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欢喜冤家:LP与GP_北京时间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分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相处?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分钱?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一种资和与人和的结合方式。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包括有限合伙人(LP)和普通合伙人(GP)。LP提供绝大部分的资金,且一般不参与基金的投资和运作管理,主要通过提供资金获得投资回报;GP一般也是基金的管理人,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主要提供基金的投资和运作管理,并提供较小的出资(一般为基金总规模的1%-2%)。

基金管理人GP会与基金签署委托管理协议,并向基金收取管理费(一般为基金总规模的1%-3%),以维持基金管理团队的正常运作和完成基金的投资、管理和退出工作。管理费会根据基金所处的期间不同(投资期或者回收期)而收取的比例不同,投资期的管理费收取比例会高于管理期的收取比例。

在基金的投资收益分配中,首先是基金的LP拿回全部本金,其次是基金的LP按照约定的hurdle rate(门槛收益率)获得收益,再次是由GP根据其出资额按照约定的hurdle rate(门槛收益率)追赶LP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在上述分配完成后,为了激励基金管理人努力的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并进行积极的投资管理工作,剩余的投资收益按照20%和80%的比例在GP和LP之间进行分配。上述的hurdle rate(门槛收益率)在基金设立时的合伙协议中进行约定,一般为6%-10%,可能会更高,也有可能是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相处?

理论上来说,LP只是负责提供资金,GP负责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工作,并定期向LP披露投资进展情况及投资项目情况。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LP与GP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一方面要求GP管理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在出资之前,LP需要对GP管理团队过往的基金投资策略、背景与资源的独特性、团队专业能力、关键人物以及其精力分配情况、激励机制、过往财务业绩、投资及退出情况、项目挖掘能力、项目储备、投后管理能力等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后再进行决策,而一旦确定出资之后,则不再干涉基金的日常运作。

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起步比较晚,而且近几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甚至出现全民PE的现象,行业内的GP管理团队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道德标准,这也导致国内的LP群体对GP管理团队不够信任,LP与GP的利益冲突严重。同时,国内的LP也不够成熟,在进行出资决策之前没有经过详细的综合分析,而往往通过出资之后干涉甚至是直接参与基金的日常运作来控制其出资的风险,这将势必影响基金管理团队的正常决策和基金的运作效率,激化LP与GP之间的矛盾。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让LP与GP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但是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预计经过几轮洗牌之后,国内一些短视的,或者不规范的基金管理团队必定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在此基础上,国内的LP群体也会越来越成熟,LP与GP的小船将会行使得更加稳当。

作者:雷莹莹,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和作者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分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相处?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分钱?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一种资和与人和的结合方式。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包括有限合伙人(LP)和普通合伙人(GP)。LP提供绝大部分的资金,且一般不参与基金的投资和运作管理,主要通过提供资金获得投资回报;GP一般也是基金的管理人,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主要提供基金的投资和运作管理,并提供较小的出资(一般为基金总规模的1%-2%)。

基金管理人GP会与基金签署委托管理协议,并向基金收取管理费(一般为基金总规模的1%-3%),以维持基金管理团队的正常运作和完成基金的投资、管理和退出工作。管理费会根据基金所处的期间不同(投资期或者回收期)而收取的比例不同,投资期的管理费收取比例会高于管理期的收取比例。

在基金的投资收益分配中,首先是基金的LP拿回全部本金,其次是基金的LP按照约定的hurdle rate(门槛收益率)获得收益,再次是由GP根据其出资额按照约定的hurdle rate(门槛收益率)追赶LP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在上述分配完成后,为了激励基金管理人努力的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并进行积极的投资管理工作,剩余的投资收益按照20%和80%的比例在GP和LP之间进行分配。上述的hurdle rate(门槛收益率)在基金设立时的合伙协议中进行约定,一般为6%-10%,可能会更高,也有可能是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LP和GP究竟怎么相处?

理论上来说,LP只是负责提供资金,GP负责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工作,并定期向LP披露投资进展情况及投资项目情况。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LP与GP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一方面要求GP管理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在出资之前,LP需要对GP管理团队过往的基金投资策略、背景与资源的独特性、团队专业能力、关键人物以及其精力分配情况、激励机制、过往财务业绩、投资及退出情况、项目挖掘能力、项目储备、投后管理能力等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后再进行决策,而一旦确定出资之后,则不再干涉基金的日常运作。

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起步比较晚,而且近几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甚至出现全民PE的现象,行业内的GP管理团队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道德标准,这也导致国内的LP群体对GP管理团队不够信任,LP与GP的利益冲突严重。同时,国内的LP也不够成熟,在进行出资决策之前没有经过详细的综合分析,而往往通过出资之后干涉甚至是直接参与基金的日常运作来控制其出资的风险,这将势必影响基金管理团队的正常决策和基金的运作效率,激化LP与GP之间的矛盾。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让LP与GP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但是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预计经过几轮洗牌之后,国内一些短视的,或者不规范的基金管理团队必定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在此基础上,国内的LP群体也会越来越成熟,LP与GP的小船将会行使得更加稳当。

作者:雷莹莹,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和作者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