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骑行量榜首是东城这条街,北京启动新一轮共享单车总量调控_北京时间

通勤骑行量榜首是东城这条街,北京启动新一轮共享单车总量调控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骑行共享单车,成为不少中外游客探索古都的出行方式。近年来,北京慢行系统品质提升成果显现,骑行吸引力越来越大,核心区去年早高峰平均骑行量较2022年增长近两成,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位列早高峰通勤骑行量榜首。

通勤骑行量榜首是东城这条街,北京启动新一轮共享单车总量调控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骑行共享单车,成为不少中外游客探索古都的出行方式。近年来,北京慢行系统品质提升成果显现,骑行吸引力越来越大,核心区去年早高峰平均骑行量较2022年增长近两成,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位列早高峰通勤骑行量榜首。

不难发现,北京路面上骑行的人越来越多。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荆禄波介绍,去年底,在对全市493个主要路段骑行量监测中,110个道路断面早高峰非机动车骑行量超过3000辆次/小时。

其中,核心区平均值为3304辆次/小时,较2022年增长18%。西城区测算路段骑行量最高,达到了3505辆次/小时。同时,骑行量最高的10个路段中,8个位于核心区,排在榜首的是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东二环朝阳门至东四十条桥),为7958辆次/小时,其次为西城区太平桥大街,6735辆次/小时。

除了骑行环境提升,共享单车进入北京,也为“自行车回归城市”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共享单车自2016年进入北京,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年了,行业管理更加注重精细化。”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孙子涵介绍,今年本市继续实施共享单车总量动态调控,测算新一轮调控期内共享单车总量投放区间,并结合淡旺季实施动态调整。

调控总量政策,目的是适度满足市民通过共享单车出行的需求,包括“门到门”的全程出行需求和“最后一公里”的换乘出行需求;匹配城市空间资源,通过合理控制共享单车数量,避免过度占用城市空间;契合“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发展思路,为接驳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提供重要补充。

原则上,每三年为一个车辆投放总量调控期,市管理部门会同相关区管理部门根据上一调控期内骑行量、城市空间承载力、交通供给结构等因素科学测算,确定各服务区域投放总量区间后实施并对外公开。调控期内,市管理部门可在总量区间内对年度车辆规模进行适度调整。

“目前正处于新的总量调控期,我们将对各服务区共享单车总量区间进行新一轮测算。”孙子涵介绍,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交通部门将结合历史骑行数据,通过构建出行需求模型、基于停放空间的设施供给模型和基于出行空间的设施供给模型,测算全市和各服务区域适宜的总量区间,后续结合各服务区实际情况实施调控。

创新管理方面,本市正在试点共享单车远端停放激励。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市民在停放资源紧张的地区,比如劲松地铁站周边,选择远端点位停放车辆,避免车辆在近端产生大量淤积,企业给予用户单次骑行卡等奖励。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赵亚楠

通勤骑行量榜首是东城这条街,北京启动新一轮共享单车总量调控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骑行共享单车,成为不少中外游客探索古都的出行方式。近年来,北京慢行系统品质提升成果显现,骑行吸引力越来越大,核心区去年早高峰平均骑行量较2022年增长近两成,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位列早高峰通勤骑行量榜首。

通勤骑行量榜首是东城这条街,北京启动新一轮共享单车总量调控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骑行共享单车,成为不少中外游客探索古都的出行方式。近年来,北京慢行系统品质提升成果显现,骑行吸引力越来越大,核心区去年早高峰平均骑行量较2022年增长近两成,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位列早高峰通勤骑行量榜首。

不难发现,北京路面上骑行的人越来越多。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荆禄波介绍,去年底,在对全市493个主要路段骑行量监测中,110个道路断面早高峰非机动车骑行量超过3000辆次/小时。

其中,核心区平均值为3304辆次/小时,较2022年增长18%。西城区测算路段骑行量最高,达到了3505辆次/小时。同时,骑行量最高的10个路段中,8个位于核心区,排在榜首的是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东二环朝阳门至东四十条桥),为7958辆次/小时,其次为西城区太平桥大街,6735辆次/小时。

除了骑行环境提升,共享单车进入北京,也为“自行车回归城市”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共享单车自2016年进入北京,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年了,行业管理更加注重精细化。”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孙子涵介绍,今年本市继续实施共享单车总量动态调控,测算新一轮调控期内共享单车总量投放区间,并结合淡旺季实施动态调整。

调控总量政策,目的是适度满足市民通过共享单车出行的需求,包括“门到门”的全程出行需求和“最后一公里”的换乘出行需求;匹配城市空间资源,通过合理控制共享单车数量,避免过度占用城市空间;契合“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发展思路,为接驳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提供重要补充。

原则上,每三年为一个车辆投放总量调控期,市管理部门会同相关区管理部门根据上一调控期内骑行量、城市空间承载力、交通供给结构等因素科学测算,确定各服务区域投放总量区间后实施并对外公开。调控期内,市管理部门可在总量区间内对年度车辆规模进行适度调整。

“目前正处于新的总量调控期,我们将对各服务区共享单车总量区间进行新一轮测算。”孙子涵介绍,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交通部门将结合历史骑行数据,通过构建出行需求模型、基于停放空间的设施供给模型和基于出行空间的设施供给模型,测算全市和各服务区域适宜的总量区间,后续结合各服务区实际情况实施调控。

创新管理方面,本市正在试点共享单车远端停放激励。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市民在停放资源紧张的地区,比如劲松地铁站周边,选择远端点位停放车辆,避免车辆在近端产生大量淤积,企业给予用户单次骑行卡等奖励。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赵亚楠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