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劳动节"怎么过?与你说说古诗中的"劳动节"_北京时间

古代的

该诗记录了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岗麦田低着头割麦,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古代的

核心提示:"五一"劳动节施行的历史不长,古时也未有过放假这一说,但是古人劳动的辛勤程度未必比今人弱哟。这些古诗中的"劳动节",你知道几个?

锵锵锵锵!一年一度劳动人民的节日又来到了。"五一"劳动节施行的历史不长,古时也未有过放假这一说,但是古人劳动的辛勤程度未必比今人弱哟。漫卷诗书,于古诗词中品读对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赞歌,别有一番情致。

描写农耕场景

唐代诗人辈出,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著名诗篇不少。家喻户晓的当数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仅20个字,却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

东晋时期有个著名的"农民"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田园,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

他回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之地,盖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只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类的农事寒暄,每日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一个自得其乐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当时人们的劳作场景也可由此脑补了。

白居易也写过许多直接描写劳动场景的诗篇,著名的有《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该诗记录了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岗麦田低着头割麦,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描写打猎场景

该诗把一个原始的狩猎场面写得生动、有气势,还流露出古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狩猎工具的自豪和喜悦。

《七月》描绘的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描写冶炼场景

在李白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描写刺绣场景

描写丰收场景

他在另一首同题诗里又是这样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把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日,也没有一种特定的仪式庆祝劳动节。但劳作是古人生活的常态,我们从千年的古韵里,依然能够读出勤劳质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古代的

该诗记录了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岗麦田低着头割麦,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古代的

核心提示:"五一"劳动节施行的历史不长,古时也未有过放假这一说,但是古人劳动的辛勤程度未必比今人弱哟。这些古诗中的"劳动节",你知道几个?

锵锵锵锵!一年一度劳动人民的节日又来到了。"五一"劳动节施行的历史不长,古时也未有过放假这一说,但是古人劳动的辛勤程度未必比今人弱哟。漫卷诗书,于古诗词中品读对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赞歌,别有一番情致。

描写农耕场景

唐代诗人辈出,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著名诗篇不少。家喻户晓的当数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仅20个字,却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

东晋时期有个著名的"农民"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田园,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

他回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之地,盖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只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类的农事寒暄,每日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一个自得其乐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当时人们的劳作场景也可由此脑补了。

白居易也写过许多直接描写劳动场景的诗篇,著名的有《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该诗记录了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岗麦田低着头割麦,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描写打猎场景

该诗把一个原始的狩猎场面写得生动、有气势,还流露出古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狩猎工具的自豪和喜悦。

《七月》描绘的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描写冶炼场景

在李白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描写刺绣场景

描写丰收场景

他在另一首同题诗里又是这样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把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日,也没有一种特定的仪式庆祝劳动节。但劳作是古人生活的常态,我们从千年的古韵里,依然能够读出勤劳质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