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论坛 | 叶挺孙女叶莲:生死关头,周总理舍己救我姑姑_北京时间

红船论坛 | 叶挺孙女叶莲:生死关头,周总理舍己救我姑姑

【编辑/郝佳视频/王学民统筹/王梅梅】201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杂志、《中国封面》、《大白新闻》主办,新华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大白深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重...

红船论坛 | 叶挺孙女叶莲:生死关头,周总理舍己救我姑姑

【编辑/郝佳视频/王学民统筹/王梅梅】201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杂志、《中国封面》、《大白新闻》主办,新华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大白深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重温红色记忆,见证峥嵘岁月”主题论坛在北京怀柔宽沟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多位开国元勋后代,以红色文物为切入点,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发言。

革命文物是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反映,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和永恒载体。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都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本文整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叶挺孙女叶莲的发言——《最后的照片》,讲述了其祖辈叶挺及家人为革命事业牺牲的感人故事。

现场聆听各位叔叔哥哥姐妹们讲述亲人的故事,机会非常难得。我看到有些前辈讲述时眼里含着泪水,充满激情,大家对亲人的深切缅怀之情,只有在现场才能最为真切地感受到。

叶挺孙女叶莲讲述关于爷爷的故事

1

飞机遇险,周总理把仅有的降落伞包让给我姑姑

我先从一张老照片讲起。可以看到,这张照片里有我爷爷、奶奶(李秀文)、还有当时11岁的姑姑叶扬眉、3岁的叔叔阿九。这张照片是于1946年4月5日,他们与朋友们在清明节扫墓时拍摄的。3天之后,即1946年4月8日,其四人乘坐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身亡。

关于叶挺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自1941年1月“皖南事件”,我爷爷被国民党无理囚禁5年又2个月。日本投降后,爷爷被押回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经过党中央反复交涉,囯民党终于同意用五名国民党将领作为交换,释放叶挺及廖承志。爷爷于1946年3月4日获释。为了欢迎爷爷出狱,周总理告诉我奶奶,家里可以有人抵渝迎接他出狱。当时家里一共8个孩子,我奶奶最后决定带着年龄最小的阿九赶到重庆。我姑姑叶扬眉当时曾与我爷爷一起被软禁,后借机逃出,并随周总理一起飞到重庆,等候我爷爷出狱。

而从延安飞往重庆这段路程中,十分惊心动魄,也发生了很感人的故事。这趟飞机上有周总理及其秘书、陆定一、邓发,以及我姑姑叶扬眉等人。

据周总理秘书后来讲述,当时飞机曾遭遇冰雹等恶劣天气,整个机身被厚重的冰渣包裹,飞机面临严重超重的险情。在这一生死关头,美国飞行员表示,必须往外扔东西减重。周总理安抚大家,并称除了重要文件,其它行李都可以扔掉。然而,所有能扔的物件都抛下后,飞机依然超重,机组人员通知大家做好跳伞准备。

这时,机舱里突然传来小扬眉的哭声,原来大家都备有降落伞包,只有她没有。周总理便轻声安慰道,“扬眉你别哭,这儿有伞。”他把自己唯一的伞包让给了扬眉。好在美国飞行员又在飞机上找到一个伞包,才解除了危机。

更一波三折的是,飞到重庆上空后由于天气太恶劣,无法降落,飞机只好原路返回。然而,总理因有要事要办,必须于当天下午再一次飞至重庆。于是,完成飞机除冰工作后,周总理一行人继续坐上飞机,半路中飞机舱压出现问题,氧气不足,大家的身体都出现不适。周总理表示,让小扬眉她们吸氧吧。

当飞机上唯一的自备氧气传到扬眉手里时,她不肯吸,一定坚持要周恩来吸。她坚持举着氧气罩向他鼻子上送。"周伯伯,你吸,你吸呀……”小扬眉哭了,“你不吸,我决不吸一口……”

周恩来眼圈湿了,在场的人眼圈都湿了。

1946年周恩来与叶挺女儿叶扬眉在重庆红岩

2

独立团营长浴血牺牲,我爷爷见其绝笔信痛哭

接下来我还想讲一个北伐过程中,关于叶挺独立团的英勇故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出发。战渌田、夺攸县、打泗汾、克醴陵、破平江、夺汀泗、取咸宁、战贺胜,所向无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最后打到武昌城下。这一仗是很难啃的,他们奋战了一个月的时间。要攻城的时候,需要派出一支敢死队,最后决定由独立团一营担任。

一营敢死队上至营长曹渊下至战士们都写了遗书,他们都明白这一仗九死一生。

曹渊率部冲向攻城点,冒着敌人的炮火竖起云梯,登城与敌人肉搏,消灭了部分敌人,但由于友军的奋勇队有的离城很远就停止了,有的则在城壕外踌躇不前,没有第一时间上前配合,敌人不断增援,第一营陆续登上城头的官兵英勇奋战,与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敌人搏斗,全都壮烈牺牲。

曹渊眼看登城无望,请求团部增援,他写了一份报告给叶挺:“团长,天已拂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仅有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

他写到“渊”字时,最后的一竖拉了好几寸。原来,他写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已经脑部中弹,壮烈牺牲了。所以这份写给我爷爷的报告,竟成为曹渊的绝笔!当最终接到这封信时,我爷爷见信失声痛哭,在他心中曹渊一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很好的同事。我爷爷心里特别难受,他说一定要把曹渊和这些牺牲战士的遗体抢回来,好好地安葬。然而敌人的火力非常密集,直到天黑以后,他们才把这些战友们的遗体找回来。

武昌城攻下来之后,他们在武汉武昌区洪山南坡建立了一个独立团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在武昌城战役中牺牲的191名官兵。刻在第一个的烈士就是曹渊。

3

周恩来、叶挺送曹渊之子参加革命

曹渊这封信还有后续的故事:曹渊营长去世的时候大概是24岁,他有一个3岁的儿子叫曹云屏。由于两家父辈在革命中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曹云屏与我的父母关系非常好,所以我从曹云屏那里听了很多关于他父亲的故事。

1938年,日寇铁蹄侵入家乡,16岁的曹云屏学业面临中断,何去何处?曹云屏给叶挺和周恩来写了请求援助的信。

后来,我爷爷给曹云屏复信,周总理也回了信。周总理还给他寄了20块钱,让他去延安。我爷爷的回信中写道,“云屏贤侄:尔来信已收到,不胜欢慰。尔先父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职于武昌围攻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涕。”周总理亦在回信亦赞扬其父曹渊“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

叶挺给曹云屏的回信

说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新四军的军歌头两句,其实是由陈毅元帅的一篇诗词改编的,第一句就是“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所以新四军军歌第一句,讲的就是北伐打武昌,这是共产党指挥的第一支部队,我们的旗帜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将领合影(前排左起周子昆、袁国平、叶挺、陈毅、粟裕、叶钦和;后排左三李一氓、右四黄序周)

这里面还有一张参加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将领在皖南的合影。分享这张照片的意思是说,其实我们的军队是有传承的,最早期尽管不是共产党的部队,但是这些领导人都是革命的种子,什么叫”星火燎原”,从这些照片和故事都可以看得出来。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本文部分照片由叶莲提供

红船论坛 | 叶挺孙女叶莲:生死关头,周总理舍己救我姑姑

【编辑/郝佳视频/王学民统筹/王梅梅】201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杂志、《中国封面》、《大白新闻》主办,新华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大白深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重...

红船论坛 | 叶挺孙女叶莲:生死关头,周总理舍己救我姑姑

【编辑/郝佳视频/王学民统筹/王梅梅】201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杂志、《中国封面》、《大白新闻》主办,新华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大白深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重温红色记忆,见证峥嵘岁月”主题论坛在北京怀柔宽沟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多位开国元勋后代,以红色文物为切入点,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发言。

革命文物是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反映,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和永恒载体。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都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本文整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叶挺孙女叶莲的发言——《最后的照片》,讲述了其祖辈叶挺及家人为革命事业牺牲的感人故事。

现场聆听各位叔叔哥哥姐妹们讲述亲人的故事,机会非常难得。我看到有些前辈讲述时眼里含着泪水,充满激情,大家对亲人的深切缅怀之情,只有在现场才能最为真切地感受到。

叶挺孙女叶莲讲述关于爷爷的故事

1

飞机遇险,周总理把仅有的降落伞包让给我姑姑

我先从一张老照片讲起。可以看到,这张照片里有我爷爷、奶奶(李秀文)、还有当时11岁的姑姑叶扬眉、3岁的叔叔阿九。这张照片是于1946年4月5日,他们与朋友们在清明节扫墓时拍摄的。3天之后,即1946年4月8日,其四人乘坐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身亡。

关于叶挺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自1941年1月“皖南事件”,我爷爷被国民党无理囚禁5年又2个月。日本投降后,爷爷被押回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经过党中央反复交涉,囯民党终于同意用五名国民党将领作为交换,释放叶挺及廖承志。爷爷于1946年3月4日获释。为了欢迎爷爷出狱,周总理告诉我奶奶,家里可以有人抵渝迎接他出狱。当时家里一共8个孩子,我奶奶最后决定带着年龄最小的阿九赶到重庆。我姑姑叶扬眉当时曾与我爷爷一起被软禁,后借机逃出,并随周总理一起飞到重庆,等候我爷爷出狱。

而从延安飞往重庆这段路程中,十分惊心动魄,也发生了很感人的故事。这趟飞机上有周总理及其秘书、陆定一、邓发,以及我姑姑叶扬眉等人。

据周总理秘书后来讲述,当时飞机曾遭遇冰雹等恶劣天气,整个机身被厚重的冰渣包裹,飞机面临严重超重的险情。在这一生死关头,美国飞行员表示,必须往外扔东西减重。周总理安抚大家,并称除了重要文件,其它行李都可以扔掉。然而,所有能扔的物件都抛下后,飞机依然超重,机组人员通知大家做好跳伞准备。

这时,机舱里突然传来小扬眉的哭声,原来大家都备有降落伞包,只有她没有。周总理便轻声安慰道,“扬眉你别哭,这儿有伞。”他把自己唯一的伞包让给了扬眉。好在美国飞行员又在飞机上找到一个伞包,才解除了危机。

更一波三折的是,飞到重庆上空后由于天气太恶劣,无法降落,飞机只好原路返回。然而,总理因有要事要办,必须于当天下午再一次飞至重庆。于是,完成飞机除冰工作后,周总理一行人继续坐上飞机,半路中飞机舱压出现问题,氧气不足,大家的身体都出现不适。周总理表示,让小扬眉她们吸氧吧。

当飞机上唯一的自备氧气传到扬眉手里时,她不肯吸,一定坚持要周恩来吸。她坚持举着氧气罩向他鼻子上送。"周伯伯,你吸,你吸呀……”小扬眉哭了,“你不吸,我决不吸一口……”

周恩来眼圈湿了,在场的人眼圈都湿了。

1946年周恩来与叶挺女儿叶扬眉在重庆红岩

2

独立团营长浴血牺牲,我爷爷见其绝笔信痛哭

接下来我还想讲一个北伐过程中,关于叶挺独立团的英勇故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出发。战渌田、夺攸县、打泗汾、克醴陵、破平江、夺汀泗、取咸宁、战贺胜,所向无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最后打到武昌城下。这一仗是很难啃的,他们奋战了一个月的时间。要攻城的时候,需要派出一支敢死队,最后决定由独立团一营担任。

一营敢死队上至营长曹渊下至战士们都写了遗书,他们都明白这一仗九死一生。

曹渊率部冲向攻城点,冒着敌人的炮火竖起云梯,登城与敌人肉搏,消灭了部分敌人,但由于友军的奋勇队有的离城很远就停止了,有的则在城壕外踌躇不前,没有第一时间上前配合,敌人不断增援,第一营陆续登上城头的官兵英勇奋战,与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敌人搏斗,全都壮烈牺牲。

曹渊眼看登城无望,请求团部增援,他写了一份报告给叶挺:“团长,天已拂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仅有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

他写到“渊”字时,最后的一竖拉了好几寸。原来,他写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已经脑部中弹,壮烈牺牲了。所以这份写给我爷爷的报告,竟成为曹渊的绝笔!当最终接到这封信时,我爷爷见信失声痛哭,在他心中曹渊一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很好的同事。我爷爷心里特别难受,他说一定要把曹渊和这些牺牲战士的遗体抢回来,好好地安葬。然而敌人的火力非常密集,直到天黑以后,他们才把这些战友们的遗体找回来。

武昌城攻下来之后,他们在武汉武昌区洪山南坡建立了一个独立团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在武昌城战役中牺牲的191名官兵。刻在第一个的烈士就是曹渊。

3

周恩来、叶挺送曹渊之子参加革命

曹渊这封信还有后续的故事:曹渊营长去世的时候大概是24岁,他有一个3岁的儿子叫曹云屏。由于两家父辈在革命中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曹云屏与我的父母关系非常好,所以我从曹云屏那里听了很多关于他父亲的故事。

1938年,日寇铁蹄侵入家乡,16岁的曹云屏学业面临中断,何去何处?曹云屏给叶挺和周恩来写了请求援助的信。

后来,我爷爷给曹云屏复信,周总理也回了信。周总理还给他寄了20块钱,让他去延安。我爷爷的回信中写道,“云屏贤侄:尔来信已收到,不胜欢慰。尔先父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职于武昌围攻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涕。”周总理亦在回信亦赞扬其父曹渊“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

叶挺给曹云屏的回信

说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新四军的军歌头两句,其实是由陈毅元帅的一篇诗词改编的,第一句就是“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所以新四军军歌第一句,讲的就是北伐打武昌,这是共产党指挥的第一支部队,我们的旗帜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将领合影(前排左起周子昆、袁国平、叶挺、陈毅、粟裕、叶钦和;后排左三李一氓、右四黄序周)

这里面还有一张参加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将领在皖南的合影。分享这张照片的意思是说,其实我们的军队是有传承的,最早期尽管不是共产党的部队,但是这些领导人都是革命的种子,什么叫”星火燎原”,从这些照片和故事都可以看得出来。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本文部分照片由叶莲提供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