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有时间:“西亚病夫”复发?土耳其历来多变_北京时间

尚武有时间:“西亚病夫”复发?土耳其历来多变

尚武有时间:“西亚病夫”复发?土耳其历来多变,西亚,病夫,土耳其,时间,尚武,复发

尚武有时间:“西亚病夫”复发?土耳其历来多变

奥斯曼帝国版图前期变化
土耳其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土耳其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之大部分领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 1355-1680年间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土耳其的君主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曾压过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区的优势。 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另外,土耳其对伊斯兰国家的征战,一直继续到塞利姆一世的继承者苏里曼大帝时期(1520~1566),1520年,土耳其海盗海雷丁,绰号为巴巴罗萨(红胡子),宣称自己是土耳其君主的时候,征服了阿尔及利亚。
从1533年起,土耳其中央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地方官僚——贝勒贝伊。
1534年,土耳其人第一次试图征服与阿尔及利亚毗邻的突尼斯,甚至占领了突尼斯,但是次年这个地方又被西班牙人所据有,不过很快土耳其人击败了西班牙人,完全占领了这个国家。土耳其侵占的黎波里(今利比亚)约在1551年左右。 土耳其的扩张也波及到了阿拉伯半岛,1547年,土耳其占领也门,1550年占领巴林,1557年在阿曼马斯喀特击败葡萄牙人,并控制阿曼。不久,土耳其人征服了红海沿岸的厄立特里亚与索马里。接着,摩苏尔成了土耳其向伊拉克推进的新的出发点。土耳其与波斯争夺伊拉克的百年之争,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继伊拉克之后,土耳其人又征服了波斯湾沿岸的哈萨。
这样,仅百余年的时间,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被土耳其所征服,只有摩洛哥和阿曼仍独立于土耳其之外,并以藩属国形式存在。在以后300~400年的时间里,这些阿拉伯国家饱受土耳其的军事压迫。直到19世纪~20世纪则为欧洲国家更为沉重的压迫所代替。 1716-1718年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的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锡诺普是土耳其北海岸的重要港口,位于君士坦丁堡到巴统航线中间。由于有一个向东突出的狭窄半岛,也称为锡诺普角。这个突出半岛南侧是天然半圆形海湾,由于海湾嵌入内陆,四面来风都被削弱,因而是难得的天然良港,海湾附近分布有6个古炮台。从古希腊时期以来,锡诺普一直是海军要塞。 从1853年11月18日锡诺普获胜,到1854年4月10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期间,俄国海军在黑海具有绝对制海权,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接着,双方展开拉锯战。11月,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878年1月30日,俄军在斯科别列夫统率下,兵临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 俄军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统治集团的恐慌,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1月31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年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该条约规定: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图内;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 一战期间的奥斯曼帝国与同盟国从西、南两面对俄国形成半包围态势 奥斯曼帝国向协约国宣战 加里波利之战(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 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大臣推荐采取“外围战略”的办法打破僵局。
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几次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此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但实行起来却搞得一团糟。1915年1月2日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留下约53,000死亡, 96,937受伤。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奥斯曼帝国后期衰落过程 1919—1922年土耳其发生了革命,史称“凯末尔革命”。这是以它的领导人凯末尔命名的革命。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18.10.30)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英法意等国利用战胜国地位,开始实施大战期间缔结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密约 。1919年5月15日希腊占领伊兹密尔,使民族灾难空前严重。1919年5月19日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来到安纳托利亚 ,着手组织全民族的抵抗运动。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并选出以凯末尔为主席的16人代表委员会。同年底代表委员会驻地由锡瓦斯迁往安卡拉。从此安卡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 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但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局限性,整个土耳其社会仍然具有的浓厚封建和宗教习俗,土耳其社会进步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从1925年夏开始,凯末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目的是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要内容包括:
1,改革国家体制。1922年11月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除苏丹制。1923年10月宣告土耳其为共和国。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制。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被称为“土耳其之父”。600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1928年,土耳其从宪法中删除了“伊斯兰教为土耳其国教”的条文。
2,改革法制。废除了伊斯兰教法规,并且以欧洲国家法律为蓝本,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
3,改革经济。以国家主义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鼓励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国营企业,保护关税,控制外汇和外国投资。学习苏联,从1933年起执行经济的五年计划,这奠定了土耳其现代化军基础。
4,改革文化教育。建立世俗学校,规定学校必须加强非宗教的现代化教育和民族意识教育,必须向受教育者传授西方科学技术文化和思维方式。1928年,进行了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5,改革社会生活习俗。废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兰教的各种陋规,提倡男女同样,妇女不戴面纱,抛弃封建时代装束,采用西装礼貌。
1925年夏,凯末尔在群众中鼓动放弃传统的服饰,推广西服。在凯末尔的努力下,1925年11月3日,议会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废除男士戴费兹帽,妇女戴面纱和头巾的旧习,其次,政府还关闭了一些伊斯兰宗教设施,废除宗教称号,废除希克拉历而采用公历。 朝鲜战争时美国与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的首次合作。共有22国向朝鲜半岛派遣军队或医疗部队,16个国家派出了军队。土耳其就是首批主要参战国之一,派出了一个旅。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共5000余名士兵(包括联络组和先遣组)在南朝鲜的釜山登陆,接着前往位于大丘城外扎营。 在联合国军的进攻和中国军队的反攻过程中,土耳其第一旅伤亡3514人,其中741人战死;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另外,还有非战斗伤亡298人。 土军士兵大都来自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小镇和村庄。这不仅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祖国,也是第一次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第一次和非穆斯林打交道。土军士兵和他们的美军盟友间存在巨大的宗教及文化差异。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其军队号称是北约内第二大常规力量,总兵力约60万。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不甘于置身政治生活之外,这是土耳其屡屡发生军人干政甚至军事政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耳其此前四次军人干政事件
  1960年5月27日土耳其陆军司令杰马尔·居尔塞尔领导军队,推翻实施独裁统治、反世俗主义的民主党政权,逮捕总统、总理、多名内阁部长及大部分民主党议员,并解散议会。居尔塞尔任主席的“全国团结委员会”接管政府,其本人任临时总统、总理和国防部长。
  1971年3月12日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梅姆杜赫·塔马奇联合陆海空三军司令向总统和议会提交备忘录,要求建立一个强大且受人民信赖的政府,以应对国家所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当天,苏莱曼·德米雷尔政府被迫辞职。在军方监督下,土耳其组建起一个由保守派政治家和专家组成的政府。
  1980年9月12日 时值土耳其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凯南·埃夫伦等人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和民选政府。其本人出任国家元首,兼任军政权“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82年,军政权修改宪法,埃夫伦正式出任国家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该宪法也赋予军队以保卫世俗政府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1997年6月18日在土耳其军方主要将领就政局联名提出一份所谓“备忘录”3个半月后,总理内吉梅丁·埃尔巴坎领导带有明显宗教倾向的政府迫于强大压力辞职。值得注意的是,埃尔巴坎是埃尔多安的导师。

尚武有时间:“西亚病夫”复发?土耳其历来多变

尚武有时间:“西亚病夫”复发?土耳其历来多变,西亚,病夫,土耳其,时间,尚武,复发

尚武有时间:“西亚病夫”复发?土耳其历来多变

奥斯曼帝国版图前期变化
土耳其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土耳其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之大部分领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 1355-1680年间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土耳其的君主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曾压过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区的优势。 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另外,土耳其对伊斯兰国家的征战,一直继续到塞利姆一世的继承者苏里曼大帝时期(1520~1566),1520年,土耳其海盗海雷丁,绰号为巴巴罗萨(红胡子),宣称自己是土耳其君主的时候,征服了阿尔及利亚。
从1533年起,土耳其中央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地方官僚——贝勒贝伊。
1534年,土耳其人第一次试图征服与阿尔及利亚毗邻的突尼斯,甚至占领了突尼斯,但是次年这个地方又被西班牙人所据有,不过很快土耳其人击败了西班牙人,完全占领了这个国家。土耳其侵占的黎波里(今利比亚)约在1551年左右。 土耳其的扩张也波及到了阿拉伯半岛,1547年,土耳其占领也门,1550年占领巴林,1557年在阿曼马斯喀特击败葡萄牙人,并控制阿曼。不久,土耳其人征服了红海沿岸的厄立特里亚与索马里。接着,摩苏尔成了土耳其向伊拉克推进的新的出发点。土耳其与波斯争夺伊拉克的百年之争,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继伊拉克之后,土耳其人又征服了波斯湾沿岸的哈萨。
这样,仅百余年的时间,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被土耳其所征服,只有摩洛哥和阿曼仍独立于土耳其之外,并以藩属国形式存在。在以后300~400年的时间里,这些阿拉伯国家饱受土耳其的军事压迫。直到19世纪~20世纪则为欧洲国家更为沉重的压迫所代替。 1716-1718年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的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锡诺普是土耳其北海岸的重要港口,位于君士坦丁堡到巴统航线中间。由于有一个向东突出的狭窄半岛,也称为锡诺普角。这个突出半岛南侧是天然半圆形海湾,由于海湾嵌入内陆,四面来风都被削弱,因而是难得的天然良港,海湾附近分布有6个古炮台。从古希腊时期以来,锡诺普一直是海军要塞。 从1853年11月18日锡诺普获胜,到1854年4月10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期间,俄国海军在黑海具有绝对制海权,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接着,双方展开拉锯战。11月,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878年1月30日,俄军在斯科别列夫统率下,兵临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 俄军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统治集团的恐慌,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1月31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年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该条约规定: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图内;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 一战期间的奥斯曼帝国与同盟国从西、南两面对俄国形成半包围态势 奥斯曼帝国向协约国宣战 加里波利之战(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 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大臣推荐采取“外围战略”的办法打破僵局。
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几次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此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但实行起来却搞得一团糟。1915年1月2日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留下约53,000死亡, 96,937受伤。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奥斯曼帝国后期衰落过程 1919—1922年土耳其发生了革命,史称“凯末尔革命”。这是以它的领导人凯末尔命名的革命。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18.10.30)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英法意等国利用战胜国地位,开始实施大战期间缔结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密约 。1919年5月15日希腊占领伊兹密尔,使民族灾难空前严重。1919年5月19日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来到安纳托利亚 ,着手组织全民族的抵抗运动。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并选出以凯末尔为主席的16人代表委员会。同年底代表委员会驻地由锡瓦斯迁往安卡拉。从此安卡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 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但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局限性,整个土耳其社会仍然具有的浓厚封建和宗教习俗,土耳其社会进步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从1925年夏开始,凯末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目的是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要内容包括:
1,改革国家体制。1922年11月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除苏丹制。1923年10月宣告土耳其为共和国。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制。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被称为“土耳其之父”。600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1928年,土耳其从宪法中删除了“伊斯兰教为土耳其国教”的条文。
2,改革法制。废除了伊斯兰教法规,并且以欧洲国家法律为蓝本,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
3,改革经济。以国家主义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鼓励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国营企业,保护关税,控制外汇和外国投资。学习苏联,从1933年起执行经济的五年计划,这奠定了土耳其现代化军基础。
4,改革文化教育。建立世俗学校,规定学校必须加强非宗教的现代化教育和民族意识教育,必须向受教育者传授西方科学技术文化和思维方式。1928年,进行了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5,改革社会生活习俗。废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兰教的各种陋规,提倡男女同样,妇女不戴面纱,抛弃封建时代装束,采用西装礼貌。
1925年夏,凯末尔在群众中鼓动放弃传统的服饰,推广西服。在凯末尔的努力下,1925年11月3日,议会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废除男士戴费兹帽,妇女戴面纱和头巾的旧习,其次,政府还关闭了一些伊斯兰宗教设施,废除宗教称号,废除希克拉历而采用公历。 朝鲜战争时美国与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的首次合作。共有22国向朝鲜半岛派遣军队或医疗部队,16个国家派出了军队。土耳其就是首批主要参战国之一,派出了一个旅。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共5000余名士兵(包括联络组和先遣组)在南朝鲜的釜山登陆,接着前往位于大丘城外扎营。 在联合国军的进攻和中国军队的反攻过程中,土耳其第一旅伤亡3514人,其中741人战死;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另外,还有非战斗伤亡298人。 土军士兵大都来自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小镇和村庄。这不仅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祖国,也是第一次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第一次和非穆斯林打交道。土军士兵和他们的美军盟友间存在巨大的宗教及文化差异。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土耳其北部的黑海在冷战时期一直是东西方冲突与对峙的前沿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其军队号称是北约内第二大常规力量,总兵力约60万。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不甘于置身政治生活之外,这是土耳其屡屡发生军人干政甚至军事政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耳其此前四次军人干政事件
  1960年5月27日土耳其陆军司令杰马尔·居尔塞尔领导军队,推翻实施独裁统治、反世俗主义的民主党政权,逮捕总统、总理、多名内阁部长及大部分民主党议员,并解散议会。居尔塞尔任主席的“全国团结委员会”接管政府,其本人任临时总统、总理和国防部长。
  1971年3月12日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梅姆杜赫·塔马奇联合陆海空三军司令向总统和议会提交备忘录,要求建立一个强大且受人民信赖的政府,以应对国家所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当天,苏莱曼·德米雷尔政府被迫辞职。在军方监督下,土耳其组建起一个由保守派政治家和专家组成的政府。
  1980年9月12日 时值土耳其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凯南·埃夫伦等人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和民选政府。其本人出任国家元首,兼任军政权“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82年,军政权修改宪法,埃夫伦正式出任国家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该宪法也赋予军队以保卫世俗政府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1997年6月18日在土耳其军方主要将领就政局联名提出一份所谓“备忘录”3个半月后,总理内吉梅丁·埃尔巴坎领导带有明显宗教倾向的政府迫于强大压力辞职。值得注意的是,埃尔巴坎是埃尔多安的导师。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