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拉克 以温情与笑谑,续写捷克文学传统_北京时间

斯维拉克 以温情与笑谑,续写捷克文学传统

语调是关键性的,从第一个字开始,斯维拉克的思考就带有一种游戏、轻讽、错位、悖谬的调子,一切自称唯一和无辜的判断,一切道貌岸然附加于人的标准,都被消解在怀疑与笑谑的空气里。

斯维拉克 以温情与笑谑,续写捷克文学传统

  捷克老头儿兹旦内克·斯维拉克是奥斯卡典礼的常客,经他之手的电影剧本多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中,由儿子扬·斯维拉克执导、他任编剧并主演的《给我一个爸》于1997年获得该项大奖。

  有评论说,斯维拉克擅长把大时代与小人物、荒唐与纯真混在一起,熬成一锅鸡汤(非贬义的),那是寒冬时捧在手心,从手掌暖到心里的微热。再加上柔缓的音乐、波希米亚的风情、人物的可爱性格,以及作为背景的捷克社会面貌,爱上斯维拉克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儿。

  在影坛上虏获一大批忠实观众后,晚年的斯维拉克又在文学领域刮起了旋风。2008年秋天,72岁的斯维拉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短篇故事集》(中译名为《女观众》),收录10个短篇故事,大获成功。2011年,他又出版了《新短篇故事集》(中译名《错失之爱》),收录9个短篇故事,同样风靡。

  从影视到小说,文字没有电影的视觉效果,可属于斯维拉克的内在本质,依然是他之所以深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温情与嘲谑

  以捷克式幽默消解现实

  从斯维拉克小说的主题来看,《列宁的微笑》直指宣传口的荒诞,《四月故事》以疯人院喻指希特勒式的独裁政权,政治性较强,但其他的作品表明,作者更关注的对象是普通人与他们的生活。

  斯维拉克不像门罗那样冷峻,也不像卡佛那样忧心忡忡。他的小说人物总是遭遇各种困境,但又不至于身陷绝境,而是尴尬居多,尽可一笑置之。这样一来,斯维拉克就不必用沉重的笔调召唤主人公挑战命运的勇气,而是轻盈地掠过生活的低空,道德审判被悬置,小说的齿轮在“不正经”的氛围里轻快转动,一路轻扬,在到达终点时,越发瞠目欲笑。

  《错失之爱》告诉我们一见钟情有多么不靠谱。你以为的爱意,不过是你自己的心理投射。可怜的托马斯,当他从姑娘嘴里得知酒后真言,特别是当着朋友的面,该是一个多大的笑话呢。《法院来信》,当你鼓足勇气坦白,然而最后发现,你以为你以为的其实并不是你以为的,这该多么糟糕啊。这些小说的结局有点欧·亨利式的转折,不过没有那么逆转,更润滑流畅一些。而且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境,这样一想,我们就更宽容了。

  最要紧的,还是讲故事的方式。捷克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也是一个盛产文学大师的国度。如果想要唤起同情,作家们尽可以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情。但奇特的是,捷克的文学杰作更倾向于举重若轻的滑稽、异化的创作方式。

  哈谢克的《好兵帅克》描述了一个喜闻乐见的、表面憨厚可笑实际聪明机智的小兵,卡夫卡的小说融合经验世界与寓言世界的想象与追问,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赫拉巴尔的小说充满欢笑,回味却是无尽的酸涩……而斯维拉克呢?他的笔触嘲谑却不失温情,他的人物努力维护尊严,面对调侃、面对轻蔑,仍然尽力保持一副郑重的姿态。

  《伯利恒之光》中,弱智男孩谨遵父亲从前的安全教诲,吹灭了父亲辛苦求得的伯利恒的烛光,那么,就重新点燃吧,假装它从来不曾熄灭,不要说出来。《购物》中,“我”和丈夫在超市购物,一盒鸡胸肉引起夫妻纷争,“我”想起了年轻时的恋人,若他没有应征入伍,“我”可能就不会嫁给现在的丈夫,“我”与丈夫又吵了起来,“我”杀死了丈夫,不过这只是一种幻想。我们都幻想过杀死自己讨厌的人。

  如果把斯维拉克的短篇小说掰开了仔细观察,他在骨子里依然藏着一种捷克式的黑色幽默。假如捷克人的生活幸福安定,假如没有深刻的被剥夺的经验,就很难看透现实的荒唐。把本质上严肃的现象与看上去轻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轻喜剧,意味深长。语调是关键性的,从第一个字开始,斯维拉克的思考就带有一种游戏、轻讽、错位、悖谬的调子,一切自称唯一和无辜的判断,一切道貌岸然附加于人的标准,都被消解在怀疑与笑谑的空气里。

  布拉格有很多小酒馆,人们喜欢在那里相互交谈,希望我也能置身其中,遇见一个叫“兹旦内克·斯维拉克”的老头儿,听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我希望我能意识到,假使生活在泥泞里,我们可以把那些泥巴团一团,笑着甩出去。□林颐

  偶然与巧合

  以精彩的故事抓住读者

  “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身上奇痒,总得不停地抓挠。”这是大卫·米恩斯对美国小说家卡佛的短篇《要不你们跳个舞?》的评价。对于所有“精彩的故事”,这句话是通用的。

  怎样让故事精彩呢?利用偶然性制造戏剧张力,让人物之间碰撞火花,是斯维拉克的秘诀。譬如在《给我一个爸》里,55岁的男主人公怎样和5岁的小男孩儿相处,而且这男孩儿是他的假结婚对象丢给他的便宜儿子。这一剧情的出发点就是偶然,然后依靠各种偶然推动情节。斯维拉克总是在“不停地抓挠”,剧本如此,小说亦如此。

  《追踪记》中这样写道:“我跟普舍梅克相遇,纯属偶然。”写一个记者出于职业本能,追踪一位身穿雨衣的酒吧怪客普舍梅克,于是从他那里发现了浑身湿透与外面下雨与酒吧顾客停留时间延长、酒水消费增加之间的逻辑链。

  《泰特谢夫》则是一起“真心话大冒险”引发的悲剧。一群来村庄游玩的女学生之一主动向英俊的拖拉机手表白,接着两人经历了一段短暂的风流韵事,拖拉机手念念不忘,在寄出的信件毫无音讯之后,他前去寻找姑娘,找到了会怎样呢?

  以上两篇是《女观众》这部短篇小说集前两篇的故事梗概。很显然,偶然性在小说铺陈的过程里发挥了关键作用。短篇小说的麻烦就在于它的篇幅,要求故事必须是精简的,作者没有太大的余裕来井井有条地处理一切。

  “多年以后,很多年以后,在一个周日的清晨,露丝打开了收音机。这是她一个人在多伦多生活的时候。”这是艾丽丝·门罗作品《你以为你是谁?》里的一段记叙。典型的门罗句式。门罗以跳跃的、迅速挪移的时间刻度,让小说主人公快速经历人生几个不同阶段,从而扩充了短篇小说的含量,呈现长篇小说的格局。

  雷蒙德·卡佛的方法是大量留白,也就是他为人称道的极简风格。大刀阔斧,砍伐枝叶。以之前提到的《要不你们跳个舞?》为例。一对青年爱侣购买了一批廉价的家具。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写明男人为什么要卖掉所有家私,只是从女孩子的视角在暗示,中年男人大概发生了某些变故吧?关于感情,关于失去。

  门罗和卡佛都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斯维拉克也有他的短篇创作技巧。他大概不怎么喜欢太多的不确定,而更青睐有头有尾有过程有具体情节的故事,从阅读的愉悦度,普通读者对于偶然巧合推动的剧情流,大约也更加容易接受和亲近吧。

  《复视》是斯维拉克所有短篇小说里最长的,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篇。主人公在醉酒车祸之后,眼睛变成了复视,什么东西看上去都是一模一样的重影,于是他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里,斯维拉克剧本充盈的音乐奇效在小说里同样显现,主人公奇特的音乐才能让他获得了女伯爵和她的管家的爱慕,男女通吃,让人喷笑。想想看,如果这篇小说被影视化,想必音乐也会产生一种“复视”效果吧,最好使用高音符和音符间快速滑动的吉卜赛音乐,要不,再来段欢快的弗拉明戈舞吧。

斯维拉克 以温情与笑谑,续写捷克文学传统

语调是关键性的,从第一个字开始,斯维拉克的思考就带有一种游戏、轻讽、错位、悖谬的调子,一切自称唯一和无辜的判断,一切道貌岸然附加于人的标准,都被消解在怀疑与笑谑的空气里。

斯维拉克 以温情与笑谑,续写捷克文学传统

  捷克老头儿兹旦内克·斯维拉克是奥斯卡典礼的常客,经他之手的电影剧本多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中,由儿子扬·斯维拉克执导、他任编剧并主演的《给我一个爸》于1997年获得该项大奖。

  有评论说,斯维拉克擅长把大时代与小人物、荒唐与纯真混在一起,熬成一锅鸡汤(非贬义的),那是寒冬时捧在手心,从手掌暖到心里的微热。再加上柔缓的音乐、波希米亚的风情、人物的可爱性格,以及作为背景的捷克社会面貌,爱上斯维拉克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儿。

  在影坛上虏获一大批忠实观众后,晚年的斯维拉克又在文学领域刮起了旋风。2008年秋天,72岁的斯维拉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短篇故事集》(中译名为《女观众》),收录10个短篇故事,大获成功。2011年,他又出版了《新短篇故事集》(中译名《错失之爱》),收录9个短篇故事,同样风靡。

  从影视到小说,文字没有电影的视觉效果,可属于斯维拉克的内在本质,依然是他之所以深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温情与嘲谑

  以捷克式幽默消解现实

  从斯维拉克小说的主题来看,《列宁的微笑》直指宣传口的荒诞,《四月故事》以疯人院喻指希特勒式的独裁政权,政治性较强,但其他的作品表明,作者更关注的对象是普通人与他们的生活。

  斯维拉克不像门罗那样冷峻,也不像卡佛那样忧心忡忡。他的小说人物总是遭遇各种困境,但又不至于身陷绝境,而是尴尬居多,尽可一笑置之。这样一来,斯维拉克就不必用沉重的笔调召唤主人公挑战命运的勇气,而是轻盈地掠过生活的低空,道德审判被悬置,小说的齿轮在“不正经”的氛围里轻快转动,一路轻扬,在到达终点时,越发瞠目欲笑。

  《错失之爱》告诉我们一见钟情有多么不靠谱。你以为的爱意,不过是你自己的心理投射。可怜的托马斯,当他从姑娘嘴里得知酒后真言,特别是当着朋友的面,该是一个多大的笑话呢。《法院来信》,当你鼓足勇气坦白,然而最后发现,你以为你以为的其实并不是你以为的,这该多么糟糕啊。这些小说的结局有点欧·亨利式的转折,不过没有那么逆转,更润滑流畅一些。而且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境,这样一想,我们就更宽容了。

  最要紧的,还是讲故事的方式。捷克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也是一个盛产文学大师的国度。如果想要唤起同情,作家们尽可以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情。但奇特的是,捷克的文学杰作更倾向于举重若轻的滑稽、异化的创作方式。

  哈谢克的《好兵帅克》描述了一个喜闻乐见的、表面憨厚可笑实际聪明机智的小兵,卡夫卡的小说融合经验世界与寓言世界的想象与追问,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赫拉巴尔的小说充满欢笑,回味却是无尽的酸涩……而斯维拉克呢?他的笔触嘲谑却不失温情,他的人物努力维护尊严,面对调侃、面对轻蔑,仍然尽力保持一副郑重的姿态。

  《伯利恒之光》中,弱智男孩谨遵父亲从前的安全教诲,吹灭了父亲辛苦求得的伯利恒的烛光,那么,就重新点燃吧,假装它从来不曾熄灭,不要说出来。《购物》中,“我”和丈夫在超市购物,一盒鸡胸肉引起夫妻纷争,“我”想起了年轻时的恋人,若他没有应征入伍,“我”可能就不会嫁给现在的丈夫,“我”与丈夫又吵了起来,“我”杀死了丈夫,不过这只是一种幻想。我们都幻想过杀死自己讨厌的人。

  如果把斯维拉克的短篇小说掰开了仔细观察,他在骨子里依然藏着一种捷克式的黑色幽默。假如捷克人的生活幸福安定,假如没有深刻的被剥夺的经验,就很难看透现实的荒唐。把本质上严肃的现象与看上去轻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轻喜剧,意味深长。语调是关键性的,从第一个字开始,斯维拉克的思考就带有一种游戏、轻讽、错位、悖谬的调子,一切自称唯一和无辜的判断,一切道貌岸然附加于人的标准,都被消解在怀疑与笑谑的空气里。

  布拉格有很多小酒馆,人们喜欢在那里相互交谈,希望我也能置身其中,遇见一个叫“兹旦内克·斯维拉克”的老头儿,听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我希望我能意识到,假使生活在泥泞里,我们可以把那些泥巴团一团,笑着甩出去。□林颐

  偶然与巧合

  以精彩的故事抓住读者

  “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身上奇痒,总得不停地抓挠。”这是大卫·米恩斯对美国小说家卡佛的短篇《要不你们跳个舞?》的评价。对于所有“精彩的故事”,这句话是通用的。

  怎样让故事精彩呢?利用偶然性制造戏剧张力,让人物之间碰撞火花,是斯维拉克的秘诀。譬如在《给我一个爸》里,55岁的男主人公怎样和5岁的小男孩儿相处,而且这男孩儿是他的假结婚对象丢给他的便宜儿子。这一剧情的出发点就是偶然,然后依靠各种偶然推动情节。斯维拉克总是在“不停地抓挠”,剧本如此,小说亦如此。

  《追踪记》中这样写道:“我跟普舍梅克相遇,纯属偶然。”写一个记者出于职业本能,追踪一位身穿雨衣的酒吧怪客普舍梅克,于是从他那里发现了浑身湿透与外面下雨与酒吧顾客停留时间延长、酒水消费增加之间的逻辑链。

  《泰特谢夫》则是一起“真心话大冒险”引发的悲剧。一群来村庄游玩的女学生之一主动向英俊的拖拉机手表白,接着两人经历了一段短暂的风流韵事,拖拉机手念念不忘,在寄出的信件毫无音讯之后,他前去寻找姑娘,找到了会怎样呢?

  以上两篇是《女观众》这部短篇小说集前两篇的故事梗概。很显然,偶然性在小说铺陈的过程里发挥了关键作用。短篇小说的麻烦就在于它的篇幅,要求故事必须是精简的,作者没有太大的余裕来井井有条地处理一切。

  “多年以后,很多年以后,在一个周日的清晨,露丝打开了收音机。这是她一个人在多伦多生活的时候。”这是艾丽丝·门罗作品《你以为你是谁?》里的一段记叙。典型的门罗句式。门罗以跳跃的、迅速挪移的时间刻度,让小说主人公快速经历人生几个不同阶段,从而扩充了短篇小说的含量,呈现长篇小说的格局。

  雷蒙德·卡佛的方法是大量留白,也就是他为人称道的极简风格。大刀阔斧,砍伐枝叶。以之前提到的《要不你们跳个舞?》为例。一对青年爱侣购买了一批廉价的家具。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写明男人为什么要卖掉所有家私,只是从女孩子的视角在暗示,中年男人大概发生了某些变故吧?关于感情,关于失去。

  门罗和卡佛都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斯维拉克也有他的短篇创作技巧。他大概不怎么喜欢太多的不确定,而更青睐有头有尾有过程有具体情节的故事,从阅读的愉悦度,普通读者对于偶然巧合推动的剧情流,大约也更加容易接受和亲近吧。

  《复视》是斯维拉克所有短篇小说里最长的,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篇。主人公在醉酒车祸之后,眼睛变成了复视,什么东西看上去都是一模一样的重影,于是他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里,斯维拉克剧本充盈的音乐奇效在小说里同样显现,主人公奇特的音乐才能让他获得了女伯爵和她的管家的爱慕,男女通吃,让人喷笑。想想看,如果这篇小说被影视化,想必音乐也会产生一种“复视”效果吧,最好使用高音符和音符间快速滑动的吉卜赛音乐,要不,再来段欢快的弗拉明戈舞吧。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