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臭”与“香”之间寻找微妙平衡_北京时间

在“臭”与“香”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悉心烹制家乡菜的徽菜传人

在“臭”与“香”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臭鳜鱼——

悉心烹制土菜香

江君府臭鳜鱼·徽菜(小武基店)

店铺地址:朝阳区西燕路周家庄村288号和颐至格酒店底商

臭鳜鱼,是许多人解锁安徽风味的第一关。专门研究传统徽菜的江勇,以臭鳜鱼为招牌,在北京开了15家店。

江勇

有人总结徽菜的特点是“轻度腐败、盐重好色”。“轻度腐败”是把食材腌制发酵,稍微有点臭臭的味道。但其实这道菜,要用最鲜美的活鳜鱼来做。活鳜鱼腌完之后,才会有Q弹滑嫩的口感。

腌制臭鳜鱼和咸鱼都是用盐,区别在于对盐量的控制,臭鳜鱼的咸鲜味,稍不注意就会转变为咸味,特殊的香气也就无从体现,也许就会变成咸鱼。江勇腌制鳜鱼,一定要用木桶,既有利于空气流通,还能有特殊的香气。

用炒过的花椒和盐处理过的鳜鱼放在木桶里,上面压上大石头,等待奇妙的变化。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到12天,中间还要经过两次上下翻动,以保证所有的鱼能均匀发酵。之后放入来自江勇家乡的水辣椒来增色。

这道香辣臭鳜鱼在“臭”与“香”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它的味道复杂、口感层次极为丰富,初闻其味,似乎略微刺激;细品其香,才感受到发酵过的鱼肉变得格外醇香,肉质紧实而不柴。把臭鳜鱼做到这一步,才能达到江勇对家乡味道的要求。他希望来店里吃饭的安徽人,能感受到回到老家的感觉。因此,每一道家乡菜,江勇都力求做到极致。

山粉圆子烧肉是安徽的一道农家土菜。过去,母亲在逢年过节时才会给孩子们做这道菜。光是那香浓的汤汁拌上米饭,就足以让幼年的江勇馋得直流口水。看似简单的农家菜,却十分见功夫。山粉就是红薯粉,因红薯在安徽称山芋而得名。把红薯磨成粉,再做成丸子,温度和火候及其重要。成功了就是丸子,不成功就成了饼。

山粉圆子要油大才好吃,于是它和五花肉就成了绝配。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脂香浓郁,圆子把肉的香味和油脂都吸进去,饱含肉香不油腻。江勇用北京当地的老字号品牌六必居出品的原酿酱油来调味。六必居原酿酱油采用精选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不使用焦糖色、防腐剂、甜味剂,保持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固有风味特点,酱香浓郁,味道鲜美,滋味醇厚。

晶莹剔透的山粉圆子亮晶晶、滑溜溜,它与五花肉完美结合,粘而不稠、油而不腻。山粉圆子入口柔韧筋道,爽滑弹牙,不仅视觉上令人满足,口感上也让人回味无穷。

——江勇——

家乡味故乡情

今天的江勇是京城十五家店的味道掌门、是徽菜大师尹亲林的弟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9年,他跟随师父出征巴基斯坦国际烹饪锦标赛,中国烹饪代表队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水平,斩获五金、四银、七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徽菜的独特魅力。

假如我们把时针拨回到30年前,当时十几岁的安徽男孩江勇跟着两位哥哥一起来北京做木工,每天在朝阳路边趴活、打零工。是命运的安排,兄弟三人接了国棉三厂招待所的木工修缮活之后,江勇成了招待所厨房的一名学徒。

就这样,江勇从木匠转行成为一名厨师。三十多年来,江勇做过川菜、粤菜,然而最有情怀的还是他的家乡菜——徽菜。特别是为了纪念母亲,江勇更是把小时候吃过的妈妈菜的味道融入了自己的出品中。如今,他靠一手地道的徽菜手艺,在北京的餐饮圈闯出了一番名堂。两个哥哥,还在北京做建筑装修的老本行,也都各自成了家,但无论多忙,兄弟们每个月都会小聚一次。亲情永远是江勇心里最珍贵的财富,做好每一道家乡味,让身在北京的老乡们,以味寻根,找到归家的味道,是他一生的追求。

在“臭”与“香”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悉心烹制家乡菜的徽菜传人

在“臭”与“香”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臭鳜鱼——

悉心烹制土菜香

江君府臭鳜鱼·徽菜(小武基店)

店铺地址:朝阳区西燕路周家庄村288号和颐至格酒店底商

臭鳜鱼,是许多人解锁安徽风味的第一关。专门研究传统徽菜的江勇,以臭鳜鱼为招牌,在北京开了15家店。

江勇

有人总结徽菜的特点是“轻度腐败、盐重好色”。“轻度腐败”是把食材腌制发酵,稍微有点臭臭的味道。但其实这道菜,要用最鲜美的活鳜鱼来做。活鳜鱼腌完之后,才会有Q弹滑嫩的口感。

腌制臭鳜鱼和咸鱼都是用盐,区别在于对盐量的控制,臭鳜鱼的咸鲜味,稍不注意就会转变为咸味,特殊的香气也就无从体现,也许就会变成咸鱼。江勇腌制鳜鱼,一定要用木桶,既有利于空气流通,还能有特殊的香气。

用炒过的花椒和盐处理过的鳜鱼放在木桶里,上面压上大石头,等待奇妙的变化。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到12天,中间还要经过两次上下翻动,以保证所有的鱼能均匀发酵。之后放入来自江勇家乡的水辣椒来增色。

这道香辣臭鳜鱼在“臭”与“香”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它的味道复杂、口感层次极为丰富,初闻其味,似乎略微刺激;细品其香,才感受到发酵过的鱼肉变得格外醇香,肉质紧实而不柴。把臭鳜鱼做到这一步,才能达到江勇对家乡味道的要求。他希望来店里吃饭的安徽人,能感受到回到老家的感觉。因此,每一道家乡菜,江勇都力求做到极致。

山粉圆子烧肉是安徽的一道农家土菜。过去,母亲在逢年过节时才会给孩子们做这道菜。光是那香浓的汤汁拌上米饭,就足以让幼年的江勇馋得直流口水。看似简单的农家菜,却十分见功夫。山粉就是红薯粉,因红薯在安徽称山芋而得名。把红薯磨成粉,再做成丸子,温度和火候及其重要。成功了就是丸子,不成功就成了饼。

山粉圆子要油大才好吃,于是它和五花肉就成了绝配。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脂香浓郁,圆子把肉的香味和油脂都吸进去,饱含肉香不油腻。江勇用北京当地的老字号品牌六必居出品的原酿酱油来调味。六必居原酿酱油采用精选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不使用焦糖色、防腐剂、甜味剂,保持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固有风味特点,酱香浓郁,味道鲜美,滋味醇厚。

晶莹剔透的山粉圆子亮晶晶、滑溜溜,它与五花肉完美结合,粘而不稠、油而不腻。山粉圆子入口柔韧筋道,爽滑弹牙,不仅视觉上令人满足,口感上也让人回味无穷。

——江勇——

家乡味故乡情

今天的江勇是京城十五家店的味道掌门、是徽菜大师尹亲林的弟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9年,他跟随师父出征巴基斯坦国际烹饪锦标赛,中国烹饪代表队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水平,斩获五金、四银、七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徽菜的独特魅力。

假如我们把时针拨回到30年前,当时十几岁的安徽男孩江勇跟着两位哥哥一起来北京做木工,每天在朝阳路边趴活、打零工。是命运的安排,兄弟三人接了国棉三厂招待所的木工修缮活之后,江勇成了招待所厨房的一名学徒。

就这样,江勇从木匠转行成为一名厨师。三十多年来,江勇做过川菜、粤菜,然而最有情怀的还是他的家乡菜——徽菜。特别是为了纪念母亲,江勇更是把小时候吃过的妈妈菜的味道融入了自己的出品中。如今,他靠一手地道的徽菜手艺,在北京的餐饮圈闯出了一番名堂。两个哥哥,还在北京做建筑装修的老本行,也都各自成了家,但无论多忙,兄弟们每个月都会小聚一次。亲情永远是江勇心里最珍贵的财富,做好每一道家乡味,让身在北京的老乡们,以味寻根,找到归家的味道,是他一生的追求。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