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行:老牌名店讲述荆州故事(二)_北京时间

特约记者行:老牌名店讲述荆州故事(二)

在中山路最繁华的地段老天宝的隔壁,也有一家银行,四根圆形楼柱从地面一直伸向四楼,窗、门、阳台均为浮雕花饰,宏伟壮丽,气势不凡,门面正中墙上书写着三个楷书大字“徐万源”,可你想不到的是,它原来就是一个布店,旧社会叫做疋头店。

特约记者行:老牌名店讲述荆州故事(二)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荆州社会 正文 来源: 荆州新闻网 时间:2017-05-31 10:37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 杜援朝 保龄)1947年的一天,有位小伙子匆匆来到聚兴诚银行沙市办事处,要求银行帮忙查找早在抗战前他父亲存入的一笔款子,当问到他有没有依据时,他说什么都没有,都被父亲逃难时搞丢了。

这种情况要是在别的银行,不说没有希望,就是有希望,也把这笔钱没收了,可在聚兴诚银行沙市办事处,竟把十年前的存根都翻了出来,三天后终于找到了,当通知这个小伙子领款时,小伙子感动地说:“这笔钱一时用不上,还是存在你们这里吧”。这件事曾在沙市的街头巷尾传为美谈。

坚持要为小伙子翻遍存根的就是聚兴诚银行沙市办事处主任戴彦荣,聚兴诚银行是四川的一家大银行,在汉口设有分行,沙市办事处为分行所辖,1931年任命四川綦江人戴彦荣为主任。1938年,由总行拨款在中山路修建了这栋占地500平米的三层哥特式建筑。

抗战胜利后,沙市聚兴诚银行发展顺利,这跟戴彦荣的为人耿直,办事谨慎、信息灵通、讲究诚信很有关系,1951年,他奉调湖南常德聚兴诚银行任行长,其子戴桢楚为本市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荆州文工团团长。

在中山路最繁华的地段老天宝的隔壁,也有一家银行,四根圆形楼柱从地面一直伸向四楼,窗、门、阳台均为浮雕花饰,宏伟壮丽,气势不凡,门面正中墙上书写着三个楷书大字“徐万源”,可你想不到的是,它原来就是一个布店,旧社会叫做疋头店。

这家店铺是由一位姓徐的汉阳人于1890年开设的一家小裁缝店发展起来的,因规模太小,没正式挂牌,顾客习惯地称它为“徐记成衣店”。除了来料加工、代客缝衣外,还向当时同吉、竞成等大布店进一点零码布料销售。徐某起早贪黑、勤俭节省,业务逐渐扩大。1929年就在成衣零裁店的基础上,开起了徐万源布店,即今天的工商银行旧址。

《马关条约》把沙市辟为通商口岸后,欧美的呢绒和日本的“洋布”大量进入江汉平原的这个中心城镇,沙市的绸布业曾达到一年销量近百万匹的黄金时期,徐万源的营业额一年达一百三十万两,获利极为可观。直到抗战时,徐迎先的儿子徐子敬才把店铺迁到四川万县。

编辑: 任前臻

特约记者行:老牌名店讲述荆州故事(二)

在中山路最繁华的地段老天宝的隔壁,也有一家银行,四根圆形楼柱从地面一直伸向四楼,窗、门、阳台均为浮雕花饰,宏伟壮丽,气势不凡,门面正中墙上书写着三个楷书大字“徐万源”,可你想不到的是,它原来就是一个布店,旧社会叫做疋头店。

特约记者行:老牌名店讲述荆州故事(二)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荆州社会 正文 来源: 荆州新闻网 时间:2017-05-31 10:37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 杜援朝 保龄)1947年的一天,有位小伙子匆匆来到聚兴诚银行沙市办事处,要求银行帮忙查找早在抗战前他父亲存入的一笔款子,当问到他有没有依据时,他说什么都没有,都被父亲逃难时搞丢了。

这种情况要是在别的银行,不说没有希望,就是有希望,也把这笔钱没收了,可在聚兴诚银行沙市办事处,竟把十年前的存根都翻了出来,三天后终于找到了,当通知这个小伙子领款时,小伙子感动地说:“这笔钱一时用不上,还是存在你们这里吧”。这件事曾在沙市的街头巷尾传为美谈。

坚持要为小伙子翻遍存根的就是聚兴诚银行沙市办事处主任戴彦荣,聚兴诚银行是四川的一家大银行,在汉口设有分行,沙市办事处为分行所辖,1931年任命四川綦江人戴彦荣为主任。1938年,由总行拨款在中山路修建了这栋占地500平米的三层哥特式建筑。

抗战胜利后,沙市聚兴诚银行发展顺利,这跟戴彦荣的为人耿直,办事谨慎、信息灵通、讲究诚信很有关系,1951年,他奉调湖南常德聚兴诚银行任行长,其子戴桢楚为本市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荆州文工团团长。

在中山路最繁华的地段老天宝的隔壁,也有一家银行,四根圆形楼柱从地面一直伸向四楼,窗、门、阳台均为浮雕花饰,宏伟壮丽,气势不凡,门面正中墙上书写着三个楷书大字“徐万源”,可你想不到的是,它原来就是一个布店,旧社会叫做疋头店。

这家店铺是由一位姓徐的汉阳人于1890年开设的一家小裁缝店发展起来的,因规模太小,没正式挂牌,顾客习惯地称它为“徐记成衣店”。除了来料加工、代客缝衣外,还向当时同吉、竞成等大布店进一点零码布料销售。徐某起早贪黑、勤俭节省,业务逐渐扩大。1929年就在成衣零裁店的基础上,开起了徐万源布店,即今天的工商银行旧址。

《马关条约》把沙市辟为通商口岸后,欧美的呢绒和日本的“洋布”大量进入江汉平原的这个中心城镇,沙市的绸布业曾达到一年销量近百万匹的黄金时期,徐万源的营业额一年达一百三十万两,获利极为可观。直到抗战时,徐迎先的儿子徐子敬才把店铺迁到四川万县。

编辑: 任前臻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