,参加一些教育讲座,没事儿的时候还能看看电影。成千上万战俘的充沛精力无处发泄,很容易发生摩擦。在解决完几次摩擦冲突之后,我们的战俘管理人员商量,是否能通过体育运动来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
1952年6月,志愿军政治部在碧潼召开了志愿军第二次敌军工作会议。会上,根据战俘们的建议,新成立一个“运动娱乐委员会”。同年9月,“运动娱乐委员会”提议举办一次全战俘营规模的运动会。志愿军俘管处商量后予以同意,认为这不仅能起到反战作用,更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现我军优待战俘的重要机会。

经过一个月时间筹备,俘管处从1万多名战俘中,选拔出了500多名选手,于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举办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200多名战俘自动报名组成了啦啦队。之所以用“奥林匹克”命名,是因为它的“和平”寓意在炮火轰鸣的战场上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战俘营奥运会开幕式
1952年11月15日当天,主会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参赛运动员们身着志愿军为其特别定制的统一服饰,穿过临时搭建的“凯旋门”进入体育场。志愿军俘管处主任王央公担任运动会主席团主席并致辞:“为了体育的发展,为了有一个幸福和安全的环境,和平是必需的和最基本的,未来终将属于和平。”

运动员入场
此次运动会共进行了田径、球类、体操、拳击等20多个项目比赛。

战俘营奥运会篮球比赛

战俘营奥运会排球比赛

战俘营奥运会橄榄球比赛

战俘营奥运会拔河比赛
虽然参赛者是战俘但竞技水平却不低,在百米赛跑中,美国战俘托马斯跑出了10.6秒的出色成绩,只比当时的世界纪录10.2秒慢0.4秒。他后来回国就当专业运动员去了。

托马斯在百米比赛中夺冠

韩国战俘取得3000米长跑的全部奖牌 欣喜若狂
这场运动会还出现了兴奋剂丑闻,是的,您没听错。一名美国人,赛前偷偷喝了厨房的料酒,状态超常发挥得了奖,结果被正义满满的队友举报了。
“联合国军”战俘在碧潼志愿军战俘营的真实情况以及此次奥运会的盛况,被同样身为战俘的美联社随军记者弗兰克·诺尔用相机记录了下来。诺尔拍下的照片很快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美国宣称志愿军虐待“联合国军”战俘的不实传言不攻自破。

闭幕式上,在跳高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美军战俘康姆顿为大家朗诵了一首诗歌:为什么战争仍在继续,人们还在失去生命?为什么和平还不能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在这里,体育比赛是那么有趣;可是在那里,与死神的竞赛还在进行!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场交战双方正式签订停战协议,按自愿遣返原则,双方交换战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遣返战俘的最后阶段,志愿军战俘营中的20名美军战俘和1名英军战俘突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拒绝遣返,定居中国的申请。

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彰显的正是“新中国的国格之光、中国人的人格之光、抗美援朝的正义之光”!一如此届运动会的标语所呈现的,“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和平是所有人的目标”。这也是体育精神的完美体现!
讲完这段历史故事,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有关体育的相声作品吧!名字就叫《体育体育》,由刘钊、孙超、王玉为您带来,希望您能喜欢哦!每日18:00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笑动剧场栏目,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