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盼盼离世,但北京亚运的精神遗产长存_北京时间

北京亚运会之前,中国还从未举办过世界级的大型体育赛事,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韩国汉城,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决定最后的东道主是北京还是广岛。在万众期待下北京亚运会在北京工体隆重开幕,点火环节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共同点燃圣火。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

9月14日,一则大熊猫去世的新闻刷爆了网络: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宣布,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37岁的长寿大熊猫"巴斯",因病于9月13日上午8时50分在福州离世。

37岁之于熊猫,已是相当于100多岁的老人。它的一生充满传奇:曾在北京亚运会上表演助威,1991年登央视春晚,多次在国外演出并引起轰动。而北京亚运会的盼盼形象实质今日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北京亚运会之前,中国还从未举办过世界级的大型体育赛事,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韩国汉城,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决定最后的东道主是北京还是广岛。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下,采用了投票方式,结果以43票对22票,决定由北京和广岛分别举办1990年和1994年的亚运会。

1989年下半年,中央专门发出了一个文件,强调举办亚运会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此后,全国掀起了迎亚运的热潮。并积极捐款为亚运做贡献,累计捐款超过人民币2亿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空前的数字。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终于在一次家门口举办重量级的活动中得以抒发。同时也是时候向外界展示中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

1990年9月22的北京晚报

1990年月9月22日,在万众期待下北京亚运会在北京工体隆重开幕,点火环节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共同点燃圣火。中国代表团派出空前规模的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比赛。斩获183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3/5,奖牌总数达341枚,远超日韩,从此中国体育开始雄居亚洲霸主。

对于因两年前因汉城奥运会上只有5金入账而信心低落的中国体育界,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中国健儿在竞技场上的优势,也在无形中转化成国人的自信,民族自豪感一时间小小爆棚。正是借着亚运会的这股热乎劲儿,中央拍板当年即刻启动申奥。亚运会结束之后,亚组委直接转变为申奥团队,目标直指2000年奥运会,虽然遗憾负于悉尼,但中国申办奥运的大势随着国力的崛起已不可阻挡,7年后中国人终于圆梦。

半个多月会期,6000多名境外运动员教练员来北京比赛,报道比赛的媒体记者和观赛的外国游客接近20万人,通过各种报道了解亚运关注北京的外国人更是数以千万计,这无疑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的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中国从此开始再也不是很多人眼中闭塞落后的国家,中国人也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迎接八方宾客。

北京亚运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不仅仅包含体育,更是与西方世界的连接窗口,我们开始接触多元的文化,多元的价值观。北京亚运2年后,中国足球迎来职业化;又2年后中国篮球迎来职业化;中国体育开启了职业进程的井喷大潮。虽然盼盼去世了。但那届亚运会留给我们的遗产却是不可磨灭的。

文/葛思文

全文完

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亚运会之前,中国还从未举办过世界级的大型体育赛事,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韩国汉城,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决定最后的东道主是北京还是广岛。在万众期待下北京亚运会在北京工体隆重开幕,点火环节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共同点燃圣火。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

9月14日,一则大熊猫去世的新闻刷爆了网络: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宣布,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37岁的长寿大熊猫"巴斯",因病于9月13日上午8时50分在福州离世。

37岁之于熊猫,已是相当于100多岁的老人。它的一生充满传奇:曾在北京亚运会上表演助威,1991年登央视春晚,多次在国外演出并引起轰动。而北京亚运会的盼盼形象实质今日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北京亚运会之前,中国还从未举办过世界级的大型体育赛事,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韩国汉城,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决定最后的东道主是北京还是广岛。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下,采用了投票方式,结果以43票对22票,决定由北京和广岛分别举办1990年和1994年的亚运会。

1989年下半年,中央专门发出了一个文件,强调举办亚运会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此后,全国掀起了迎亚运的热潮。并积极捐款为亚运做贡献,累计捐款超过人民币2亿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空前的数字。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终于在一次家门口举办重量级的活动中得以抒发。同时也是时候向外界展示中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

1990年9月22的北京晚报

1990年月9月22日,在万众期待下北京亚运会在北京工体隆重开幕,点火环节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共同点燃圣火。中国代表团派出空前规模的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比赛。斩获183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3/5,奖牌总数达341枚,远超日韩,从此中国体育开始雄居亚洲霸主。

对于因两年前因汉城奥运会上只有5金入账而信心低落的中国体育界,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中国健儿在竞技场上的优势,也在无形中转化成国人的自信,民族自豪感一时间小小爆棚。正是借着亚运会的这股热乎劲儿,中央拍板当年即刻启动申奥。亚运会结束之后,亚组委直接转变为申奥团队,目标直指2000年奥运会,虽然遗憾负于悉尼,但中国申办奥运的大势随着国力的崛起已不可阻挡,7年后中国人终于圆梦。

半个多月会期,6000多名境外运动员教练员来北京比赛,报道比赛的媒体记者和观赛的外国游客接近20万人,通过各种报道了解亚运关注北京的外国人更是数以千万计,这无疑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的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中国从此开始再也不是很多人眼中闭塞落后的国家,中国人也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迎接八方宾客。

北京亚运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不仅仅包含体育,更是与西方世界的连接窗口,我们开始接触多元的文化,多元的价值观。北京亚运2年后,中国足球迎来职业化;又2年后中国篮球迎来职业化;中国体育开启了职业进程的井喷大潮。虽然盼盼去世了。但那届亚运会留给我们的遗产却是不可磨灭的。

文/葛思文

全文完

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