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热播《蛮好的人生》,“每个人物都真实立体”引发观众热评。

随着近期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热播《蛮好的人生》,“每个人物都真实立体”引发观众热评。

过去夸一个演员经常用“演什么像什么”来评价,如今仅仅做到“像”显然是不够的,你就应该演谁是谁。而在职业剧或职场戏份较多的都市剧中,演员的角色职业感够不够、真不真,将直接影响观众对角色的接受度、认可度;在接受、认可演员饰演角色的职业感、适配感之后才谈得上作品的口碑、美誉度。
《蛮好的人生》爆火与不分主配角的一众演员的角色职业感、适配度超强是密不可分的。
孙俪正如她所饰演的金牌保险胡曼黎一样,已经把个人努力做到了极致。胡曼黎应该是什么样,孙俪就是什么样。
显然,不仅四十多块钱小茶点都能拍成朋友圈大片、把公司走廊当成T台、将规则流程视作迂腐和刁难的胡曼黎,需要多栽几个跟头才能真正成长,习惯了极致打压下极致成长、绝境中逆势翻盘的大女主戏份的孙俪,也需要突破既往角色舒适圈的新的成长。
胡曼黎有多努力多真实呢?
《蛮好的人生》用大量细节表现胡曼黎最好强最好出风头,又最接地最能干活;最在乎形象,又最不顾形象……




无论是深夜做方案,日常维系客户,还是以客户为中心为上帝的信念和言行,都将一位金牌保险应该有的样子诠释得真实、丰富、动人,而在公司内部、竞争同业面前,神经大条的胡曼黎又处处感到不顺、掣肘、敌意……
当抢走她丈夫抢走她一切的邱丽苏带着助理来到她家包圆她的名牌包包,一沓钱一沓钱地砸向她仅有的一点尊严时,她默默接受了,因为没了工作没了丈夫她依然要养儿子……
有一度感觉胡曼黎就像陷在流沙里,一次次拔脚一次次举剑,不是看不到对手,就是对手都不是对手,不仅她的大单、丈夫和脚印,连她的复仇戏份都似乎被流沙淹没于无形。
婚姻、事业双双亮起红灯,对胡曼黎其实是件好事。闷头拉车的她终于得以看清藏在深处的那些面目……
胡曼黎的“流沙”似乎一目了然,那孙俪的“流沙”又是什么?
当郑国霖和吴玉芳跳一支舞就能吸粉无数时,“大女主”们都该醒醒了。
孙俪也不例外。孙俪的强项是对表情、台词、情绪节点的精准技术控制,她的“流沙”则是欠缺一些“本能式表演”“哲学化表达”“沉浸式体验”,要能再加上“舞台剧淬炼”就更好了。
众所周知,孙俪崛起于大女主戏,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怎样巧妙避开“大女主”陷阱,想必已是孙俪心知肚明的事。因为“大女主”也是可以轻易埋葬她演艺后路的“流沙”。
基于这样的认知,孙俪可以尝试“去标签化”的表演实验,比如挑战反派角色或复杂灰色人物;也可以跨界尝试类型片,如演绎《爱情神话》那样的黑色幽默;还可以选择剧本结构更复杂的多线叙事类群戏,如《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同时也可以尝试戏份少但足够锋芒的电影配角。
不可否认,孙俪在《蛮好的人生》中已做出诸多实打实的努力,但以她的质地和修为,似应在挖掘“中年女性”深层叙事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当下影视剧对中年女性的刻画仍止步于婚姻危机加职场歧视层面,包括胡曼黎这一角色。因此当一个个陷害打压胡曼黎的人都得到清算时,苗头不错的主题多义性、思想厚重感却也陡然“掉”了下来。
不单胡曼黎没能在思想上真正突围,《蛮好的人生》也似陷入爽剧的“流沙”。
假如孙俪能推动更深广的社会议题,如饰演处在生理和心理双重困境的中年女性,或者饰演女科学家、女法官等职业女性,或许会令表演别开生面。
同时,孙俪也可以通过深度的行业参与,主动破局“流沙”困境,比如尝试做制片人、监制,掌握更多的创作话语权,挖掘小众题材,从源头避免同质化角色;还可以与新生代导演碰撞,借助他们的作者性叙事能量激发表演新可能;还可以参考同龄演员的一些做法,如在先锋戏剧中实验更具风险的表演方式,重塑观众认知。
正如对胡曼黎而言,对手的觊觎、设计、构陷、打压,都只是外在的“流沙”,实不可怕;真正的危险来自内心的“流沙”不停。

孙俪面对的“流沙”,其实也映射着“40+女演员”的普遍事业瓶颈和困惑。
她们的表演生涯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影视行业从“流量时代”向“质量时代”转型的阵痛与机遇。
她们既想维持稳定输出,又期待持续创新,这种矛盾心理的破局关键在于:首先要接受“不完美表演”,比如惠英红在《血观音》中刻意保留表演痕迹的“间离效果”,效果就很好;其次要努力建立“艺术人格”,通过参演重大主题或有质量的文艺片构建表演者品牌,而非依赖一时的热度或曾经的流量;此外还要勇于多维度突破、反习惯接戏,多问问自己“这个角色是不是我的舒适圈”,不妨强行“碰撞”新导演、新题材……
说到底,孙俪所面对的“流沙”是中年女演员集体面临的“供给侧难题”——市场提供的角色深度远远落后于她们的表演能力。她们的“再出发”需要更勇敢的自我革命,而非在舒适区边沿做“进一步退两步”的试探。若能将高光时期的爆发力与当下的生活沉淀感更紧密更深入地结合,完全可能迎来演艺生涯的新高峰。
有人说:现在最缺的不是好演员,而是敢把孙俪当“陌生演员”用的导演。或许她的下一个转折点,就藏在某个新人导演的大胆构想里。
最后说一个有人了然于胸有人麻木无感有人惴惴不安的事实,作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生态系统”,影视业正在酝酿着一场持续向前的“治沙工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剔除低质、低效、低维的“流沙”,已是不可阻挡的大势。还是那句话:危险的永远是内心的流沙不停。
(作者:夯石)
监制:孙成刚 张彪 翟涛
编辑:张琳 毕明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