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奇葩说》第三季没有前两季好“看”_北京时间

为什么《奇葩说》第三季没有前两季好“看”

我其实是赞许打破规则的;但在《奇葩说》的节目中,越轴机位本应被禁止。

为什么《奇葩说》第三季没有前两季好“看”

作者:野草  来源:动画学术趴

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这篇内容又和动画无关。但其实我会写这个正是因为我是做动画的。想写写《奇葩说》,没想到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字……无论你是否喜欢《奇葩说》,我相信这篇拉片分析文都是有些用处的。

我是《奇葩说》的粉,从第二季开始追,现在的第三季每一期都会看。非常喜欢这群辩论界的妖孽XD

在刚开始追《奇葩说》第三季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舞台设计非常漂亮,令人眼前一亮。但--夸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也很快发现了节目的问题,而且是关键性的大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

剪辑越轴的问题

因为我们这些做动画的人,影像画面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生成。所以我们会对这些问题尤其敏感。在设计分镜的过程中,轴线意识伴随始终。

我发现《奇葩说》越轴之后,也问了身边的朋友,好多都在观看节目的时候看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好好写一下。能被《奇葩说》的栏目组看到最好,即使不能也没关系。这些问题对于动画创作者来说同样需要引起注意。

我其实是赞许打破规则的;但在《奇葩说》的节目中,越轴机位本应被禁止。(一个做动画研究的人来写这个事儿,可能我确实是醉了。)

我拿刚刚播出的比较新的一期来做例子,拉片说一下《奇葩说》第三季的机位问题。这集的辩题是:时保联是不是一种暴政。我肯定觉得是暴政。题外话了。

用这期发挥超好的姜思达充当一下分隔线

先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轴线,什么是越轴。

读动画专业、电影电视专业或者任何和影片拍摄制作有关专业的人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在一部叙事影片中有一条轴线。

上图,影像之中AB俩人在对话,或其它互动。我们从C处用摄影机拍摄(在动画语境下,常常没有这个真正的摄影机,是广义上的“投去目光”),可以得到一个镜头。

AB之间的那条虚线,就是叙事的轴线。如果要达到顺畅的叙事,通常要求所有镜头都在轴线的一侧来拍摄。如果镜头没有过渡的过程,就断然到了另一头,那就产生了越轴问题。越轴的后果是,观众会对角色的位置关系、镜头的叙述过程等产生疑问,影响观看。

当然,轴线原则是可以被打破的。我之前写过一篇短文可以作为例子:

但《奇葩说》的节目语境,要求轴线原则不应该被打破。应该以最大程度符合这个原则。

原因,就是《奇葩说》的节目类型定位与场地设计。

首先来一张每个《奇葩说》观众都熟悉的,第三季演播厅的全景图。

《奇葩说》把所有选手分成了“大紧”和“肉松”两队,始终分坐在演播厅的左右两侧。整个赛制,便是两队的PK。

节目中时不时还会有上图中的投票进度条,更加强调着一左一右的两大阵营。

我标了每一个区块的方位,如下:

再抽象成俯瞰图吧:

作为不在场的观众,我们是认同于观众席上的观众来观战的。所以,上图中所有处于虚线下方的蓝色摄影机都是合理的位置。不管怎么剪辑,都不会影响节目的观看逻辑。

但是,红色摄影机A和B都是越轴机位。紫色的C和D机位属于骑轴镜头,一会儿我们也来说。

下面我们就来拉片举例吧。

先看看被很多人奉为男神的胡渐彪:

这俩镜头往这儿一放,我就问大家:他是在左方阵营还是右方阵营?是被蓝色的57票代表还是被红色的的43票代表?

表面上显然是右侧,蓝色。

但实际上--

他站在左侧!!他是红色正方!!!

所以,当大量越轴的镜头穿插在节目中的时候,我常常无法第一时间直观分辨一个辩手的空间位置和话语立场。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辩手们会把身体用力地扭向观众,这时候轴线本身也随着辩手的身体与目光来回偏移,我相信这对于剪辑来说会造成很大压力。但至少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整个观看过程简直就是一次次视觉误解……

其它辩手也是同样情况,比如说如晶宝贝:

忽左忽右……

还有,这期节目发挥超好、简直是开了外挂的,我校友,姜思达童鞋。他坐在我们观众的左手边,也就是高晓松老师队。他这个段落剪辑后比较顺畅。多数镜头是位置逻辑正确的:

这些都正常,但中间会出现:

这显然也是越轴镜头。

节目里从来没越轴出现过的,只有他们:

如果这个节目是《快本》式的综艺,是《跑男》式的真人秀,我都接受越轴,甚至会赞赏一些越轴。

要是一段MV,可能越轴更随处可见。

然而《奇葩说》是个针锋相对的辩论节目。我觉得影响观众视觉判断的事情不该出现。应该防止一切越轴剪辑。

《奇葩说》的片头动画

也在暗示这种一左一右的节目结构

当然,我可不是在责备负责剪辑的工作人员,因为这完全是多个工作环节一起造成的结果:演播厅的结构,摄影机位设置,素材数量,剪辑……共同形成了越轴问题。

为什么《奇葩说》第三季没有前两季好“看”

我其实是赞许打破规则的;但在《奇葩说》的节目中,越轴机位本应被禁止。

为什么《奇葩说》第三季没有前两季好“看”

作者:野草  来源:动画学术趴

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这篇内容又和动画无关。但其实我会写这个正是因为我是做动画的。想写写《奇葩说》,没想到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字……无论你是否喜欢《奇葩说》,我相信这篇拉片分析文都是有些用处的。

我是《奇葩说》的粉,从第二季开始追,现在的第三季每一期都会看。非常喜欢这群辩论界的妖孽XD

在刚开始追《奇葩说》第三季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舞台设计非常漂亮,令人眼前一亮。但--夸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也很快发现了节目的问题,而且是关键性的大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

剪辑越轴的问题

因为我们这些做动画的人,影像画面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生成。所以我们会对这些问题尤其敏感。在设计分镜的过程中,轴线意识伴随始终。

我发现《奇葩说》越轴之后,也问了身边的朋友,好多都在观看节目的时候看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好好写一下。能被《奇葩说》的栏目组看到最好,即使不能也没关系。这些问题对于动画创作者来说同样需要引起注意。

我其实是赞许打破规则的;但在《奇葩说》的节目中,越轴机位本应被禁止。(一个做动画研究的人来写这个事儿,可能我确实是醉了。)

我拿刚刚播出的比较新的一期来做例子,拉片说一下《奇葩说》第三季的机位问题。这集的辩题是:时保联是不是一种暴政。我肯定觉得是暴政。题外话了。

用这期发挥超好的姜思达充当一下分隔线

先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轴线,什么是越轴。

读动画专业、电影电视专业或者任何和影片拍摄制作有关专业的人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在一部叙事影片中有一条轴线。

上图,影像之中AB俩人在对话,或其它互动。我们从C处用摄影机拍摄(在动画语境下,常常没有这个真正的摄影机,是广义上的“投去目光”),可以得到一个镜头。

AB之间的那条虚线,就是叙事的轴线。如果要达到顺畅的叙事,通常要求所有镜头都在轴线的一侧来拍摄。如果镜头没有过渡的过程,就断然到了另一头,那就产生了越轴问题。越轴的后果是,观众会对角色的位置关系、镜头的叙述过程等产生疑问,影响观看。

当然,轴线原则是可以被打破的。我之前写过一篇短文可以作为例子:

但《奇葩说》的节目语境,要求轴线原则不应该被打破。应该以最大程度符合这个原则。

原因,就是《奇葩说》的节目类型定位与场地设计。

首先来一张每个《奇葩说》观众都熟悉的,第三季演播厅的全景图。

《奇葩说》把所有选手分成了“大紧”和“肉松”两队,始终分坐在演播厅的左右两侧。整个赛制,便是两队的PK。

节目中时不时还会有上图中的投票进度条,更加强调着一左一右的两大阵营。

我标了每一个区块的方位,如下:

再抽象成俯瞰图吧:

作为不在场的观众,我们是认同于观众席上的观众来观战的。所以,上图中所有处于虚线下方的蓝色摄影机都是合理的位置。不管怎么剪辑,都不会影响节目的观看逻辑。

但是,红色摄影机A和B都是越轴机位。紫色的C和D机位属于骑轴镜头,一会儿我们也来说。

下面我们就来拉片举例吧。

先看看被很多人奉为男神的胡渐彪:

这俩镜头往这儿一放,我就问大家:他是在左方阵营还是右方阵营?是被蓝色的57票代表还是被红色的的43票代表?

表面上显然是右侧,蓝色。

但实际上--

他站在左侧!!他是红色正方!!!

所以,当大量越轴的镜头穿插在节目中的时候,我常常无法第一时间直观分辨一个辩手的空间位置和话语立场。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辩手们会把身体用力地扭向观众,这时候轴线本身也随着辩手的身体与目光来回偏移,我相信这对于剪辑来说会造成很大压力。但至少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整个观看过程简直就是一次次视觉误解……

其它辩手也是同样情况,比如说如晶宝贝:

忽左忽右……

还有,这期节目发挥超好、简直是开了外挂的,我校友,姜思达童鞋。他坐在我们观众的左手边,也就是高晓松老师队。他这个段落剪辑后比较顺畅。多数镜头是位置逻辑正确的:

这些都正常,但中间会出现:

这显然也是越轴镜头。

节目里从来没越轴出现过的,只有他们:

如果这个节目是《快本》式的综艺,是《跑男》式的真人秀,我都接受越轴,甚至会赞赏一些越轴。

要是一段MV,可能越轴更随处可见。

然而《奇葩说》是个针锋相对的辩论节目。我觉得影响观众视觉判断的事情不该出现。应该防止一切越轴剪辑。

《奇葩说》的片头动画

也在暗示这种一左一右的节目结构

当然,我可不是在责备负责剪辑的工作人员,因为这完全是多个工作环节一起造成的结果:演播厅的结构,摄影机位设置,素材数量,剪辑……共同形成了越轴问题。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