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协和"人文护理"增强患者获益感_北京时间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人文关怀学组组长、武汉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义兰说,人文关怀应实施规范化管理,刚柔相济,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关爱。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武汉协和医院护士轻声细语安慰小病患 通讯员刘坤维摄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迅通讯员薛宣

" 张爹爹,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您可以随时告诉我……"昨日,在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病房,一名护士微微弯着腰,对一名78岁的糖尿病患者细心嘱咐。

武汉协和医院这种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获得了国外专家认可。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协和医院引进国际先进的华生博士人性关怀理论,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服务中,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和谐。

" 留言板"贴满家属的心里话

昨日,记者走进协和医院ICU病房,白墙上贴着各种温馨的装饰品。"亲爱的爷爷,您一定要好起来,我和爸爸妈妈都等着你早点回家。"在每一个床旁的玻璃隔墙上,贴有一块白板,上面一张张小纸条写满了家属对患者的心里话,有的多达数页纸。

ICU的护士说,每天都会给患者念小纸条上的内容。一位8岁的小男孩写给他因车祸昏迷不醒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每次我来看你,你都在睡觉呢?妈妈,你难道不要我和爸爸了吗?"

说起留言板的来历,护士长介绍,有一次,一位患者的妻子探视时带来一封信,她丈夫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唯一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无法赶回国看望。病床前,妻子用颤抖的声音念了儿子的信,在场护士无不泪流满面,探视结束时她请求将那封信留在患者身边,希望护士有空时能读给患者听。

之后,护士长决定在床旁玻璃隔墙上贴一块白板,专门用来张贴家属写给患者的信。自从有了这块白板,家属写的纸条越来越多。2012年,美国华生关怀科学机构专家来汉考察时看到这些留言,感动得直称赞。

护士主动当陪护让家属"放假"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人文关怀学组组长、武汉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义兰说,人文关怀应实施规范化管理,刚柔相济,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关爱。

昨日,在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病房,患上糖尿病的汪婆婆因并发症入院,护士们笑脸相迎。每餐饭后2小时测血糖,护士担心老人采血紧张,轻声细语安抚老人,并解释每餐应该注意什么。

在心内科病房,护士站配备有便民箱,可免费提供针线、吹风机、雨伞等,如果有需要,可以提出来。"这种服务,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患者张女士说。

" 从患者入院、检查、治疗到出院等环节,尽可能让患者享受到VIP式服务,并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士说,医院每名护士人手一本"口袋书",以规范言行。

在医院,家属照顾时间久了情绪也会低迷,一些科室的护士每周给患者家属"放假",由护士轮班照顾患者,让家属出门转转,稍有喘息的空间。

" 舒缓疗护"实现癌症患者最后心愿

记者了解到,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有一支"舒缓疗护团队",是在湖北首创的一种以病人和家庭为中心的特殊医疗保健团体。团队中有医生、护士、志愿者等,帮助安抚治疗中的患者。在他(她)们的工作笔记里,记载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过程。

已离世的王先生是笔记中记载的一员。2005年,51岁的肝癌患者王先生转至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每天被疼痛折磨。团队护士为王先生评估后,根据个体方案调整止痛剂时间。后来王先生疼痛缓解,开始能自己一点点喝米汤、吃稀饭。

团队护士在聊天中得知,王先生因不能等到女儿结婚而遗憾,该团队于是请来心理咨询师为他设置"情景模拟",提前预演女儿结婚、产子、生活失意的情景,录制不同阶段的寄语。1个多月后,录音全部完成。离世当天,王先生拉着女儿的手,平静没有遗憾,一脸安详。

去年10月,在汉召开的中国"全球护理人文关怀大会"上,协和医院在全院推行"人文关怀示范病房"的举措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胡豫表示,全院3500余名护理工作者用心、用行动,践行着协和医院150余年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院训,体现了南丁格尔"人道、奉献、博爱"的精神。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人文关怀学组组长、武汉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义兰说,人文关怀应实施规范化管理,刚柔相济,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关爱。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武汉协和医院护士轻声细语安慰小病患 通讯员刘坤维摄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迅通讯员薛宣

" 张爹爹,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您可以随时告诉我……"昨日,在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病房,一名护士微微弯着腰,对一名78岁的糖尿病患者细心嘱咐。

武汉协和医院这种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获得了国外专家认可。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协和医院引进国际先进的华生博士人性关怀理论,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服务中,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和谐。

" 留言板"贴满家属的心里话

昨日,记者走进协和医院ICU病房,白墙上贴着各种温馨的装饰品。"亲爱的爷爷,您一定要好起来,我和爸爸妈妈都等着你早点回家。"在每一个床旁的玻璃隔墙上,贴有一块白板,上面一张张小纸条写满了家属对患者的心里话,有的多达数页纸。

ICU的护士说,每天都会给患者念小纸条上的内容。一位8岁的小男孩写给他因车祸昏迷不醒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每次我来看你,你都在睡觉呢?妈妈,你难道不要我和爸爸了吗?"

说起留言板的来历,护士长介绍,有一次,一位患者的妻子探视时带来一封信,她丈夫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唯一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无法赶回国看望。病床前,妻子用颤抖的声音念了儿子的信,在场护士无不泪流满面,探视结束时她请求将那封信留在患者身边,希望护士有空时能读给患者听。

之后,护士长决定在床旁玻璃隔墙上贴一块白板,专门用来张贴家属写给患者的信。自从有了这块白板,家属写的纸条越来越多。2012年,美国华生关怀科学机构专家来汉考察时看到这些留言,感动得直称赞。

护士主动当陪护让家属"放假"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人文关怀学组组长、武汉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义兰说,人文关怀应实施规范化管理,刚柔相济,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关爱。

昨日,在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病房,患上糖尿病的汪婆婆因并发症入院,护士们笑脸相迎。每餐饭后2小时测血糖,护士担心老人采血紧张,轻声细语安抚老人,并解释每餐应该注意什么。

在心内科病房,护士站配备有便民箱,可免费提供针线、吹风机、雨伞等,如果有需要,可以提出来。"这种服务,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患者张女士说。

" 从患者入院、检查、治疗到出院等环节,尽可能让患者享受到VIP式服务,并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士说,医院每名护士人手一本"口袋书",以规范言行。

在医院,家属照顾时间久了情绪也会低迷,一些科室的护士每周给患者家属"放假",由护士轮班照顾患者,让家属出门转转,稍有喘息的空间。

" 舒缓疗护"实现癌症患者最后心愿

记者了解到,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有一支"舒缓疗护团队",是在湖北首创的一种以病人和家庭为中心的特殊医疗保健团体。团队中有医生、护士、志愿者等,帮助安抚治疗中的患者。在他(她)们的工作笔记里,记载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过程。

已离世的王先生是笔记中记载的一员。2005年,51岁的肝癌患者王先生转至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每天被疼痛折磨。团队护士为王先生评估后,根据个体方案调整止痛剂时间。后来王先生疼痛缓解,开始能自己一点点喝米汤、吃稀饭。

团队护士在聊天中得知,王先生因不能等到女儿结婚而遗憾,该团队于是请来心理咨询师为他设置"情景模拟",提前预演女儿结婚、产子、生活失意的情景,录制不同阶段的寄语。1个多月后,录音全部完成。离世当天,王先生拉着女儿的手,平静没有遗憾,一脸安详。

去年10月,在汉召开的中国"全球护理人文关怀大会"上,协和医院在全院推行"人文关怀示范病房"的举措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胡豫表示,全院3500余名护理工作者用心、用行动,践行着协和医院150余年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院训,体现了南丁格尔"人道、奉献、博爱"的精神。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