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辞掉公务员做猪头肉:年销售额超300万_北京时间

男子辞掉公务员做猪头肉:年销售额超300万

倪方志今年48岁,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做猪头肉已经有17个年头了。20多年前,倪方志曾在河南当过兵,后来转业,被分配到老家莱西的政府部门,做起了公务员。

男子辞掉公务员做猪头肉:年销售额超300万

2017年9月21日,青岛。倪方志今年48岁,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做猪头肉已经有17个年头了。20多年前,倪方志曾在河南当过兵,后来转业,被分配到老家莱西的政府部门,做起了公务员。 期间,本来就爱吃肉的他,被准岳父做的猪头肉征服了,于是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公务员职务,学做猪头肉。就这样,倪方志用着传家宝一样的秘制配方,做了17年猪头肉。如今他的小作坊每年能做22万斤猪头肉,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9月下旬的一个上午,作者来到了莱西市水集一村,走在整齐排列的民房中,循着香味,找到了倪方志的猪头肉作坊。见到倪方志时,他正穿着白大褂,戴着发套和口罩,在炖煮间里捞猪头肉。

  “上午这一锅刚刚煮好,我得亲口尝一下,消费者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咱心里必须清楚。”说话间,倪方志已经盛出了一盘猪头肉,他招呼着把作者请进办公室,“来!一起来尝尝”。 倪方志说,就在做公务员的时候,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他的妻子。“那时候和她谈恋爱,她时不时去单位宿舍看望我,每次去都给我带猪头肉吃。我就觉得她带的那肉特别好吃,跟以前吃过的猪头肉完全不一样,吃了一次还想吃第二次。”后来两人感情稳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倪方志才知道这猪头肉就出自他的准岳父之手,也是在那时妻子才跟他“坦白”,说她家是开饭店的。 了解了准岳父的手艺,又惦记着吃猪头肉,在政府部门端着“铁饭碗”的倪方志坐不住了,他渴望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在跟家人商量之后,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公务员职务,来到岳父的饭店里,跟岳父和大厨们学做猪头肉,打理猪头肉柜台。倪方志是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进入饭店工作后,他买了一堆制作肉制品的书籍,然后开始一边看书研究,一边跟着岳父和大厨们学习猪头肉的传统制作工艺。他还用学到的知识,改良配方,坚持用天然香料,让猪头肉的味道更加自然。为了保持舌头的敏感性,品尝到最真实的猪头肉味道,他还戒了酒,17年来他滴酒不沾,更不吸烟。

  2013年饭店关门了,倪方志却没有放弃猪头肉,于是他开了这间猪头肉作坊,向全莱西市供应猪头肉熟食。后来,为了环保卫生,在青岛食药部门的指导下,他还把作坊的煤炉换成天然气炉,把铁锅换成了不锈钢锅,于是作坊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如今,作坊每天能炖出600斤猪头肉,一般会在3小时内卖光,几个销售点几乎天天卖脱销。作坊一直在变,不变的是那一锅浓浓的老汤。“你看这锅老汤,39年了,一直熬到现在,这汤里全是精华。”倪方志向作者介绍,从39年前他的岳父制作了第一锅猪头肉以来,这锅汤就没换过。“水没了就加水,料少了加料,但汤汁一直保存至今。”倪方志甚至在作坊里专门建造了一间冷冻室,把用完的老汤及时冷冻起来,保持老汤的干净卫生,并时常检测老汤里的成分,确保符合国家规定。  

  即使脱销,倪方志也不愿扩大生产规模。他说:“为了保证肉的质量,我要让猪头肉尽快卖完,不能滞销,因此,我每天只投放市场需求量的80%。我也不想为了挣钱而去流水生产,去做真空包装的猪头肉,那样的口感远不如刚出锅的肉。”倪方志说:“我不是个商人,我就是个做猪头肉的。之所以不希望规模化生产,是因为怕那样改变了猪头肉最传统的味道。”倪方志说,他认识一位年事已高的回头客,是烟台人,来莱西的时候偶然尝了他做的猪头肉,便喜欢上了这个味道。这位老人每年都要坐车来莱西两三次,专门找他买肉。后来倪方志从老人口里了解到,老人的儿女都在国外定居,老人每年都要飞去国外与儿女团聚。倪方志说:“老人每次去国外,只给儿女带一样吃的东西,那就是我做的猪头肉。老人说,这肉儿女吃了以后,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听了这话,我觉得我做这一行有意义。”虽然不想规模化生产,但倪方志却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他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开一家前店后作坊的猪头肉店,“像全聚德一样,食客在饭店里能看到烤鸭制作过程,在我的店里猪头肉是主菜,食客可以一边看猪头肉是怎么做的,一边享受美食。”

男子辞掉公务员做猪头肉:年销售额超300万

倪方志今年48岁,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做猪头肉已经有17个年头了。20多年前,倪方志曾在河南当过兵,后来转业,被分配到老家莱西的政府部门,做起了公务员。

男子辞掉公务员做猪头肉:年销售额超300万

2017年9月21日,青岛。倪方志今年48岁,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做猪头肉已经有17个年头了。20多年前,倪方志曾在河南当过兵,后来转业,被分配到老家莱西的政府部门,做起了公务员。 期间,本来就爱吃肉的他,被准岳父做的猪头肉征服了,于是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公务员职务,学做猪头肉。就这样,倪方志用着传家宝一样的秘制配方,做了17年猪头肉。如今他的小作坊每年能做22万斤猪头肉,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9月下旬的一个上午,作者来到了莱西市水集一村,走在整齐排列的民房中,循着香味,找到了倪方志的猪头肉作坊。见到倪方志时,他正穿着白大褂,戴着发套和口罩,在炖煮间里捞猪头肉。

  “上午这一锅刚刚煮好,我得亲口尝一下,消费者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咱心里必须清楚。”说话间,倪方志已经盛出了一盘猪头肉,他招呼着把作者请进办公室,“来!一起来尝尝”。 倪方志说,就在做公务员的时候,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他的妻子。“那时候和她谈恋爱,她时不时去单位宿舍看望我,每次去都给我带猪头肉吃。我就觉得她带的那肉特别好吃,跟以前吃过的猪头肉完全不一样,吃了一次还想吃第二次。”后来两人感情稳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倪方志才知道这猪头肉就出自他的准岳父之手,也是在那时妻子才跟他“坦白”,说她家是开饭店的。 了解了准岳父的手艺,又惦记着吃猪头肉,在政府部门端着“铁饭碗”的倪方志坐不住了,他渴望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在跟家人商量之后,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公务员职务,来到岳父的饭店里,跟岳父和大厨们学做猪头肉,打理猪头肉柜台。倪方志是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进入饭店工作后,他买了一堆制作肉制品的书籍,然后开始一边看书研究,一边跟着岳父和大厨们学习猪头肉的传统制作工艺。他还用学到的知识,改良配方,坚持用天然香料,让猪头肉的味道更加自然。为了保持舌头的敏感性,品尝到最真实的猪头肉味道,他还戒了酒,17年来他滴酒不沾,更不吸烟。

  2013年饭店关门了,倪方志却没有放弃猪头肉,于是他开了这间猪头肉作坊,向全莱西市供应猪头肉熟食。后来,为了环保卫生,在青岛食药部门的指导下,他还把作坊的煤炉换成天然气炉,把铁锅换成了不锈钢锅,于是作坊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如今,作坊每天能炖出600斤猪头肉,一般会在3小时内卖光,几个销售点几乎天天卖脱销。作坊一直在变,不变的是那一锅浓浓的老汤。“你看这锅老汤,39年了,一直熬到现在,这汤里全是精华。”倪方志向作者介绍,从39年前他的岳父制作了第一锅猪头肉以来,这锅汤就没换过。“水没了就加水,料少了加料,但汤汁一直保存至今。”倪方志甚至在作坊里专门建造了一间冷冻室,把用完的老汤及时冷冻起来,保持老汤的干净卫生,并时常检测老汤里的成分,确保符合国家规定。  

  即使脱销,倪方志也不愿扩大生产规模。他说:“为了保证肉的质量,我要让猪头肉尽快卖完,不能滞销,因此,我每天只投放市场需求量的80%。我也不想为了挣钱而去流水生产,去做真空包装的猪头肉,那样的口感远不如刚出锅的肉。”倪方志说:“我不是个商人,我就是个做猪头肉的。之所以不希望规模化生产,是因为怕那样改变了猪头肉最传统的味道。”倪方志说,他认识一位年事已高的回头客,是烟台人,来莱西的时候偶然尝了他做的猪头肉,便喜欢上了这个味道。这位老人每年都要坐车来莱西两三次,专门找他买肉。后来倪方志从老人口里了解到,老人的儿女都在国外定居,老人每年都要飞去国外与儿女团聚。倪方志说:“老人每次去国外,只给儿女带一样吃的东西,那就是我做的猪头肉。老人说,这肉儿女吃了以后,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听了这话,我觉得我做这一行有意义。”虽然不想规模化生产,但倪方志却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他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开一家前店后作坊的猪头肉店,“像全聚德一样,食客在饭店里能看到烤鸭制作过程,在我的店里猪头肉是主菜,食客可以一边看猪头肉是怎么做的,一边享受美食。”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