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双东街区的大草巷15号曾是扬州蛋黄粉厂宿舍,最多时候生活了几百名职工,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搬离后,大家各奔东西。
位于双东街区的大草巷15号曾是扬州蛋黄粉厂宿舍,最多时候生活了几百名职工,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搬离后,大家各奔东西。最近,阔别几十年的老邻居们再次重逢,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下午2点,“大草巷15号”打破了昔日宁静,阔别几十年的老邻居们再次重逢,个个兴奋得像个孩子,因为这里曾经是他们共同的家。

59岁杨俊自从1979年离开后,再没回来过,虽然如今定居北京,成了画家,可这里依然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看到昔日的玩伴都已年近花甲,杨俊百感交集,他说,大家几十年都没见面了,太开心了,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仍然住在这里的袁大妈告诉记者,前一天知道大伙儿要来,她把马路全扫过了,欢迎老邻居们回来。吴素爱说,这么多年都不见了,大家都老了。

据了解,“大草巷15号”原本是民国时期扬州著名书画家——张允和的故居,解放后,成了“扬州蛋黄粉厂”也就是后来的“扬州食品厂”宿舍,几百名职工在这里生活,结婚生子。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当年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吴素爱说,那时候每家都有几个孩子,虽然条件艰苦,但既是同事也是邻居的他们亲如一家,谁家包饺子,有好吃的,都会给其他人家送过去。上世纪八十年代,父辈们因为种种原因搬离了这里,这份真挚的邻里情却让他们铭记于心,并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愈发强烈。去年,热心的吴素爱萌生了聚会念头,还组建了一个老邻居微信群。就这样,吴素爱一个个地找老邻居们,拜托人相互打听。

此后的几个月,微信群里成员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老邻居又联系上了。经过联系,上周,79位老邻居终于再次相聚,物似人非,大家感慨万千。65岁的刘琦带来的一组老照片更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年代。刘琦说,看着照片上的母亲和姐姐,仿佛时光静止在了那一刻。

大家感叹说,虽然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钢筋水泥浇筑的高楼却让邻里情变淡了。因此,这样的聚会不仅弥足珍贵,也让“大草巷15号”成了抹不去的回忆。邻居好,赛金宝,无论时光荏苒,不惧韶华流逝,他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沈慧 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