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牙是生活在北冰洋海域的海象的牙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古代时曾经和象牙一样属于名贵材质。将海象牙染成绿色的工艺是清代造办处独有,制成的扳指、烟嘴、印章、烟碟、扇股、耳坠等物件仅供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享用。
海象牙是生活在北冰洋海域的海象的牙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古代时曾经和象牙一样属于名贵材质。波斯人用海象牙制造剑柄,纳维亚人用它制作棋子或珠宝盒。在我国,海象牙主要用于小品器物,以文案上的陈设清供和把玩品为主。

海象牙一般长0.5米--1米,外观似扁化的三瓣形截面,颜色多为微黄的奶油色。海象牙外观、质地与象牙极为相似,有牙心,但没有象牙的牙尖纹理特征,不如象牙那般光洁细腻。真正的海象牙,必须要染成翡翠一样的绿色,古玩收藏界称之为"虬角"。未染色的海象牙,行内称之为"白虬角"。

海象牙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色泽深受收藏市场的青睐,但它不适合制作大件,只能加工成体量较小的物件。将海象牙染成绿色的工艺是清代造办处独有,制成的扳指、烟嘴、印章、烟碟、扇股、耳坠等物件仅供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享用。后来,这门手艺传到了民间,据说在民国初期的上海,虬角制成的小器物一度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民国中期,能熟练掌握并应用这门手艺的人相继离世,染色工艺几近失传。
在收藏市场,经常能看到一些用"海象牙"制成的手串隔片、佛珠以及挂件,外观细腻光洁,表面有流云一样的"牙纹"。不过,这些所谓的"海象牙"并非是海象的长牙,而是用鱼牙、兽牙,甚至"赛璐珞"(一种塑料的化学合成物)以假乱真。
造假者刻意仿造出的"牙纹",呈规则的平行线条,无交叉线,与海象牙天然牙纹不一样。而且人造象牙质松量轻,拿在手里一掂分量,比同样体积的海象牙要轻。初涉牙雕的收藏者应该仔细辨别,谨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