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行,这是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之一。



10月17日,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行,这是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之一。
10月17日,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行,这是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之一。
中俄“十月”书写“双城记” 京味最难翻译
10月17日,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行,这是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之一。
本次活动由北京《十月》杂志社、俄罗斯《十月》杂志社、首都师范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联袂举办,莫斯科《十月》杂志主编伊琳娜·巴尔梅托娃率领三位俄罗斯作家、诗人,与北京《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及中方作家、评论家、翻译者就“北京故事”与“莫斯科故事”这一主题展开对谈。
10月17日,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行。图为论坛现场。北京出版集团供图
10月17日,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行。图为论坛现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0月,中俄两家同名《十月》文学期刊共同在当月刊物上辟出专辑,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为主题,组织两国作家创作多篇小说,互译后同时刊出,讲述精彩的双城故事。此次刊登的“北京故事”包括四部中篇,分别是叶广苓的《豆汁记》、邱华栋的《蒸锅和古琴》、荆永鸣的《出京记》和晓航的《霾永远在我们心中》;“莫斯科故事”则包含15个短篇。中国《十月》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俄罗斯《十月》杂志创刊于1924年,其刊登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俄罗斯文学经典。2014年10月,中俄《十月》杂志成功举办了首届《十月》文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