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频繁攻打韩魏: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其中秦国占据两个,赵国占据两个,足见战国后期成了赵国与秦国的独斗,但是依然让秦国难灭的还有南方的楚国,此时楚国名将项燕抗秦,击败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最后在60万大军的压力下加上自己的疏忽,最后兵败自杀,也是一时英豪,但是不能列入战国四大名将。

罗列战神们的战斗史:
李牧:
戍边大败匈奴:李牧在北方戍边,期间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打击贱燕:
公元前243年,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方城。
连却秦军: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最终大破秦军。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同样被李牧击溃。
李牧
白起:
频繁攻打韩魏: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最后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公元前292年,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
楚国连续受削:
前281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前280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前279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
长平之战威震天下:
本来可以看到白起VS廉颇,本来这场战争可能打掉一个战国四大名将,也许白起也许了廉颇,但是历史都圆满了他们两个,赵王的昏聩对他们两个的满足,不然胜负难分。
白起
廉颇:
连克两强:赵惠文王初年,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国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国改变策略,实行合纵。公元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
破燕败魏:公元前251年举兵攻赵,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13万前往抗击。迅速取胜,俘庆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公元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
廉颇
王翦:
东方六国,王翦灭掉了三国(赵,燕,楚),但是他遇到了两个最难的国家,一个赵国一个楚国,因此才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这个也是他的儿子虽然也灭多国,但是不能进入四大名将的原因。
项燕:
大破李信:前225年,秦王赵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蒙武率一军攻打寝,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奋死抗秦: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楚国也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
项燕
战国四大名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没有吃过明显的败仗,而项燕他面对的是倾全国兵力的秦国,实在国力有限,他战胜秦国成为了小概率事件,如果当时楚王临阵换人,就像赵括换廉颇,项燕也许还可以成为战国第五大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