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梯,缺停车位,设施老化,物业缺位……老旧小区建成年代久远,这些难题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记者8月17日从市发改委、市住建委获悉,2018年北京市共100个老旧小区启动综合整治,将通过“菜单式”改造完善配套设施,补齐短板,优化功能,改善居住环境。
北京市100个老旧小区启动"菜单式"整治
没有电梯,缺停车位,设施老化,物业缺位……老旧小区建成年代久远,这些难题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记者8月17日从市发改委、市住建委获悉,2018年北京市共100个老旧小区启动综合整治,将通过“菜单式”改造完善配套设施,补齐短板,优化功能,改善居住环境。
29个老旧小区改造纳入“疏整促”
为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今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简称《方案》),对改造老旧小区的范围、内容、具体实施办法等做出详细规定。
根据《方案》,对1990年以前建成、尚未完成抗震节能改造的小区,1990年以后建成、住宅楼房性能或节能效果未达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50%的小区,以及经鉴定部分住宅楼房已成为危房且没有责任单位承担改造工作的小区将优先实施整治。另外,“十二五”期间已完成抗震节能改造,但基础设施、基本功能仍存在不足,或物业管理不完善的小区,同样也将纳入整治范围。
记者了解到,参照这样的标准,今年中心城区和通州区29个老旧小区纳入疏整促专项行动,具体为:东城区的宝钞胡同107号、朝阳门内大街216-218、营房西街1-6号楼;西城区的安德路小区、万明园、盆儿胡同62号院、四平园小区;朝阳区的磨房南里小区、双龙南里小区、连心园小区(G区)、民族家园(G区);海淀区的宝盛里小区、马甸月季园小区、田村路19号院、厂洼街7号院、建材城东路东一里小区;丰台区的芳城园一区、芳城园三区、芳古园一区第二社区、泥洼路30号院、太西里小区;石景山区的八角中里和八角北里、八角南里小区、杨庄小区;通州区的西营前街小区、上潞园、小街之春、葛布店东里、玉桥中路、旅游新村小区。
从整治进度方面看,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底,这29个老旧小区中,西城区盆儿胡同62号院项目已完成施工监理招标;石景山八角南里等9个小区完成综合整治改造设计方案编制,其他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六治七补三规范”为整治开药方
老旧小区的设施、空间、配套等方面,都面临着突出问题,具体怎么改?《方案》把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内容,概括为“六治七补三规范”。
所谓“六治”,就是要治危房、治违法建设、治开墙打洞、治群租、治地下空间违规使用、治乱搭架空线;“七补”主要包括,补抗震节能、补市政基础设施、补居民上下楼设施、补停车设施、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小区治理体系、补小区信息化应用能力;“三规范”,主要是规范小区自治管理、规范物业管理、规范地下空间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区条件各不相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各异,难以推行一套统一的改造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方案》在具体整治内容上,就提出采用“菜单式”办法,也就是说,把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和自选类。所谓基础类,就是必须改造整治的内容,自选类是在已实施基础类改造整治的前提下,根据居民意愿确定的改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