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浑河源头的说法一共有两个,一个说法是源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滚马岭,流经抚顺、沈阳、鞍山等城市,最后在营口入海。浑河水运始于明朝,至清代时已建有浑河官渡、望北楼、十里码头等近10处码头,直到1940年沈阳浑河堡等处仍有船只航行。
核心提示:这条承载了贯穿沈阳文明史的母亲河,要在这次改造中更添加一点历史的味道。

沈阳"一河两岸"规划让浑河再度成为沈阳人的焦点,这条承载了贯穿沈阳文明史的母亲河,要在这次改造中更添加一点历史的味道。
在历史上,浑河两岸共经历4次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浑河也从最初的城市边缘的渡船港口变成了现如今的文化休闲的宜居内河。
浑河又称小辽河,辽代以后称为浑河,全长415公里,因水流湍急,水色混浊而得名。历史上浑河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同时也是辽宁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
浑河名字的来源,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生动的传说。
1626年春,老罕王努尔哈赤亲率二十万八旗劲旅强攻宁远,而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凭借11门红衣大炮,顽强*抗。袁崇焕利用老罕王努尔哈赤被炮火击中、皇太极下令退兵之机,率军沿小辽河掩杀。
当追到彰驿站时,突然发现水面上浮满了马粪,流了足足两个时辰。袁崇焕深恐前面的林子内有马队伏击,放弃追赶。而事实上处于撤军途中的皇太极根本无暇埋伏,马粪只是他吓退袁崇焕的疑兵之计。
躲过了一劫的皇太极后来当了皇上,想起当年的往事,十分感慨,便封小辽河为浑河。
而浑河的景观"浑河晚渡"后来成为清代著名作家缪润绂在《陪京杂述》中记载的"盛京八景"之一。
另一种说法是,因地处辽河下游,经过历次改道,河床泥沙淤积,且下游河道弯曲,坡度迟缓,泄流力弱,因此河水有时浑浊不清,便名之浑河。
有关浑河源头的说法一共有两个,一个说法是源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滚马岭,流经抚顺、沈阳、鞍山等城市,最后在营口入海。另一个说法是源于抚顺市新宾县的铁背山。
早在明末清初,浑河就开启了城市航运的重要作用。那时候的浑河比现在要宽近一倍,从清源山上砍下的木头都是通过浑河运来的,就连东陵、故宫建筑用的材料都是从浑河运到沈阳的。
相传七千多年前,古老的先民们便在浑河流域繁衍生息。浑河曾是水产丰富、水质清澈的河流,也是古代最为繁忙的河流之一。
到明末清初,浑河水深2米,漕运通航,码头繁荣,是沈阳与外界的通商口岸。夏日的运货商船,冬季的载重爬犁,将浑河引向了四面八方。
稍远的年代,漫步浑河之滨,能感受到它那如惊雷 似奔马的磅礴气势,也能尽享它那"鸟落空林、轻舟古渡"的幽静黄昏。
这条养育了沈阳的母亲河,多次留名历代名人诗词。例如,清嘉庆、道光年间被誉为盛京名士的缪公恩在《浑河》中云:"浊流直拟下昆仑,襟带陪都众水尊。卷地东来山作障,排空西去海为门"。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皇帝共10次东巡盛京,留下了许多描绘、赞美浑河水势风光的诗文,展现出沈阳浑河的历史文化底蕴。

过去的浑河是沈阳的主要交通干线,行人渡船、物资运输都要靠浑河。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公路的发展、马车、电车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浑河的水运功能才逐渐衰落。但是作为沈阳的"母亲河",浑河还是承担了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的职责。
而这渡船运送的景色,也早就了"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
浑河水运始于明朝,至清代时已建有浑河官渡、望北楼、十里码头等近10处码头,直到1940年沈阳浑河堡等处仍有船只航行。繁忙的水运加上优美的景色,使"浑河晚渡"成为"盛京八景"之一,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例如,清代诗人戴梓在《浑河晚渡》中云:"暮色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戍楼"。目前,浑河已成为不断发展的沈阳内河,但是浑河水运历史不应被人们忘记。三是选取在浑河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标志性的记述或复制重大场景。例如,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汗王"皇太极率群臣在浑河岸边迎接明朝降将孔有德等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带领几万人马第二次东巡盛京,从盛京跨浑河前往辽阳;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第三次、第四次东巡盛京时遣官到河神庙祭祀等。
随着沈阳市政府搬迁至浑南南岸,相关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浑河已经从之前城市的边缘逐渐演变为城市的内河。现在市政府、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各种设施都搬到浑南南岸,人们生活交通经常会经过浑河,浑河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晓华建议,沿河应以文化布局为主,多建设文化设施,让市民认为在浑河岸边走,是一种享受。另外,城市建设要留白,没想好的地方宁可不要去建。
刘晓华认为,沈阳的建设缺少文化元素,在"河城共建"这个建设主题上,浑河的岸边,要让市民体验文化气质,风格不局限于工业文化,而是要在更广范围内的艺术、文化方面都有所涉猎。
刘晓华认为,一河两岸、河城共建的战略决策,意味着城市空间的格局改变,具有三重意义。首先是把城市与河流结合起来,利于打造宜居城市,比如杭州西湖等案例是非常好的建设典范,而沈阳拥有浑河这么宝贵的资源,应该精心设计。水与城市的共建,让整个城市充满了灵动元素。
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河城共建的理念,将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为沈阳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刘晓华说,一河两岸战略视野开阔,格局大,站位高,具有国际视野,理念非常先进。以法国的塞纳河沿岸建设为例,不仅仅是巴黎,而是把整个法国都串起来了。在塞纳河边徜徉,是一种享受。浑河能够提供类似的体验吗?刘晓华认为,能。(国搜综合 辽沈晚报 中国档案报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