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一文为啥被移出教学课本?_北京时间

《地动仪》一文为啥被移出教学课本?

我们可能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本里曾经有《地动仪》一文,但2017年之后却被移出了课本。这难道是否定张衡“地动仪”的存在?

《地动仪》一文为啥被移出教学课本?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人,距今已近两千年,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写了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张衡明确指出,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原文说“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张衡当时的观点,领先于全世界。

说到张衡最伟大的成就,就应该是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了。关于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的故事,主要记载于《后汉书》中。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地震频繁。仅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多年时间里,就发生了26次大地震。每次大地震都会造成房倒屋塌,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惨重。为了掌握全国的地震动态,张衡便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铜球,掉进了蟾蜍的嘴里。张衡便禀告汉顺帝:“陇西方向发生了地震。”当时京师洛阳的人一点震感都没有,所以很怀疑张衡此话的真假。没多久,陇西官员果然上报,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地震。朝野上下都对张衡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能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但事实上,关于张衡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仅只有史书上的196个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是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的字。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样貌,以及内部设计图,已经全部失传。

我们可能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本里曾经有《地动仪》一文,但2017年之后却被移出了课本。这难道是否定张衡“地动仪”的存在?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在教科书看到的候风地动仪,实际上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我国考古学家王振铎复原的仿制品。

早在1934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王振铎就有了复原史书中张衡地动仪的念头。为此,他认真研究了史书的记载,并结合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的“悬垂摆”的结构原理,于1936年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1937年,日本地震学家萩原尊礼也发布了他复原的张衡地动仪论文。

但二人还未来得及展开学术论战,就爆发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王振铎继续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而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内部结构却是直立杆。经相关专家检验,这一套地动仪铜球并无法吐入蟾蜍嘴中。换句话说,由王振铎发明的地动仪只具有观赏效果,而没有实际用途。

这样看起来,把《地动仪》这篇文章移出教学课本,是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为,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张衡在天文学做出贡献的肯定。

今天笑动剧场栏目中,也有一位“天文学家”——刘颖。他在相声《天文学》中,不仅提出天文学与人体息息相关的全新话题,更要现场收徒,把自己的天文学知识广泛传播。他说的观点是否有道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日笑动剧场精彩预告

相声《天文学》

表演者:刘颖  张浩楠

相声《卖挂票》

表演者:马志明  黄族民

相声《一字诗》

表演者:贾旭明  李菁

《地动仪》一文为啥被移出教学课本?

我们可能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本里曾经有《地动仪》一文,但2017年之后却被移出了课本。这难道是否定张衡“地动仪”的存在?

《地动仪》一文为啥被移出教学课本?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人,距今已近两千年,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写了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张衡明确指出,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原文说“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张衡当时的观点,领先于全世界。

说到张衡最伟大的成就,就应该是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了。关于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的故事,主要记载于《后汉书》中。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地震频繁。仅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多年时间里,就发生了26次大地震。每次大地震都会造成房倒屋塌,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惨重。为了掌握全国的地震动态,张衡便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铜球,掉进了蟾蜍的嘴里。张衡便禀告汉顺帝:“陇西方向发生了地震。”当时京师洛阳的人一点震感都没有,所以很怀疑张衡此话的真假。没多久,陇西官员果然上报,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地震。朝野上下都对张衡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能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但事实上,关于张衡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仅只有史书上的196个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是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的字。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样貌,以及内部设计图,已经全部失传。

我们可能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本里曾经有《地动仪》一文,但2017年之后却被移出了课本。这难道是否定张衡“地动仪”的存在?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在教科书看到的候风地动仪,实际上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我国考古学家王振铎复原的仿制品。

早在1934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王振铎就有了复原史书中张衡地动仪的念头。为此,他认真研究了史书的记载,并结合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的“悬垂摆”的结构原理,于1936年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1937年,日本地震学家萩原尊礼也发布了他复原的张衡地动仪论文。

但二人还未来得及展开学术论战,就爆发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王振铎继续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而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内部结构却是直立杆。经相关专家检验,这一套地动仪铜球并无法吐入蟾蜍嘴中。换句话说,由王振铎发明的地动仪只具有观赏效果,而没有实际用途。

这样看起来,把《地动仪》这篇文章移出教学课本,是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为,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张衡在天文学做出贡献的肯定。

今天笑动剧场栏目中,也有一位“天文学家”——刘颖。他在相声《天文学》中,不仅提出天文学与人体息息相关的全新话题,更要现场收徒,把自己的天文学知识广泛传播。他说的观点是否有道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日笑动剧场精彩预告

相声《天文学》

表演者:刘颖  张浩楠

相声《卖挂票》

表演者:马志明  黄族民

相声《一字诗》

表演者:贾旭明  李菁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