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鉴定来到广东省(广州市)产品质量消费教育基地,与特约工程师吴志宜一起辨认塑料究竟能不能冒充大米。
你相信吗,塑料竟然也可以做成"大米"?最近,"塑料大米"的视频开始火爆流传,尤其微信、微博成为该视频流传的"重灾区"。在这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就有人这么危言耸听。
在一段有关"塑料大米"的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

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最后视频还号召网友分享曝光。

在另一段视频中,一名女子在桌面上摆出两碗焖熟的米饭,并称其中一碗是用塑胶做的,因为"使劲摁它都不会化掉"。
同时,她将所谓的"假米"置于食指与大拇指之间挤压,大米被挤压成乳白色的扁平一小条。
5月9日晚,海口石山镇村民苏某珍再次在微信上发布了海口版"塑胶大米"视频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海口市秀英区食药监局立即检测相关企业的稻米质量,结果显示抽样的大米十个项目全部合格,不存在任何食品添加剂等。

苏某珍解释称自己并非故意传谣,并向涉事大米代理商道歉,同时也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惩罚。
塑料大米是什么东西?
塑料真的可以做成大米吗?
塑料大米真得能伪装成大米而不被发现吗?
南都鉴定来到广东省(广州市)产品质量消费教育基地,与特约工程师吴志宜一起辨认塑料究竟能不能冒充大米。
"塑料大米"能否冒充大米
并不被发现
时间:5月19日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产品质量消费教育基地
样品:三种大米、蓝色聚氯乙烯不可食用接触粒料、白色食用可接触粒料(塑料大米)
仪器:镊子、酒精灯、电饭煲、PP材质食用可接触塑料饭盒、表面皿、铁圈
目的:塑料再生颗粒是否真的可以冒充普通大米而不被人察觉
网购"塑料大米"
店家一般根据用途推荐
真的能买到"塑料大米"吗?鉴定君先是以塑料大米为关键词来搜索,网页出现的一般都是真的大米以及与塑料相关的制品。

随后根据专家的提醒,鉴定君再次以"塑料颗粒"进行搜索,就会发现不少与视频中类似的"塑料大米"。

鉴定君了解,塑料颗粒一般俗称为"塑料大米",购买的时候店家一般会根据买家的用途进行推荐。一般的"塑料大米"都要6000多元/吨,最便宜的塑料颗粒价格都要在10多元/公斤(不含运费)。
随后,在跟店家确认是"塑料大米"的情况下,鉴定君以11元/公斤的价格,购买了一款名为"片状颗粒状聚乙烯PE蜡"的塑料颗粒。

鉴定君从市场上买来东北大米、粘米、糯米,并通过网络选购了一款白色"塑料大米",四者价格分别为3.2元/斤、3.3元/斤、9.9元/斤、5.5元/斤;实验方广东省(广州市)产品质量消费教育基地提供了蓝色聚氯乙烯粒料。
三款普通大米白里泛黄
塑料大米为透明纯白色
首先看颜色,"塑料大米"和普通大米从肉眼上其实就能分辨出来。
蓝色小颗粒(最右边)是聚氯乙烯粒料(PVC)。操作试验的吴工表示,这种完全是工业用塑料原料,不能用于制作人们食用可以接触的器材(如饭盒等)。
而"塑料大米"(左二)则是较为透明的纯白色;
其他三款普通米都微微白里泛着黄,光泽度差。
与普通米(上图右)对比,"塑料大米"(上图左)颜色特别白。
"大米的白色是接近自然,生产出来的本色,所谓的'塑料大米'也能通过添加染色剂变成普通大米的颜色,但因为大米的色号在自然界里比较难得,所需成本巨大。所以,光是在颜色上假冒成大米,厂家花的成本都非常高的。"
其次看形状。
正常的大米(下图)大小均匀,形状相似,在生产过程中有自然形成的断粒。
"塑料大米"(下图)与三款大米相比较短,且边缘棱角更加分明,有些则是规则的圆柱体。
然后闻味道。
三款大米都有米的自然清香,"塑料大米"没有任何味道,蓝色聚氯乙烯粒料有一股塑胶味。
吴工解释,白色"塑料大米"没有味道,可以作为食品接触材料,比如一次性塑料碗,一次性塑料杯。
五种样品投入水中
大部分塑料大米浮在水面
实验员将五种材料分别投入水中。东北大米、糯米、粘米马上就沉下去了;蓝色聚氯乙烯粒料浮在水面上;"塑料大米"则大部分浮起来,小部分沉下去。
工程师解释道,"这款'塑料大米'在制作工艺上加入了杂质,导致有的沉下去。一般应该全部浮起来。"
看视频
↓↓
高能来了!!随后,南都鉴定君将5种材料混合放在电饭煲中蒸煮……
另外单煮一锅"塑料大米"……
等
等
等
等
…
…
DUANG!
开饭了!
煮熟后,两锅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
混合锅里的普通大米颗粒明显,蓝色粒料外观上没有变化,而"塑料大米"已经融化成白色液体黏在锅底边缘。
不忍直视的一锅出炉了……
单煮"塑料大米"的这锅,已经完全熬成了透明及半透明粘稠液体,锅的边缘有一圈半透明乳白糊状物。
工程师推测,鉴定君所购"塑料大米"并非单纯的PP(聚丙烯材料),可能是石蜡类的物质。
都融化变成糊了……
心疼电饭煲……
试验三
在酒精灯上被火一烧
塑料大米完全融化了
工程师点燃酒精灯,分别用镊子夹取5种材料置于火焰顶部。
"塑料大米"完全融化,用手一捏,即变成粉末。
东北大米、粘米和糯米均被烧得焦黄,同时伴随着一股炒大米的香味。其中,粘米像木炭一样被点燃。
蓝色聚氯乙稀粒料则被烧得焦黑,一股黑色的烟从酒精灯火焰顶部飘过,鼻子闻到的是呛人的臭味。
吴工在铁圈上放一片表面皿(即圆形玻璃凹片),表面皿上放适量材料,分别将五种材料置于酒精灯上烤。
三种大米在两至三分钟的时间内均变得微黄,并伴有炒爆米花的味道。
"塑料大米"在一分钟之内完全融化成透明粘稠液体:
冷却后,又立即凝固成白色蜡状固体:
而在烤蓝色聚氯乙烯粒料过程中,该材料迟迟未有变化,而用来盛放它的玻璃制表面皿则因为温度过高破裂了。
吴工说,这种蓝色粒料添加了阻燃剂,有耐高温的特点,可用于制作电线。
塑料制品与普通大米
通过简单方法即可辨别
鉴定君了解,视频中这些颗粒状的白色固体在塑料行业很常见,业内称之为"再生白色透明塑料颗粒"(简称"塑料颗粒"),常用于再次制成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如服装配件、建筑建材等。塑料颗粒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破碎、熔融、切粒等。
"塑料大米"视频,就是这种塑料颗粒的生产流程。视频中的塑料颗粒和生产流程都是真实的,只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配上字幕,视频摇身一变就成了"塑料大米"的谣言。
"从今天的试验不难看出,塑料制品与普通大米极易识别,通过简单的望、闻、煮、烧等就能辨别。"为此,吴工判断,所谓的"塑料大米"不足为信,造成人们盲信谣言的原因是人内心对未知的恐惧,"塑料是一种常见但神秘的事物,人们不了解它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才会听信流言。"
塑料颗粒冒充大米
会让成本非常的高
"从单价上比较,普通大米市价一般在3元/斤左右,而塑料粒的成本一般都要十几元/斤。"吴工表示,"拿贵的东西掺到便宜的东西,既没能改善大米的口感、光泽、香味,又不能增加收益,商家不存在造假的必要。"
"好的塑料颗粒,即便是高温情况也不会煮融化,而是比较好的保持原状。"吴工表示,虽然这次做实验用的"塑料大米"完全"煮化"了,但并不表示所有的塑料颗粒都是这样。
"好的塑料颗粒,确实可以做到类似于大米的形状、颜色,甚至也不会被煮烂,但相应的,这样的要求也会让这种塑料颗粒的成本非常的高,做出这样的塑料颗粒来冒充大米,对于商家而言,一定是亏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