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饰的样式由简到繁不断地发展着,耳饰类型大致可分为耳珰、耳坠、耳玦与耳环、耳钉几类。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自褪簪珥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褪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
前几天叔发了一个讨论帖"打耳洞疼不疼",引来了很多妹子诉苦。耳饰不同于其他首饰,这种始于痛苦的美丽,需要你熬过一段发炎疼痛期才能享受。有人说女人最性感的部位就是耳朵,不戴点东西装饰,甚是可惜。
耳饰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跟着叔来看看古代妹子都是怎么戴耳饰的--

现在大多是用打耳枪来穿耳洞,古代没有这种工具怎么办?老老实实用针扎呗(想想就疼…莫名想起扎小人…)。比如,用两粒黄豆,一前一后夹住耳垂,来回揉动让血液挤向四周,耳垂上的肉就会暂时变薄发麻,这时再用淬火过的针猛地扎进去,再穿一根草或丝线,时间久了就变成孔。这种方法奶奶辈的人还普遍用过。

最初的最初,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功能,而且这些功能是实实在在的,都有现实的意义。耳饰也是这样,最初可不是用来美的~ 不同的历史朝代,不同的文献书籍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不相同,大概有这几种:
①辟邪

人类祖先最早佩戴各种动物的牙齿、动植物果实来做项链和手串,就是为了免遭天灾、恶魔进入身体和敌人的暗算攻击,耳环也有同样的作用。还有说法称同一部落的人戴一样的耳环,用这种方式划分敌我,避免在争斗中,误伤己方。如果不是查资料,绝对想不到耳饰最初的意义是这么实在……
②卑贱者的标志
啊?三观又被刷新了……这种说法主要来源明代人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一书中,"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这句话意思是在最初女子戴耳环是下等身份地位的标志,并不是贵妇所为。
③警戒作用

戴耳坠本来是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但因为有些妇女有点……浪……,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扎上一个孔,并悬挂上耳珠,以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
④医疗治病
古代有位漂亮姑娘患了眼病双目失明,有次名医路过不忍姑娘承受失明之苦。于是在她两侧耳垂上各刺入一根银针,银针竟使姑娘重见了天日。为了铭记名医之恩,姑娘专请银匠精制了一双耳环戴在耳上。此后姑娘越发眉清目秀,令人羡慕。此事传开,妇女们纷纷仿效一直流传至今。
这种说法称在夹戴耳环的耳垂中央,恰好是眼部的穴位。那位神医的穿耳明目正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种"耳针疗法"。照这个说法的话……是不是带耳环的姑娘能预防治疗近视?
到了今天,耳饰的意义是……管它呢,戴耳饰不就是为了自己美么?

古代耳饰的形制非常丰富,有小如豆粒的小耳珠,也有…大…过…汤…碗…的大耳环……有垂珠挂链,也有竹管银筒。史前时代的耳饰多以玉石、绿松石、为材料,据民族学资料分析,当时可能还有竹、象牙、玛瑙、煤精、藤一类制品。冶金技术产生以后,又出现了各类金属耳饰。耳饰的样式由简到繁不断地发展着,耳饰类型大致可分为耳珰、耳坠、耳玦与耳环、耳钉几类。
①耳珰

耳饰名称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戴法是把它直接穿在耳洞上。可是,它是不是太大了?--是略大,不过那时候的妹子就是这么疯狂。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穿耳施珠曰珰。"战国秦汉时期妇女戴耳珰的风气就已甚为流行。《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汉代皇后、嫔妃和公主戴耳饰时,也可以不穿耳,而是将有穿孔的珥珰,用绳系饰悬于耳旁,叫做"悬珥"。将悬珥系于发簪之首,插簪于发髻,悬于耳际,叫"簪珥",或叫"瑱"。
②耳坠

指带有下垂饰物的耳饰。有时耳坠等同于耳环,又称耳坠子,是耳朵饰品的代称。五代词人欧阳炯《南乡子》写道:"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③耳玦

玦是一种开口的环状饰物,一般成扁平体,圆形,中心有孔其状与璧相似,唯环身锯断,形成缺口。耳玦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耳环,主要流行于史前时代至汉代前。有人说戴耳玦时可将缺口夹住耳朵,也有人说需用细绳子系挂在耳眼上。
④耳环
汉魏时期的妇女,一般不戴耳环,而佩以珥珰 。一直到了宋代,穿耳戴环之风才在女子中特别盛行。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⑤耳钉
4、此物最相思
古人通常以"明"或"明珠"指代耳环,耳环作为信物也串起了一桩桩情事。曹植《洛神赋》"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 写洛神与他告别时送他耳环,以示自己"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唐代张籍《节妇吟》的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道出了一场相爱而不能相守的苦恋。
元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睹物思人:"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这些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难以表达的悲情。
在先人留下的关于耳饰的故事里,都是和美人有关。除了感情,耳饰也被寄托了太多的想象,甚至是政治理念。
传说耳坠的来历与三国时期的美人貂蝉有关。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与府上侍女貂蝉商量,先将貂蝉献给董卓,再暗中许给吕布,使用美人计离间二人。貂蝉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是耳垂太小,于是就在耳垂上挂一件装饰物,漂亮摇曳的耳坠果然为她增色不少。姑娘们看到戴耳坠的貂蝉如此漂亮,纷纷效仿,从此戴耳坠的风俗逐渐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