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珍品:新中国大众文学的奠基人——苗培时(实物资料)_北京时间

馆藏珍品:新中国大众文学的奠基人——苗培时(实物资料)

苗培时从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2005年,跟随中国共产党从延安到北京,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始终把文学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为大众服务的阵地。

馆藏珍品:新中国大众文学的奠基人——苗培时(实物资料)

《北京晚报》(2005年10月30日)专版报道(馆藏)

苗培时,1918年出生于房山区坨里村,别名大古、振坤、田禾等,1931年毕业于大洪寺村长育高等小学,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肄业于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抗战爆发后到了陕北,1938年在陕北公学班任职,后转鲁迅艺术学院专门从事口语、大众文学的研究工作,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译员,全民抗战社华北特派记者兼任李公朴的秘书,《华北文化》副主编,《新大众》半月刊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文化管制委员会调查研究组组长、北京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大众日报》、《工人日报》编辑部主任、工人出版社领导成员、新大众出版社总编辑、《说说唱唱》社执行编委,还曾兼任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北京市文联、中国曲艺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前身)等文艺组织的常务理事、党组成员、中国煤矿文学研究会主任等职,主编过《新农历》、《新曲艺》丛书、《新戏剧》丛书、《新儿童》文学丛书,出版了《人民英雄颂赞》(鼓词集)、《红树岭》、《慈禧外传》等几十部作品。改革开放后,苗培时参与了《农民日报》、《农村读物出版社》、《中国通俗文艺》杂志的创建工作。2005年10月28日,苗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苗培时的出版作品、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给苗培时的“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奖牌(馆藏)

苗培时从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2005年,跟随中国共产党从延安到北京,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始终把文学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为大众服务的阵地。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达3000多万字,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建国初期他主编的期刊《学文化》和《说说唱唱》在当时家喻户晓,小说《甲午雄魂》、《慈禧外传》等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99年11月在庆祝苗培时从事大众文学创作65年暨《苗培时文选》出版的仪式上,他被与会者一致称为“新中国大众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人民的赞誉。

馆藏珍品:新中国大众文学的奠基人——苗培时(实物资料)

苗培时从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2005年,跟随中国共产党从延安到北京,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始终把文学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为大众服务的阵地。

馆藏珍品:新中国大众文学的奠基人——苗培时(实物资料)

《北京晚报》(2005年10月30日)专版报道(馆藏)

苗培时,1918年出生于房山区坨里村,别名大古、振坤、田禾等,1931年毕业于大洪寺村长育高等小学,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肄业于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抗战爆发后到了陕北,1938年在陕北公学班任职,后转鲁迅艺术学院专门从事口语、大众文学的研究工作,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译员,全民抗战社华北特派记者兼任李公朴的秘书,《华北文化》副主编,《新大众》半月刊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文化管制委员会调查研究组组长、北京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大众日报》、《工人日报》编辑部主任、工人出版社领导成员、新大众出版社总编辑、《说说唱唱》社执行编委,还曾兼任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北京市文联、中国曲艺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前身)等文艺组织的常务理事、党组成员、中国煤矿文学研究会主任等职,主编过《新农历》、《新曲艺》丛书、《新戏剧》丛书、《新儿童》文学丛书,出版了《人民英雄颂赞》(鼓词集)、《红树岭》、《慈禧外传》等几十部作品。改革开放后,苗培时参与了《农民日报》、《农村读物出版社》、《中国通俗文艺》杂志的创建工作。2005年10月28日,苗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苗培时的出版作品、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给苗培时的“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奖牌(馆藏)

苗培时从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2005年,跟随中国共产党从延安到北京,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始终把文学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为大众服务的阵地。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达3000多万字,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建国初期他主编的期刊《学文化》和《说说唱唱》在当时家喻户晓,小说《甲午雄魂》、《慈禧外传》等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99年11月在庆祝苗培时从事大众文学创作65年暨《苗培时文选》出版的仪式上,他被与会者一致称为“新中国大众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人民的赞誉。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