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代理两字,又让他规避了义务能暗地阴损绝不当面撕逼王双立作为绝对男主,是个既有能力又有手腕的人,却依旧迟迟不能转正,原因恰恰是因为上层暗中进行的政治斗争有能力的人因政治斗争得不到提升,同时也在以同样的政治手段将比自己更低级的人玩弄于鼓...
今天讲一部经典国产电影,豆瓣9.3分,仅次于《霸王别姬》,好于99%剧情片——《背靠背,脸对脸》。

相信大家从电影频道多少都看过两眼,这片子是中国最棒的“官场现形记”,而中国官场只是社会的一个模型或缩影,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被这部影片说透了,因此,《背对背,脸靠脸》也是每个人必看的职场圣经。

它用露骨锋利又不失幽默地口吻讽刺了现实,碗哥要是某有关单位,才不会去禁什么《大鸿米店》《东宫西宫》这些非主流,要禁就禁这样的片,什么都让你们给看透了,有关单位还怎么混......
故事的主人公,是某小城市文化馆的“代理馆长”王双立。
世界上最爽的两个字就是“代理”,拥有领导的权,不用担领导的责。
王双立代理了好几年,对转正昼思夜想,每次上面调来的新馆长都被他搞走了。

问题来了,王双立哪儿来的本事能如此呼风唤雨?
几年的代理工作不是白干的。
在文化馆,他培养了一批死忠铁粉,说难听点就是鹰犬爪牙。
代表人物李会计和猴子。


举个例子,看看这三人是怎么配合撵走新任领导的。
第一个被调来的新馆长叫老马,之前在乡镇基层,这次算来到了大城市。
刚露脸时,老马拍拍王双立肩膀,意思是请多关照。

王双立表面客气回应,实际上已经偷偷埋下了雷。
早在老马进城之前,王双立就把他调查个一清二楚。
老马的软肋,就是城里的房子。
在领导面前,王双立十分爽快,建议将李会计的房子分给老马。

在李会计面前却倒打一耙,说老马企图霸占房子,典型的离间挑拨。

会计掌管财务,在一个组织中的重要性大家心知肚明。
转眼,李会计就站到了老马的对立面,在大会上绵里藏针。

猴子也是个“老派守旧”的主儿,一心靠拢王双立,当众调侃老马拍的照片。

全文化馆,只有老罗一个人站老马的队。
不因资历能力、不因气度学识,而是老罗“乱搞”的把柄在王双立手里。

终于,战斗的号角吹响了。
新领导动员会上,老马讲的正有兴致,王双立一句“散会”,众人便散去。
谁掌握着实权观众一目了然。

欺下媚上是王双立这种人的拿手本事。
在领导面前,王双立是辅佐老马的左膀右臂;而现实情况是,老马被王双立处处挖坑。
比如——
在旧房改建舞厅项目中,李会计让施工方拆完了之后,停一阵子再挖地基。等到市上要求舞厅建筑工地必须迅速处理垃圾时,现场已是一片狼藉。
老马一看就懵逼了,领导交代的任务就这样毁在自己手里。

而王双立眼睛一转,一条“妙计”马上想了出来。

“用塑料布这么一围,眼不见为净
上面再写上由振华建筑公司承建”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打小报告家常便饭——

人事局拖老马帮忙给局长的女儿安排个岗位。
王双立表面仗义,推荐了副主任的位置;
背地里使绊儿,副主任这个位置有多烫手他心知肚明。

这样一来,老马里外不是人,好心办了坏事儿。
老马挨数落的时候,就是王双立当和事佬邀功的时候。

借刀杀人、顺手牵羊、离间反间,王双立无所不用其极。
终于,在着一系列事件的堆积下,老马成了领导眼中的“反面典型”。
Game over后,老马下台,王双立继续做代理馆长。

剧情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理解王双立这个人了。
作为代理馆长,他掌握着实权;而代理两字,又让他规避了义务。
能暗地阴损绝不当面撕逼。
王双立作为绝对男主,是个既有能力又有手腕的人,却依旧迟迟不能转正,原因恰恰是因为上层暗中进行的政治斗争。有能力的人因政治斗争得不到提升,同时也在以同样的政治手段将比自己更低级的人玩弄于鼓掌之间,这正是中国特有的官场文化的丑陋与悲哀。双面王立双值得大家反复推敲,大家充分理解这个人设后,再去看《背靠背,脸对脸》别有洞天。

《背靠背,脸对脸》上映于群星闪耀的1994年,说它是传世经典有些夸张,但单独捞出来说说绝对够分量。片子一上映,就拿奖拿到手软: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合作片奖以及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导演是拍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黄建新。
1985年,他凭借处女作《黑炮事件》(也是一部讽刺官僚的影片)震撼影坛。
电影中,官员大到讲话腔调,小到端水杯的姿态,他都刻画到极致。



有人曾把黄建新比作宋江,招安之前犀利得像猎豹,招安之后温顺得像猫咪。

有网友这样评价——

孔子不说了么,学而优则仕。
黄建新的职业道路,就是标准的书生向官员升迁的轨迹。
如今的他出现在电影的职员表中,更多顶着出品人、策划、文学统筹等帽子。
黄建新在《我不是潘金莲》里饰演某官员——

其实仔细想想,对一个行业能达到炉火纯青的了解程度,没有理由被这个行业拒之门外。
回到影片。
说到底,《背靠背,脸对脸》讲了一个芝麻大衙门换届的故事。
但它就像一只五脏俱全的小麻雀,通过它,中国千年的官场社会全被剖析出来了。而这部影片之后,中国政治讽刺类型的影片非常罕见,像这种细腻又真实的刻画更是少之又少。

提到官场文化,很多人就反感厌恶。
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这部影片一改我们对“官场”的看法。
它用一种举重若轻姿态告诉我们:政治体制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凡是生态系统,都符合“达尔文进化论”,新陈代谢、优胜劣汰。
在政治体制内,对于一个没用的东西,系统会将它进化掉。那么为什么在官场中有那么多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呢?这得益于这个系统独特的运行规律。
能一劳永逸的,都是看透并掌握这个规律的。

电影的最后,王双立当馆长的愿望依旧落空,有人问这是为什么?
简而言之:走群众路线的,拼不过走上层路线的。
上级领导选拔干部,除了送礼拖关系之外,也是希望有个人能统筹全局,而不是善于玩手段、搞政治的人,不然选拔上来,你来搞我怎么办?

第一次马馆长上任之前,局长就和王双立谈过话。
大致意思是,你头脑很活,什么事儿都能搞定类似的话。
言外之意,你下面干那些事儿,领导都明白着呢。
毕竟都是这么一步步爬上来的,就像初中生看小学生一样,别给我玩些这个小团体、拉帮结派的。
因此像王双立这样工于心计、善于玩权术的,不适合做他们手下的馆长,也不会提拔他。
等他心思干净了,不会弄些乱七八糟事儿了再考虑吧。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虽然互联网公司的表面氛围很轻松,但内部暗流涌动,办公室政治比比皆是。因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会牵扯到金钱和前途,站错了队、说错了话、拜错了码头,可就不是回去重写一份合同的事情了。
所以《背靠背,脸对脸》是一副众生浮世绘。
但它绝不是鼓励人们去算计别人,去学习升职加薪的伎俩,而是教我们去识破忽悠,拒绝当傻白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编辑 |碗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