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二十世纪初期,以勃朗宁的M1911和HP等型号为代表,套筒式结构的自动手枪在设计制造上开始成熟,手枪结构迎来了全新的时代直至今天。
核心提示:套筒式结构的自动手枪在设计制造上开始成熟,肘节式手枪的3D原理动画肘节机构之所以不会在一开始就完成抽出弹壳的动作,手枪结构迎来了全新的时代直至今天。

肘节式结构,因为它的屈伸动作非常类似人体肘关节而得名;这种自动结构在十九世纪被应用在了很多枪械上,除了鲁格手枪以外,还有著名的马克沁机枪。它在打响以后,枪管带动肘节枪机一起后退;随后肘关节加速运动,比枪管退的更快、更远,顺势把弹壳拉出来抛掉。在恢复原位的过程中,推动下一发子弹上膛。

肘节机构之所以不会在一开始就完成抽出弹壳的动作,而是会与枪管配合后退一段路程,是为了刻意制造出一个延迟过程。因为枪管和肘节机构的动作能量,都来自于发射枪弹时的后坐;如果在第一时间就让肘节机构抽壳的话,枪管里的燃气压力还非常高。
图:在膛压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前,就把弹壳从枪膛里拉出来的话,就会这样。这种炸膛现象非常危险,运气不好的人足以导致手指必须截肢。
在这种情况下,过早拉出一部分弹壳以后,就会出现弹壳底部被炸烂或者严重膨胀变形、前半部分被卡死在枪膛里、甚至只拉出半截弹壳底子的情况。因此只有先错开发射后的膛压高峰期,接下来肘节机构才能安全、平稳的完成抽壳动作。并在复进簧的作用下,推动下一发子弹上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