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国标共享电单车在天津落地运营_北京时间

据7号电单车首席营销官崔晓琪介绍,7号电单车已在天津的南开区、红桥区及和平区的部分区域投放了近2000辆电单车。

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崔国强报道 6月7日,国内首款主打国标车车型的共享电单车品牌"7号电单车"宣布进入天津市场,开始落地运营。继南京、深圳和北京之后,天津是7号电单车第四个正式运营的城市。

在天津南开区的大悦城周边,记者发现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共享车辆,白色车身、红色车轮,设计大方,"肤白貌美";虽然是自行车的外表,但车身上加装了白色的电池盒,这些新上路的电动车就是"7号电单车"的共享电单车。

据7号电单车首席营销官崔晓琪介绍,7号电单车已在天津的南开区、红桥区及和平区的部分区域投放了近2000辆电单车。

记者实际体验了一下。使用7号电单车要用有效证件进行实名认证,并要缴纳299元的押金;正常用车时,通过7号电单车app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或输入车辆编号,点击"立即用车"就可以解锁骑行,整个操作流程基本和共享单车相似。7号电单车还支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的扫一扫,直接开锁;不下载app就可以用车,这一点比很多共享单车的使用更便捷。

开锁7号电单车后,轻拧右手车把就可以自动行驶,记者试骑了4.1公里,大概用了12分钟,在这炎炎夏日里比骑摩拜或ofo要舒服省力多了,速度也快了20%-30%。也比坐公交车舒心,节省了等车和堵车的时间。

使用过程中,记者发现7号电单车跟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在使用上有两点重要的差别:

一是收费规则。共享单车均按照使用时长收费,而7号电单车是按里程收费:小于等于5公里,2元;大于5公里, 每超出1公里多收1元,不足1公里不收费。此外,根据用车时长收取超时费,一小时内不收取费用,每超过1小时要收取10元。

简单地说,在1小时内骑行不足6公里,收费2元。这个价格跟打车、坐专车,甚至是坐三蹦子相比,都更划算。

二是设置"指定停车点"集中规范停车。共享单车是"随用随停",所以在城市里的"乱停乱放"随处可见;而7号电单车首创了"指定停车点"的产品逻辑,引导用户集中规范停车。

据7号电单车的官网介绍,"指定停车点"是借助电子围栏技术,在居住区、工作区、生活消费场所附近建立的"虚拟"规范停车区;通过7号电单车app引导用户在提前设定好的"指定停车点"集中规范停车。不在指定停车点还车,会加收"非定点还车费":还车位置距离最近指定停车点小于1公里,加收10元;超出1公里加收100元。

崔晓琪介绍了7号电单车在南京、深圳和北京的运营数据,违规停车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 可以说绝大多数用户都能做到规范停车。

7号电单车虽说是定点停车,记者实测也很方便。目前在天津的南开区、红桥区和和平区,7号电单车已经设置了近1000个指定停车点,平均每200米就有一个,人口密集的区域甚至可以做到每100米就有一个指定停车点,停车较为方便。

根据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7号电单车是严格的国标车,完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61一1999,即《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进行生产,具体体现在:质量是28kg,满足"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 40kg";具备脚踏功能;功率小于240W;最重要的是,最高车速低于20km/h,只比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骑行速度快20%-30%。

据此标准,目前市场上的在售电动车和存量电动车,以及已投放的其他品牌的共享电单车,大都是超标车,存在超速、超重等安全隐患。

据崔晓琪介绍,7号电单车在进入每一个城市时都会积极地跟当地交管部门建立联系和沟通渠道,主动寻求政策对共享电单车的监管。

据悉,2017年2月9日,7号电单车进驻南京开始规模化投放车辆和落地运营,是南京第一家完成上牌的共享单车类产品,已被监管部门纳入监管。3月26日,7号电单车作为深圳交警局在共享电单车领域唯一的合作伙伴,进驻深圳开始运营,在上路前完成了纳管、上牌备案等一系列流程。4月12日,7号电单车落地北京,进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并已经跟车管部门提交了完备的上牌申请,是北京市场上唯一申请规模化上牌的共享单车类产品。

同样在天津,崔晓琪也代表7号电单车向媒体表达了积极"求监管"的态度。"合国标的7号电单车,属于非机动车范畴,可以采用管理共享单车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来监管7号电单车。"崔晓琪表示,交管部门通过目录管理和上牌管理对城市的电动车进行监管。从天津市公安局非机动车管理处了解到,过去一年多天津已经暂停了电动车的目录管理,也未做牌照管理。 "7号电单车是严格的国标车,只要天津开放目录管理和上牌管理,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申请。我们相信能够像南京和深圳一样,也得到天津交管部门的纳管许可,甚至成为天津交管部门管理超标电动车的有效试点。"崔晓琪说。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共享电单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城市管理者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接纳合规的共享电单车来挤压不合规的电动车市场,消除更多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种合作治理的思路,企业业态要是能够发展起来,大家都骑合规的电动自行车,新技术手段新管理手段能够跟进,主管部门乐见其成,甚至可以合作推动,挤压不合规的电动车市场。"

除了使用严格的国标车车型、用电子围栏进行停车管理外, 7号电单车还在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记录用户的行驶轨迹,以及闯红灯、逆行等不良驾驶行为,并通过产品进行强提醒和适当惩罚,鼓励市民合规、安全地骑行电动车,降低电动车相关的交通违法比例,未来还能通过数据工具降低交管部门的交通执法成本。相比于在天津发展的多家共享电单车品牌来说,7号电单车在合规性上已经有了足够高的自我要求,期待它们能通过市场和监管部门的检验。

(责任编辑:符仲明)

精彩图片推荐

热点图片

据7号电单车首席营销官崔晓琪介绍,7号电单车已在天津的南开区、红桥区及和平区的部分区域投放了近2000辆电单车。

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崔国强报道 6月7日,国内首款主打国标车车型的共享电单车品牌"7号电单车"宣布进入天津市场,开始落地运营。继南京、深圳和北京之后,天津是7号电单车第四个正式运营的城市。

在天津南开区的大悦城周边,记者发现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共享车辆,白色车身、红色车轮,设计大方,"肤白貌美";虽然是自行车的外表,但车身上加装了白色的电池盒,这些新上路的电动车就是"7号电单车"的共享电单车。

据7号电单车首席营销官崔晓琪介绍,7号电单车已在天津的南开区、红桥区及和平区的部分区域投放了近2000辆电单车。

记者实际体验了一下。使用7号电单车要用有效证件进行实名认证,并要缴纳299元的押金;正常用车时,通过7号电单车app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或输入车辆编号,点击"立即用车"就可以解锁骑行,整个操作流程基本和共享单车相似。7号电单车还支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的扫一扫,直接开锁;不下载app就可以用车,这一点比很多共享单车的使用更便捷。

开锁7号电单车后,轻拧右手车把就可以自动行驶,记者试骑了4.1公里,大概用了12分钟,在这炎炎夏日里比骑摩拜或ofo要舒服省力多了,速度也快了20%-30%。也比坐公交车舒心,节省了等车和堵车的时间。

使用过程中,记者发现7号电单车跟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在使用上有两点重要的差别:

一是收费规则。共享单车均按照使用时长收费,而7号电单车是按里程收费:小于等于5公里,2元;大于5公里, 每超出1公里多收1元,不足1公里不收费。此外,根据用车时长收取超时费,一小时内不收取费用,每超过1小时要收取10元。

简单地说,在1小时内骑行不足6公里,收费2元。这个价格跟打车、坐专车,甚至是坐三蹦子相比,都更划算。

二是设置"指定停车点"集中规范停车。共享单车是"随用随停",所以在城市里的"乱停乱放"随处可见;而7号电单车首创了"指定停车点"的产品逻辑,引导用户集中规范停车。

据7号电单车的官网介绍,"指定停车点"是借助电子围栏技术,在居住区、工作区、生活消费场所附近建立的"虚拟"规范停车区;通过7号电单车app引导用户在提前设定好的"指定停车点"集中规范停车。不在指定停车点还车,会加收"非定点还车费":还车位置距离最近指定停车点小于1公里,加收10元;超出1公里加收100元。

崔晓琪介绍了7号电单车在南京、深圳和北京的运营数据,违规停车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 可以说绝大多数用户都能做到规范停车。

7号电单车虽说是定点停车,记者实测也很方便。目前在天津的南开区、红桥区和和平区,7号电单车已经设置了近1000个指定停车点,平均每200米就有一个,人口密集的区域甚至可以做到每100米就有一个指定停车点,停车较为方便。

根据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7号电单车是严格的国标车,完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61一1999,即《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进行生产,具体体现在:质量是28kg,满足"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 40kg";具备脚踏功能;功率小于240W;最重要的是,最高车速低于20km/h,只比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骑行速度快20%-30%。

据此标准,目前市场上的在售电动车和存量电动车,以及已投放的其他品牌的共享电单车,大都是超标车,存在超速、超重等安全隐患。

据崔晓琪介绍,7号电单车在进入每一个城市时都会积极地跟当地交管部门建立联系和沟通渠道,主动寻求政策对共享电单车的监管。

据悉,2017年2月9日,7号电单车进驻南京开始规模化投放车辆和落地运营,是南京第一家完成上牌的共享单车类产品,已被监管部门纳入监管。3月26日,7号电单车作为深圳交警局在共享电单车领域唯一的合作伙伴,进驻深圳开始运营,在上路前完成了纳管、上牌备案等一系列流程。4月12日,7号电单车落地北京,进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并已经跟车管部门提交了完备的上牌申请,是北京市场上唯一申请规模化上牌的共享单车类产品。

同样在天津,崔晓琪也代表7号电单车向媒体表达了积极"求监管"的态度。"合国标的7号电单车,属于非机动车范畴,可以采用管理共享单车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来监管7号电单车。"崔晓琪表示,交管部门通过目录管理和上牌管理对城市的电动车进行监管。从天津市公安局非机动车管理处了解到,过去一年多天津已经暂停了电动车的目录管理,也未做牌照管理。 "7号电单车是严格的国标车,只要天津开放目录管理和上牌管理,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申请。我们相信能够像南京和深圳一样,也得到天津交管部门的纳管许可,甚至成为天津交管部门管理超标电动车的有效试点。"崔晓琪说。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共享电单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城市管理者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接纳合规的共享电单车来挤压不合规的电动车市场,消除更多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种合作治理的思路,企业业态要是能够发展起来,大家都骑合规的电动自行车,新技术手段新管理手段能够跟进,主管部门乐见其成,甚至可以合作推动,挤压不合规的电动车市场。"

除了使用严格的国标车车型、用电子围栏进行停车管理外, 7号电单车还在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记录用户的行驶轨迹,以及闯红灯、逆行等不良驾驶行为,并通过产品进行强提醒和适当惩罚,鼓励市民合规、安全地骑行电动车,降低电动车相关的交通违法比例,未来还能通过数据工具降低交管部门的交通执法成本。相比于在天津发展的多家共享电单车品牌来说,7号电单车在合规性上已经有了足够高的自我要求,期待它们能通过市场和监管部门的检验。

(责任编辑:符仲明)

精彩图片推荐

热点图片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