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的隐藏陷阱……_北京时间
1+3的隐藏陷阱……家长们在选择前需注意!
1+3项目将启动,市级预计7号开始,随后区级再进行。今年会在去年的基础之上新增一些学校,有的学校新增了名额。
今天二附开放日分享,1+3将调整为3个班。人航、清华实验、人分等也进行了申请,海淀区通过了审批,只要市里没有大问题的话在今年会启动,那热度可想而知......由于区级的1+3有规定,对内招生70%,对外招生30%,所以外部竞争较为激烈。
而实际上有的学校名额比30%还要少一些,因为集团校也可以算外部招生群体。所以区级1+3比看上去的竞争更大些,这就导致了唯一的一次报名机会,有些难以取舍,且没有统考排名做参考,家长报名更是两眼一抹黑。
运气好,给面试机会,运气不好,报名了也就是纯陪跑。如果真的对1+3项目感兴趣,尤其是区级1+3作为首要目标,那么就要自己衡量一下,是否有较大概率给面试机会。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成绩,对标一下目标校校内的基本标准,尤其是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大考,主要参考语/数/英/物四科成绩。
我总感觉1+3的选拔流程有问题,家长也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具体水平,就报名,学校只能在报名的群体里优中选优,如果提前可以锁定一部分群体,再让报名,那就会大幅增加报名的精准度,学校也能选出更匹配的生源。
1+3项目有的是给自己选,有的是本部征用名额,有的是两者兼备。这种情况如果不了解,也会降低自己的录取概率,名额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再拿出一部分名额给本部,那么对外部的机会也就更少了,这种就衡量一下是不是有必要报,或者降低期望值,报不是那么热门的学校,更为务实一些。1+3项目不是绝对的看成绩,有的是重点选拔特长,尤其是市级的1+3,基本都是有自己的特色项目。
如果是重点参考成绩的学校,基本就需要降低期望值,这样录取的概率就会大些。比如根据校内排名推测,有机会进小强,那么就要可以对标一下区重点借壳的、或者普校中的佼佼者,机会才会相对大些。用对学校的降档,来争取多一年的时间来进行高中学习(有的学校进度慢),利弊各半。前段时间无意间统计了一部分学生的一、二模排名,绝大部分孩子在这两次重要的考试中都有较大起伏,动辄区排名上下浮动1000名,这玩意儿赶上发挥好,就捞着了,赶上没发挥好,就有点悲催。不过,没有中考的历练,那是否能够有平稳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呢?这是个问题……让迷茫者有方向,让有方向者有力量。
1+3的隐藏陷阱……家长们在选择前需注意!
1+3项目将启动,市级预计7号开始,随后区级再进行。今年会在去年的基础之上新增一些学校,有的学校新增了名额。
今天二附开放日分享,1+3将调整为3个班。人航、清华实验、人分等也进行了申请,海淀区通过了审批,只要市里没有大问题的话在今年会启动,那热度可想而知......由于区级的1+3有规定,对内招生70%,对外招生30%,所以外部竞争较为激烈。
而实际上有的学校名额比30%还要少一些,因为集团校也可以算外部招生群体。所以区级1+3比看上去的竞争更大些,这就导致了唯一的一次报名机会,有些难以取舍,且没有统考排名做参考,家长报名更是两眼一抹黑。
运气好,给面试机会,运气不好,报名了也就是纯陪跑。如果真的对1+3项目感兴趣,尤其是区级1+3作为首要目标,那么就要自己衡量一下,是否有较大概率给面试机会。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成绩,对标一下目标校校内的基本标准,尤其是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大考,主要参考语/数/英/物四科成绩。
我总感觉1+3的选拔流程有问题,家长也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具体水平,就报名,学校只能在报名的群体里优中选优,如果提前可以锁定一部分群体,再让报名,那就会大幅增加报名的精准度,学校也能选出更匹配的生源。
1+3项目有的是给自己选,有的是本部征用名额,有的是两者兼备。这种情况如果不了解,也会降低自己的录取概率,名额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再拿出一部分名额给本部,那么对外部的机会也就更少了,这种就衡量一下是不是有必要报,或者降低期望值,报不是那么热门的学校,更为务实一些。1+3项目不是绝对的看成绩,有的是重点选拔特长,尤其是市级的1+3,基本都是有自己的特色项目。
如果是重点参考成绩的学校,基本就需要降低期望值,这样录取的概率就会大些。比如根据校内排名推测,有机会进小强,那么就要可以对标一下区重点借壳的、或者普校中的佼佼者,机会才会相对大些。用对学校的降档,来争取多一年的时间来进行高中学习(有的学校进度慢),利弊各半。前段时间无意间统计了一部分学生的一、二模排名,绝大部分孩子在这两次重要的考试中都有较大起伏,动辄区排名上下浮动1000名,这玩意儿赶上发挥好,就捞着了,赶上没发挥好,就有点悲催。不过,没有中考的历练,那是否能够有平稳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呢?这是个问题……让迷茫者有方向,让有方向者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