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位消费者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北京市顺义区的锦荟港商场里,一家以“独立儿童泳池”为卖点的游泳健身馆,因为场地违法建设突然闭店。属地已经推动多部门形成专项工作组推进解决方案,但消费者面临的“退费难、转课远”困境仍未破解……

突然闭店!竟是违建?没跑路,但是......
近日,多位消费者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北京市顺义区的锦荟港商场里,一家以“独立儿童泳池”为卖点的游泳健身馆,因为场地违法建设突然闭店。属地已经推动多部门形成专项工作组推进解决方案,但消费者面临的“退费难、转课远”困境仍未破解……
竟是违建!健身房游泳馆突然闭店
北京市顺义区的锦荟港是以儿童业态展开核心布局的商业综合体,2022年开业。中体倍力游泳健身(锦荟港店)后续入驻,凭借四楼的“中体倍力健身房”和一楼的“水孩子游泳馆”,吸纳了大量会员。给孩子报名游泳课的赵女士(化姓)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今年“十一”之后,这家热门游泳馆突然发出停业通知。
赵女士在今年4月份给孩子买了游泳课,50节长训交了5000元钱,现在大概还有20节课没上。据她讲述,此前店里还在大搞促销活动,没想到会如此突然的闭店,“暑假开始是大家游泳需求的高峰期,那时候,我还看到他们店在进商场的一个必经之路那里搞大促,买卡买课,宣传冰点价格,还有砸金蛋活动。直到9月30日店里发布了十一的放假通知,10月8日就看他们客服的朋友圈发布了游泳馆停业通知,后面去到游泳馆就看到他们贴出来了街道办给他们锦荟港物业发的违建的通知……”
健身房外玻璃上张贴的限期拆除决定公告/记者 摄
顺义区胜利街道办事处10月3日向锦荟港物业——北京锦荟港科技有限公司发出的这份公告显示,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在核实举报现场时发现,2023年建设于锦荟港西侧用于出租经营的游泳馆和更衣室,面积共计800多平方米,建筑物为棚膜钢和棚膜砖混结构,没有取得规划许可手续,属于违法建设,须限期拆除。
赵女士坦言,“当时看中了它是独立的游泳场馆,空气循环等环境会好一些,这种在顺义其实比较少,大部分游泳的都是地下室或者楼上,没有想到这恰恰是它违建的一个原因。而且违建拆除的话,涉及到预付费的场所,没有提前给消费者提示、警示,它肯定就会出问题”。
游泳馆突然闭店让众多会员措手不及,不少消费者前往四楼的健身房要说法,没有得到退课退费的明确答复,却在10月底等来了健身房也闭店的消息。消费者钱女士(化姓)告诉记者,她为家里老人续购了好几年的健身游泳年卡,闭店前才刚开卡,“健身房最开始是没有关门的,他们说10月底会给我们一个答复,结果等来等去健身房也彻底关门,然后健身房所有的销售、教练全部把微信的名字改为‘已离职’,从此他们就消失了”。
健身房闭店通知/受访者供
“大众点评”显示“商家暂停营业”/记者截图
游泳健身场地关闭是谁的“锅”?
11月19日,“问北京”记者跟随钱女士来到锦荟港,只见西侧原游泳馆、更衣室已完成拆除,现场被防尘网覆盖,有街道办执法人员在现场驻守看护。
已经拆除的游泳馆原址/记者 摄
记者随后来到四楼,健身房虽然闭店,但内部健身器材仍完好留存。记者注意到,场馆内玻璃上张贴着中体倍力游泳健身针对锦荟港物业的催告函,回应了此前物业以拖欠房租物业费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的诉求。同时,中体倍力游泳健身还贴出了自己与锦荟港物业的泳池合同,并划线了部分条款——“甲方负责完成棚膜在北京市规划与自然委员会多审核一平台的备案手续,乙方运营期间,由于甲方场地原因造成乙方无法经营所造成泳游池投资的直接损失由甲方承担”。
中体倍力游泳健身贴出的合同和催告函/记者 摄
钱女士认为,“这个是健身房自己贴出来给我们看的,他想表明,是他们的甲方,也就是锦荟港物业的原因租给他们违建,然后违建被拆了,导致没有办法经营,所有责任应该由甲方来承担,即使甲方发解除合同,也不能解除,要求甲方提供健身和游泳场地当时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出具违建的书面解决方案、明确合同处置和退还相关的租金、投入……”
焦急等待中出炉的“解决方案”
闭店事件发生后,多位消费者向行业主管部门投诉求助。记者致电顺义区体育局咨询进展,相关工作人员11月21日回应称,“咱们想联系商家负责人协商退费这件事,目前为止商家长时间没有接听电话,处于失联状态,咱们这边也是先建议会员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合法权益”。
赵女士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胜利街道办了解消费者的诉求后,组织公安、体育局、锦荟港物业等各相关方参与,形成专项小组,就退费事宜解决方案开展座谈,11月初确定先在十天内组织游泳健身的消费者完成登记,后续十天之内公布解决方案。
记者11月19日探访锦荟港物业时,工作人员表示,“11月底之前具体方案就公布出来了,各个部门都在督促这事,这事是100%有结果的”。
发布登记公告/记者 摄
消费者登记现场/受访者供
经过一个多月的焦急等待,解决方案于11月21日晚出炉。健身房方面提出转课方案,消费者可将剩余课时无偿转到距离锦荟港近4公里的君力游泳健身,原会员卡权益、一对一私教及游泳服务均保持不变,无任何强制续费或激活要求。
转课方案/受访者供
转课方案公布次日,一名健身房股东代表在和消费者代表等各方座谈时道出了经营方的困境,“游泳健身房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所有会员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大家觉得健身房的配合度不高,是因为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我们原来的健身房的地址是四层跟六层,是因为六层建不了,被迫挪到了一层,一层办理的是一个临建手续,手续两年一签,所以说,到了两年头上以后,甲方也确实做了很大努力,没续下来这个手续,所以我们之间也有一些纠纷。我们楼上楼下总共投资了770多万,游泳池拆迁以后,基本是属于700多万打水漂了,我们一直在等物业这方一些回复的消息,我们也是一直在找健身房承接咱们这些会员”。
转课方案公布后,部分消费者提出了异议。由于会员中老人、儿童占比颇高,场馆距离成为核心顾虑,不少人希望能有多元方案可选。消费者孙女士(化姓)为家中两个未成年孩子报名了不同班型的游泳课,未消费金额合计上万元,她直言,“这个没办法去,离我们家有8公里”。
11月25日晚上,健身房方面针对方案再次给出回应,表示经过与政府、物业等方沟通,自身无力继续经营四楼健身房,建议消费者及时办理转店或者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据了解,此次登记的游泳健身消费者约2300人,未消费金额累计约330万元。
消费者:希望厘清各方责任
得到现在的“解决结果”,许多消费者直言失望,他们认为造成消费者如今困境的,并不是像其他预付费纠纷中常出现的跑路情节,相反,本次事件中,健身机构并没有跑路。
如果能把排查、监管、风险预判和预防做在前头,是否能更大程度上减少各方的损失?有消费者提出,希望厘清本次事件引发消费者退费纠纷背后的各方责任。
后续进展,“问北京”将持续关注。
欢迎广大网友持续为“问北京”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报料
小 问 说
机构没“跑路”
消费者“退费难、转课远”
希望各方尽力协商
达成更好的结果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丨于十一 编辑丨于十一
值班主编丨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