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本次科博会首次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展区,重点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领域取得的总体成效。

5月1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本次科博会首次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展区,重点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领域取得的总体成效。
5月1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本次科博会首次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展区,重点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领域取得的总体成效。
(北京时间记者 钟智瑶报道)5月1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本次科博会首次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展区,重点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领域取得的总体成效。
图: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展区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不少新的设备和技术,都将应用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当中。此前,雄安新区的“标杆”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已基本建成,并且对外开放。据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人文关怀,中心将在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方面实现包容融合、共享可达。
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下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实现雨水收集、污水自主净化。此外,项目还将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向地下打入1500多口深井,实现与深层土壤热量交换,满足供热、制冷。今后市民居住可通过保温墙体、气密性好的窗户、高效的建筑通风,不用空调、暖气就能实现冬暖夏凉。
据了解,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还可通过大数据中心,随时调取无人机航拍的施工现场画面。扫描二维码就能进行VR全景观看,工程进度、实时环境监测数据、施工现场人员数量等均可清晰呈现。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使用30多项建筑新技术,这在国内民用建筑史上尚属首次。这个项目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缩影,项目运用的新技术将在今后新区的整体建设中大面积推广,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是雄安未来的根基。
据北京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省市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丰富、河北空间广阔、天津制造业突出等优势,打通了创新链、贯通产业链、延伸园区链,并加快构建“2+4+N”产业合作格局。随着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也开始步入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