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保发展指数分析_北京时间

中国企业社保发展指数分析

在长期研究中,51社保总结提炼出了“企业社保合规三要素”模型,即从参保及时性、险种覆盖面、基数合规性三方面去考察企业社保合规性。

中国企业社保发展指数分析

201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社保统一改由税务征收。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政策密集出台,企业HR彷徨、焦虑、侥幸交织,惊呼:社保全面合规时代已然来临!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社保的政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社保管理会去向何方?51社保研究小组设计了专门针对HR从业群体的问卷投放,精准触达195120人次,对2041家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与访谈,希望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揭示剧变时代下中国企业社保的变革趋势,帮助中国企业深刻洞见社保管理现状、准确把脉社保服务变革前沿走向,在社保全面合规时代中把握机遇,抢占制胜先机。

企业需求面指数解读

从总体来看,企业管理难度指数均处于基础水平,企业合规性指数处于基础水平。其中“及时性合规”接近高层次水平,“险种覆盖面合规”位于基础水平,而“基数合规”整体都位于较低层次水平。在企业社保代理指数中,“社保难点需求”普遍接近较高层次水平,但“社保代理程度”均位于低层次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人力资源行业仍有很多企业需求尚待挖掘,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并非某一单一的社会力量可以解决。只有各方积极行动,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社保管理难度,提高企业社保合规性。

选取了企业样本量最大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作为代表性区域分析。数据表明,北京企业社保及时性合规高于上海、广东;上海险种覆盖面合规性高于北京、广东;“基数合规”上海表现接近基础水平,而广东仅位于低层次水平。

在企业管理难度指数的“成本控制”方面,上海得分最低,这说明被调研的企业中,上海企业压力最高。而在“企业社保管理复杂度”和“HR事务性工作量”两方面,广东得分均为最低。结合广东的“社保代理程度”得分最低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的社保代理需求旺盛,社保服务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原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实有企业3033.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726.3万户。私营企业占近90%,已经成为绝对的市场主力。私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对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

这里选取了占比最高的民营企业来分析企业需求面指数。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合规及时性略低于平均值,尤其是社保基数合规得分明显低于平均值,说明民营企业的社保合规性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必须高度重视私营企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私营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的90%,私营企业吸纳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的占比超过90%。私营企业的社保合规性对整体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仍然不高,如果合规成本过高、压力过大、转型过急,也有可能对企业经营和劳动就业产生影响。本次调查结果很好地代表了私营企业的呼声,希望公共部门在加强社保监管推进社保合规同时,社保缴纳比例能够同时下降到合理负担水平,以增强企业降费减负的获得感。

企业内部社保管理面临挑战

中国企业近年正面临外部政策的快速变化调整。中国社保政策历经多年发展嬗变,本就纷繁复杂,难以全面掌握,很容易挂一漏万。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深水期与经济调整期叠加时期,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用工领域累积问题凸显,公众社保意识觉醒与反思并存,企业期待高而忧虑重,社保岗位从业者面临的挑战远超以往。另一方面,企业跨地区经营成为常态,各地政策实务差异性、复杂性以及越来越强的福利刚性和监管压力,客观上给企业社保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而来自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也正逢其时,困惑与迷茫并存,企业社保管理面临多重困难。

指数:企业社保管理复杂度

全国经营常态化,政策复杂性高

企业社保内部管理一直是持续研究的重点。首先,企业社保管理带有外部强制性,有政策规定与公共机构经办流程规范;其次,企业社保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必须要符合企业对效率、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中国市场广阔,企业跨地区经营成为常态;由于社保政策实务的属地差异性大,跨地区企业的社保经办难度加大。2018年度调查显示,即使是50人以下小企业也有31.12%面临员工全国化问题,有12.98%的企业员工分布在全国10个以上的城市;而50-100人企业跨地区经营比例在2017年曾突破50%,这说明我国企业已经全面进入全国经营常态化阶段。

社会保险政策涉及到多个险种,中国特色的统账结合社会保险制度在设计时借鉴糅合了多种经验,既有“现收现付制”也有“基金积累制”;而且各地探索试点形成了今天的碎片化局面,各地政策差异性大;部分群体甚至涉及历史沿革与改制并轨等问题,更加大了复杂性。

2018年数据显示,以现行养老金计算办法为例,与2017年相比,HR整体理解程度有所上升,选择“完全不懂”的HR比例略微下降到14.45%,能清楚解释养老金办法的HR略有上升到10.58%,但仍然为数甚少。36.99%的HR表示“略知一二”,大部分人处于不能清楚解释的水平。

随着公共政策挂钩倒逼,员工社保意识觉醒,企业社保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已经从早期的“参保缴纳”发展到“待遇申领”、“解答咨询”、“统筹规划”等。为了更好地体现HR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今年增加了HR更容易被咨询的医疗报销政策调查,选择“可以清楚解释”的仅占12.05%。这说明政策复杂度高仍然是企业社保管理面临的极大挑战之一。

指数:HR事务性工作量

社保核算信息化有所提升,企业社保岗位多元化

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社保缴费核算信息化程度很低,71.78%企业仍采用EXCEL手工计算,仅有10.88%企业借助了ERP或E-HR软件工具。企业内部社保实操方式亟待变革,信息化任重道远。

调研得出,企业社保实操落后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很难把社保管理排到前面;二是中小企业HR社保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经验欠缺,收集政策参数信息困难;三是企业内部社保实操很难具备规模效应,各地实务差异性太大,信息化投入成本较高,开发难度较大。

而事实上,社保功能模块也一直是市面上各种E-HR软件所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E-HR软件的社保功能模块只能做到静态计算,但社保政策参数是动态变化的,且缴费计算与实际经办紧密关联,如无经办结果、计算参数等数据动态协同,很难精准计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E-HR软件的社保功能模块无法实际运用。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借助外包机构计算的企业比例有12.15%,继续呈现小幅增长趋势。这反映了一种新的可行路径:由专业外包机构提供“Software+Service”(社保核算工具+经办代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一站式解决相关问题。E-HR软件与外包服务开始深度整合。

企业内部社保岗位设置正在持续发生变化。调查显示,设置社保专岗的企业比例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16年为54.31%,2017年为50.1%,2018年下降至43.46%。三年内大幅下降11个百分点,这个重要现象说明企业社保岗位设置多元化已经成为现实,兼岗、外包成为主流,被多数企业采用和尝试。

此外,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人数不足5人,而在这部分企业中,有65.41%的企业选择不再设立社保专岗,明显超过调查平均值。这说明在工作量大、企业控制人资部门规模的情况下,社保岗位设置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专岗、兼岗、外包等多种形式并存。

专岗如何进行效率分工、质量控制与业务检核?兼岗如何增强专业性、前沿性与长期稳定性?外包如何选择服务商、管控服务质量与员工体验?这些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指数:人力成本控制

超过一半的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在30%以上

多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社保管理难题依次是:成本过高、差异性大、政策复杂、办事麻烦。

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的成本压力,2018年新增了单位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调研。

人力成本是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产生的全部费用。人力成本(人事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结果显示,53%的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在30%以上。其中选择“约占30%-50%”的企业最多,占比36.80%,有16.27%的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高达50%以上。

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反映了企业成本结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社保合规成本等政策附加成本的逐年上升,企业压力较大。无论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高端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以及跨度较大的现代服务业,都会面临劳动力成本的压力。

社保合规的企业比例呈现两极分化

企业社保合规性是判断企业社保实际情况的重要指标。在长期研究中,51社保总结提炼出了“企业社保合规三要素”模型,即从参保及时性、险种覆盖面、基数合规性三方面去考察企业社保合规性。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政策环境变革、公共管理倒逼、员工意识觉醒,企业社保合规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在2013年到2017年的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调查报告中,企业社保合规性尤其是其中的参保及时性、险种覆盖面情况逐年变好。从2016年开始,中国企业社保合规的压力增大,基数合规的企业比例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滑。而在2018年,企业社保合规的成本压力陡增,合规比例整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当前经济增长减速,下行趋势明显,调整周期变长,企业成本压力巨大,如何让企业应对挑战,在社保合规的同时实现健康发展,是需要共同去探讨的课题。

指数:险种覆盖面合规

险种覆盖面保持高位,额外购买商业保险的企业比例超31%

险种覆盖面是社保合规的第一个要素。险种覆盖面在近年来呈现出从强制型逐步向补充型、福利型延伸的趋势。这反映出企业社保意识正在变革,开始以福利视角、员工视角来思考法定福利与自主福利的协同配合。调查显示,社保参保覆盖面保持高位,各项社会保险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住房公积金缴纳率由2016年的75.2%,2017年的84.1%,2018年震荡保持在77.02%。由此看出,五险一金这些强制缴纳的法定福利覆盖面已经成为了企业标配。而除了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和雇主责任险,今年的问卷调查增加了企业年金的选项,各项总参保率已经连续三年稳步提升。

指数:及时性合规

参保及时的企业比例近三年首次出现下降

参保及时性是社保合规的第二个要素。直至2018年,“一直都没上社保”的企业占比维持在1%以下,可以说已经微乎其微。这反映出企业社保基本的合规意识是比较强的,尤其是部分城市公共政策挂钩社保连续缴费的倒逼作用明显。但选择“入职当月或次月”的企业比例在2018年下降至73.1%,选择“试用期结束后开始”的比例增至22.44%。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及时参保问题主要集中于试用期未按规定及时参保。

指数:基数合规

基数合规的企业比例呈现两极分化,社保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增至27%

基数合规是社保合规三要素里最难也是最后的挑战。基数合规企业比例曾经在2016年出现过大幅下滑,从2015年38.34%到2016年25.11%,降低了13个百分;2017年基数合规企业比例为24.1%,与2016年相比再次下降;到了2018年,参保缴费基数合规的企业比例增至27%。与合规比例相对的,2018年选择“统一按照最低下限”比例的呈现出相反趋势,重新大幅回升至31.7%,该比例曾在2017年降低了近13个百分点。社保缴费基数核定的基础是职工工资,根据目前全国各地相关政策规定,社保缴费基数主要依据职工上年月均工资或当月/上月工资为基础来核定,前者居多。2018年的调查显示,企业缴纳基数未合规主要有三种方式:统一按最低下限基数缴纳(31.7%)、按企业自行分档基数缴纳(17.34%)、按固定工资部分不算奖金缴纳(15.78%)。

《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系列调研一直持续关注着社保合规的变化。总体而言,2018年的受访企业参保在及时性、险种覆盖面上遵守程度较好,但在基数合规上合规企业比例停滞不前,反映出企业社保合规已逐步走过了“不缴社保”、“迟缴社保”的阶段,进入“缴了但基数不足”的阶段。今年调查显示,缴费基数合规性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统一按最低下限缴纳的仍然严峻,而完全合规的也有小幅提升)说明:一方面企业成本压力巨大,缴费基数合规问题仍然严峻;另一方面随着政策、监管以及意识的变化,企业合规性也在逐步提升。本次白皮书调查也显示,“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企业HR普遍认为的社保第一难题。在经济下行、成本增加的压力下,企业社保基数合规压力居高不下。

企业社保代理需求分析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理论中,社保属于薪酬福利模块(C&B)中的一部分。而在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理论中,社保服务被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HRSSC)中,属于诸多服务职能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享服务、聚焦主业、非核心业务一律外包等理念被普遍接受。社保管理作为企业一项必需的基础服务,正在被推向“互联网+”改造传统的巅峰一线,企业内部社保从业者职业发展也在进行着深刻变革。

指数:企业社保代理接受程度

企业社保外包趋势明显,社保泛外包率已达36.41%

社保代理属于人力资源服务的基础和核心业务之一,随着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外包为更多人所接受。2014年8月,51社保开创了“互联网社保服务模式”探索之路,中国涌现出互联网社保服务的浪潮,更多专业机构加入到这个广阔市场中。调查显示,外包已经成为企业常见的选择之一,纯外包率(指“劳务派遣”或“社保代理”)从2015年的11.4%,到2018年震荡上升达到了15.83%;泛外包率(指“纯外包”加上“部分外包”)从2015年的24.5%,到2018年的36.41%。从近年整体来看,企业内部社保专岗占比下降与社保外包率持续上升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趋势。在2018年,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企业不再设置社保的专门岗位。2018年社保外包率比2017年略有下滑,反映出社保政策剧变也对传统社保代理服务市场带来冲击,社保代理服务本身也正面临价值回归和服务转型升级。在企业访谈中,几个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社保代理服务正在价值回归,“小库代理”模式成为一线城市主流外包服务方式;企业使用外包的“关系型需求”,已经逐步向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价值型需求”回归。小库代理不同于传统大库代理,是完全合规的纯代办模式,服务难度更大,对服务商管理要求、技术水平、专业能力等都是更高的考验。只有极少数服务商具备成熟、高效的小库代理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全国跨地区社保代理服务时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商通常采用的“互为代理”转包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品质的要求。51社保发布的《中国社保公积金代理服务标准》被越来越多服务商接受和推行;51社保首倡的“全国48小时反馈”“交付结果100%截图验真”“全流程服务评价”等被越来越多企业写入服务水平协议(SLA),已经开始成为高品质服务的代表性指标。社保代理服务已经不再是初级的关系竞争和价格竞争,走向了更加高级的服务竞争和专业竞争时代。

指数:企业社保难点需求

“成本过高”是企业内部社保管理第一难题

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社保管理难题依次是:一、成本过高,二、差异性大,三、政策复杂,四、办事麻烦(为了反映企业HR社保人的最大痛点,本调研设计成单一选项)。此四大难题亟待破解。

从近几年趋势来看,“成本过高”长期稳居企业社保难题之首,2018年的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

“办事麻烦”的选项,在2018年较2017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说明公共服务改革进一步取得了成效。近几年公共政务改革力度非常大,社保政策、公共服务有了非常大的改进,电子政务网上申报的推行,以及第三方代理机构的涌现也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经办流程。但是受此影响,选择“经常变动”的比例也明显增加至15.14%。改革未有穷期,仍然路漫漫其修远。

企业在社保服务方面的诉求,前五名分别是:第一,“成本和价格”(78.05%),这反映了企业对服务商效率的看重,传统低效率重关系的服务模式正在被企业所抛弃;第二,“服务响应速度和准确度”(75.70%),反映了企业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对及时性和结果验证的要求,传统服务亟待升级;第三,“处理应对疑难问题的能力”(73.98%),反映了企业对服务商专业性的要求;第四,“服务透明度和信息安全”,反映了企业更加追求服务的透明度和信息安全性;第五,“服务机构规模和覆盖地域”,反映了企业对服务商全国布局能力的要求。

文 /51 社保

中国企业社保发展指数分析

在长期研究中,51社保总结提炼出了“企业社保合规三要素”模型,即从参保及时性、险种覆盖面、基数合规性三方面去考察企业社保合规性。

中国企业社保发展指数分析

201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社保统一改由税务征收。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政策密集出台,企业HR彷徨、焦虑、侥幸交织,惊呼:社保全面合规时代已然来临!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社保的政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社保管理会去向何方?51社保研究小组设计了专门针对HR从业群体的问卷投放,精准触达195120人次,对2041家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与访谈,希望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揭示剧变时代下中国企业社保的变革趋势,帮助中国企业深刻洞见社保管理现状、准确把脉社保服务变革前沿走向,在社保全面合规时代中把握机遇,抢占制胜先机。

企业需求面指数解读

从总体来看,企业管理难度指数均处于基础水平,企业合规性指数处于基础水平。其中“及时性合规”接近高层次水平,“险种覆盖面合规”位于基础水平,而“基数合规”整体都位于较低层次水平。在企业社保代理指数中,“社保难点需求”普遍接近较高层次水平,但“社保代理程度”均位于低层次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人力资源行业仍有很多企业需求尚待挖掘,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并非某一单一的社会力量可以解决。只有各方积极行动,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社保管理难度,提高企业社保合规性。

选取了企业样本量最大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作为代表性区域分析。数据表明,北京企业社保及时性合规高于上海、广东;上海险种覆盖面合规性高于北京、广东;“基数合规”上海表现接近基础水平,而广东仅位于低层次水平。

在企业管理难度指数的“成本控制”方面,上海得分最低,这说明被调研的企业中,上海企业压力最高。而在“企业社保管理复杂度”和“HR事务性工作量”两方面,广东得分均为最低。结合广东的“社保代理程度”得分最低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的社保代理需求旺盛,社保服务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原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实有企业3033.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726.3万户。私营企业占近90%,已经成为绝对的市场主力。私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对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

这里选取了占比最高的民营企业来分析企业需求面指数。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合规及时性略低于平均值,尤其是社保基数合规得分明显低于平均值,说明民营企业的社保合规性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必须高度重视私营企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私营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的90%,私营企业吸纳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的占比超过90%。私营企业的社保合规性对整体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仍然不高,如果合规成本过高、压力过大、转型过急,也有可能对企业经营和劳动就业产生影响。本次调查结果很好地代表了私营企业的呼声,希望公共部门在加强社保监管推进社保合规同时,社保缴纳比例能够同时下降到合理负担水平,以增强企业降费减负的获得感。

企业内部社保管理面临挑战

中国企业近年正面临外部政策的快速变化调整。中国社保政策历经多年发展嬗变,本就纷繁复杂,难以全面掌握,很容易挂一漏万。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深水期与经济调整期叠加时期,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用工领域累积问题凸显,公众社保意识觉醒与反思并存,企业期待高而忧虑重,社保岗位从业者面临的挑战远超以往。另一方面,企业跨地区经营成为常态,各地政策实务差异性、复杂性以及越来越强的福利刚性和监管压力,客观上给企业社保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而来自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也正逢其时,困惑与迷茫并存,企业社保管理面临多重困难。

指数:企业社保管理复杂度

全国经营常态化,政策复杂性高

企业社保内部管理一直是持续研究的重点。首先,企业社保管理带有外部强制性,有政策规定与公共机构经办流程规范;其次,企业社保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必须要符合企业对效率、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中国市场广阔,企业跨地区经营成为常态;由于社保政策实务的属地差异性大,跨地区企业的社保经办难度加大。2018年度调查显示,即使是50人以下小企业也有31.12%面临员工全国化问题,有12.98%的企业员工分布在全国10个以上的城市;而50-100人企业跨地区经营比例在2017年曾突破50%,这说明我国企业已经全面进入全国经营常态化阶段。

社会保险政策涉及到多个险种,中国特色的统账结合社会保险制度在设计时借鉴糅合了多种经验,既有“现收现付制”也有“基金积累制”;而且各地探索试点形成了今天的碎片化局面,各地政策差异性大;部分群体甚至涉及历史沿革与改制并轨等问题,更加大了复杂性。

2018年数据显示,以现行养老金计算办法为例,与2017年相比,HR整体理解程度有所上升,选择“完全不懂”的HR比例略微下降到14.45%,能清楚解释养老金办法的HR略有上升到10.58%,但仍然为数甚少。36.99%的HR表示“略知一二”,大部分人处于不能清楚解释的水平。

随着公共政策挂钩倒逼,员工社保意识觉醒,企业社保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已经从早期的“参保缴纳”发展到“待遇申领”、“解答咨询”、“统筹规划”等。为了更好地体现HR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今年增加了HR更容易被咨询的医疗报销政策调查,选择“可以清楚解释”的仅占12.05%。这说明政策复杂度高仍然是企业社保管理面临的极大挑战之一。

指数:HR事务性工作量

社保核算信息化有所提升,企业社保岗位多元化

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社保缴费核算信息化程度很低,71.78%企业仍采用EXCEL手工计算,仅有10.88%企业借助了ERP或E-HR软件工具。企业内部社保实操方式亟待变革,信息化任重道远。

调研得出,企业社保实操落后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很难把社保管理排到前面;二是中小企业HR社保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经验欠缺,收集政策参数信息困难;三是企业内部社保实操很难具备规模效应,各地实务差异性太大,信息化投入成本较高,开发难度较大。

而事实上,社保功能模块也一直是市面上各种E-HR软件所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E-HR软件的社保功能模块只能做到静态计算,但社保政策参数是动态变化的,且缴费计算与实际经办紧密关联,如无经办结果、计算参数等数据动态协同,很难精准计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E-HR软件的社保功能模块无法实际运用。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借助外包机构计算的企业比例有12.15%,继续呈现小幅增长趋势。这反映了一种新的可行路径:由专业外包机构提供“Software+Service”(社保核算工具+经办代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一站式解决相关问题。E-HR软件与外包服务开始深度整合。

企业内部社保岗位设置正在持续发生变化。调查显示,设置社保专岗的企业比例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16年为54.31%,2017年为50.1%,2018年下降至43.46%。三年内大幅下降11个百分点,这个重要现象说明企业社保岗位设置多元化已经成为现实,兼岗、外包成为主流,被多数企业采用和尝试。

此外,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人数不足5人,而在这部分企业中,有65.41%的企业选择不再设立社保专岗,明显超过调查平均值。这说明在工作量大、企业控制人资部门规模的情况下,社保岗位设置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专岗、兼岗、外包等多种形式并存。

专岗如何进行效率分工、质量控制与业务检核?兼岗如何增强专业性、前沿性与长期稳定性?外包如何选择服务商、管控服务质量与员工体验?这些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指数:人力成本控制

超过一半的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在30%以上

多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社保管理难题依次是:成本过高、差异性大、政策复杂、办事麻烦。

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的成本压力,2018年新增了单位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调研。

人力成本是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产生的全部费用。人力成本(人事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结果显示,53%的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在30%以上。其中选择“约占30%-50%”的企业最多,占比36.80%,有16.27%的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高达50%以上。

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反映了企业成本结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社保合规成本等政策附加成本的逐年上升,企业压力较大。无论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高端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以及跨度较大的现代服务业,都会面临劳动力成本的压力。

社保合规的企业比例呈现两极分化

企业社保合规性是判断企业社保实际情况的重要指标。在长期研究中,51社保总结提炼出了“企业社保合规三要素”模型,即从参保及时性、险种覆盖面、基数合规性三方面去考察企业社保合规性。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政策环境变革、公共管理倒逼、员工意识觉醒,企业社保合规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在2013年到2017年的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调查报告中,企业社保合规性尤其是其中的参保及时性、险种覆盖面情况逐年变好。从2016年开始,中国企业社保合规的压力增大,基数合规的企业比例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滑。而在2018年,企业社保合规的成本压力陡增,合规比例整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当前经济增长减速,下行趋势明显,调整周期变长,企业成本压力巨大,如何让企业应对挑战,在社保合规的同时实现健康发展,是需要共同去探讨的课题。

指数:险种覆盖面合规

险种覆盖面保持高位,额外购买商业保险的企业比例超31%

险种覆盖面是社保合规的第一个要素。险种覆盖面在近年来呈现出从强制型逐步向补充型、福利型延伸的趋势。这反映出企业社保意识正在变革,开始以福利视角、员工视角来思考法定福利与自主福利的协同配合。调查显示,社保参保覆盖面保持高位,各项社会保险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住房公积金缴纳率由2016年的75.2%,2017年的84.1%,2018年震荡保持在77.02%。由此看出,五险一金这些强制缴纳的法定福利覆盖面已经成为了企业标配。而除了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和雇主责任险,今年的问卷调查增加了企业年金的选项,各项总参保率已经连续三年稳步提升。

指数:及时性合规

参保及时的企业比例近三年首次出现下降

参保及时性是社保合规的第二个要素。直至2018年,“一直都没上社保”的企业占比维持在1%以下,可以说已经微乎其微。这反映出企业社保基本的合规意识是比较强的,尤其是部分城市公共政策挂钩社保连续缴费的倒逼作用明显。但选择“入职当月或次月”的企业比例在2018年下降至73.1%,选择“试用期结束后开始”的比例增至22.44%。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及时参保问题主要集中于试用期未按规定及时参保。

指数:基数合规

基数合规的企业比例呈现两极分化,社保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增至27%

基数合规是社保合规三要素里最难也是最后的挑战。基数合规企业比例曾经在2016年出现过大幅下滑,从2015年38.34%到2016年25.11%,降低了13个百分;2017年基数合规企业比例为24.1%,与2016年相比再次下降;到了2018年,参保缴费基数合规的企业比例增至27%。与合规比例相对的,2018年选择“统一按照最低下限”比例的呈现出相反趋势,重新大幅回升至31.7%,该比例曾在2017年降低了近13个百分点。社保缴费基数核定的基础是职工工资,根据目前全国各地相关政策规定,社保缴费基数主要依据职工上年月均工资或当月/上月工资为基础来核定,前者居多。2018年的调查显示,企业缴纳基数未合规主要有三种方式:统一按最低下限基数缴纳(31.7%)、按企业自行分档基数缴纳(17.34%)、按固定工资部分不算奖金缴纳(15.78%)。

《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系列调研一直持续关注着社保合规的变化。总体而言,2018年的受访企业参保在及时性、险种覆盖面上遵守程度较好,但在基数合规上合规企业比例停滞不前,反映出企业社保合规已逐步走过了“不缴社保”、“迟缴社保”的阶段,进入“缴了但基数不足”的阶段。今年调查显示,缴费基数合规性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统一按最低下限缴纳的仍然严峻,而完全合规的也有小幅提升)说明:一方面企业成本压力巨大,缴费基数合规问题仍然严峻;另一方面随着政策、监管以及意识的变化,企业合规性也在逐步提升。本次白皮书调查也显示,“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企业HR普遍认为的社保第一难题。在经济下行、成本增加的压力下,企业社保基数合规压力居高不下。

企业社保代理需求分析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理论中,社保属于薪酬福利模块(C&B)中的一部分。而在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理论中,社保服务被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HRSSC)中,属于诸多服务职能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享服务、聚焦主业、非核心业务一律外包等理念被普遍接受。社保管理作为企业一项必需的基础服务,正在被推向“互联网+”改造传统的巅峰一线,企业内部社保从业者职业发展也在进行着深刻变革。

指数:企业社保代理接受程度

企业社保外包趋势明显,社保泛外包率已达36.41%

社保代理属于人力资源服务的基础和核心业务之一,随着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外包为更多人所接受。2014年8月,51社保开创了“互联网社保服务模式”探索之路,中国涌现出互联网社保服务的浪潮,更多专业机构加入到这个广阔市场中。调查显示,外包已经成为企业常见的选择之一,纯外包率(指“劳务派遣”或“社保代理”)从2015年的11.4%,到2018年震荡上升达到了15.83%;泛外包率(指“纯外包”加上“部分外包”)从2015年的24.5%,到2018年的36.41%。从近年整体来看,企业内部社保专岗占比下降与社保外包率持续上升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趋势。在2018年,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企业不再设置社保的专门岗位。2018年社保外包率比2017年略有下滑,反映出社保政策剧变也对传统社保代理服务市场带来冲击,社保代理服务本身也正面临价值回归和服务转型升级。在企业访谈中,几个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社保代理服务正在价值回归,“小库代理”模式成为一线城市主流外包服务方式;企业使用外包的“关系型需求”,已经逐步向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价值型需求”回归。小库代理不同于传统大库代理,是完全合规的纯代办模式,服务难度更大,对服务商管理要求、技术水平、专业能力等都是更高的考验。只有极少数服务商具备成熟、高效的小库代理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全国跨地区社保代理服务时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商通常采用的“互为代理”转包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品质的要求。51社保发布的《中国社保公积金代理服务标准》被越来越多服务商接受和推行;51社保首倡的“全国48小时反馈”“交付结果100%截图验真”“全流程服务评价”等被越来越多企业写入服务水平协议(SLA),已经开始成为高品质服务的代表性指标。社保代理服务已经不再是初级的关系竞争和价格竞争,走向了更加高级的服务竞争和专业竞争时代。

指数:企业社保难点需求

“成本过高”是企业内部社保管理第一难题

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社保管理难题依次是:一、成本过高,二、差异性大,三、政策复杂,四、办事麻烦(为了反映企业HR社保人的最大痛点,本调研设计成单一选项)。此四大难题亟待破解。

从近几年趋势来看,“成本过高”长期稳居企业社保难题之首,2018年的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

“办事麻烦”的选项,在2018年较2017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说明公共服务改革进一步取得了成效。近几年公共政务改革力度非常大,社保政策、公共服务有了非常大的改进,电子政务网上申报的推行,以及第三方代理机构的涌现也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经办流程。但是受此影响,选择“经常变动”的比例也明显增加至15.14%。改革未有穷期,仍然路漫漫其修远。

企业在社保服务方面的诉求,前五名分别是:第一,“成本和价格”(78.05%),这反映了企业对服务商效率的看重,传统低效率重关系的服务模式正在被企业所抛弃;第二,“服务响应速度和准确度”(75.70%),反映了企业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对及时性和结果验证的要求,传统服务亟待升级;第三,“处理应对疑难问题的能力”(73.98%),反映了企业对服务商专业性的要求;第四,“服务透明度和信息安全”,反映了企业更加追求服务的透明度和信息安全性;第五,“服务机构规模和覆盖地域”,反映了企业对服务商全国布局能力的要求。

文 /51 社保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