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震旦中学章程”现身档案馆,引领扬州现代学校教育
再过几个月就要中考了,家长为孩子能上重点中学而不遗余力。而在解放前,扬州城区有省立扬州中学、同仁中学、震旦中学、美汉中学等11所之多,各具特色,学生可依兴趣选择学校。其中震旦中学更是名闻遐迩。


在扬州市档案馆,《扬州新闻》记者看到了一本浅蓝色封面的“私立震旦大学附属扬州震旦中学章程”,包括序言、总纲、编制、学生成绩单及珍贵照片史料等。学校总纲确定了的培养目标:“炼锻强健体格,陶镕公民道德,养成劳动习惯,启发服务精神,充实生活知能,培植科学基础。”
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从这份档案保存的成绩单来看,当时开设的科目不仅包括国文、算数、英语这些主科,还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说明这所学校在当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震旦中学1920年由法国耶稣会士山宗机在扬州创设,初称圣约翰伯尔各满公学,1935年更名为私立震旦大学附属扬州第一震旦中学。中学采取男女分校制,另设高、初两级女子部,该校男女高、初中部的修业期限各3年,每班学额30人。1946年全校学生达七八百人。档案馆工作人员说,这所学校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在卷宗里就发现厉以宁、吴征鑑、郎雄等一批经济界、科技届、文化界的知名人士。

注重素质教育是当时学校的努力方向。在传授知识同时,该校重视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比赛和学校运动会;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与生理特征来选择体育运动,切实做到了德、智、体并重发展。文化学者韦明铧表示,从震旦中学的培养目标来看,它培养的是人格健全、体格强壮、知识完备的现代青年,学校当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令人感叹,可以说是它引领了扬州现代学校教育。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陈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