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先锋】不一般的"领头人"--记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石爱国_北京时间

【

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石爱国毅然回到家乡丈河村,注册成立了羊明钙业有限公司,依托家乡丰富的煤炭和石灰石资源,研发、生产、销售轻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2007年投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为6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

□本报记者 郝梦瑶

从陵川县附城镇出发,沿县道向东南行驶20公里,一个优雅恬静的村落座落在郁郁葱葱的青山之中,这里就是丈河村。田园野趣,农家美味,古朴民俗,"最美乡村"、"桃源之地"等名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度假游玩。可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山坳坳。

" 村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有个好的'领头人'呀!"丈河村的干部群众一语破的。大家口中的"领头人",就是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石爱国。

"想回去为家乡发展做点事"

皮肤黝黑、高高瘦瘦、衣着朴素、说话略带一丝地方口音,如果不是随行的人员介绍,记者很难把眼前的这个人和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后回乡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村支书联系到一起。

上世纪90年代,石爱国从部队退役后在河南焦作安了家,有了一份稳定工作。后来,他下海经商,干过许多行当,在焦作小有名气。但家乡的发展始终是他心里最深的牵挂。石爱国回忆说,离家多年,儿时的山泉、溪水、河塘都已不复存在,可每次回到家乡,看到父老乡亲走的依旧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种的还是小麦、玉米,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一种想为家乡发展做点实事的念头驱使着他想返回家乡。

2005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石爱国毅然回到家乡丈河村,注册成立了羊明钙业有限公司,依托家乡丰富的煤炭和石灰石资源,研发、生产、销售轻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2007年投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为6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村民们合理安排上班时间,农忙时扛起锄头去种地,农闲时拿起扳手来上班,既不耽误春种秋收,又不影响正常工作,每月还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也就在这一年,石爱国在丈河村党员、村民信任的目光中,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让家乡父老的腰包鼓起来,这些年,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竭尽全力为村子谋求发展。

依托羊明钙业有限公司,石爱国带领村两委班子为丈河村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不仅吃水免费,还承担了管道维护等费用;村里有大型工程、大型活动需要大宗开支而又缺钱的时候,他总是先从公司里拿出钱来贴补;他还把自己作为村干部应领的工资报酬,全部用在了村里老人身上。每年春节,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一袋大米、70岁以上老人再加一袋白面、80岁以上老人再加一壶食用油,90岁以上老人还给2000元现金……

" 因为石书记,咱才能不出村就有钱赚啊!我每年能拿到3万多元工资呢。""我们到公司澡堂洗澡不用掏钱,而且24小时都有热水。""用句当下流行的话,生活在丈河,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石爱国的努力,村民们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赞许有加。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上任后,为村里规划发展路径,成了石爱国最上心的事。

林草地5000亩、森林覆盖率57%,拥有祖师顶、南崖宫、古民居、寥东河等多处人文自然景观……经过多次调研,多年走南闯北积累的学识和开阔的眼界,让石爱国意识到,这些都是丈河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要想办法把身边的绿水青山变成能富民的金山银山。

深思熟虑后,石爱国把"如何让一方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个课题提到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确定了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说干就干,石爱国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围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在附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身心投入到打造丈河新名片工作中。

在石爱国的带领下,村里组织对主街巷安装雨水、污水收集管网,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0立方米的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成立了环卫队伍,每年投入6万元专项资金,对垃圾进行集中清扫、清运;治理了4.2公里长的白洋泉河道;亮化了村子的主要街巷……

几年下来,丈河村环境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村委会还多方筹资建成了集"踏青、赏花、采摘、垂钓、观光"等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南崖宫观光采摘园"和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红叶山庄",旅游业风生水起。同时,依托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特色种养产业,如今,村里的种植业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种植,发展到了花卉、苗木、彩园、干果、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面积达200亩的采摘园里苹果、梨、樱桃、杏、桃相继挂果,养殖业也发展到了猪、牛、羊、驴、鸡、鱼、狐狸等十几个品种……

多种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村民李有虎养了15年蜜蜂,每年能收获不少土蜂蜜。但是之前,由于游客少又缺乏销售渠道,他的土蜂蜜基本没人买。这几年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他的蜂蜜非常畅销,每年至少收入3万元。"现在蜂蜜不仅不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李有虎告诉记者,他今年还打算把家里闲置的二楼收拾出来,改造成客房供游人休憩。

村民腰包鼓了,丈河村也变得越来越美,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晋城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慕名而至的游客越来越多。

" 不让一个兄弟村在脱贫攻坚中掉队"

丈河人富起来了,可丈河片区还有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个低收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6户、1162人。"不能让一个兄弟村在脱贫攻坚中掉队。"石爱国心里暗下决心。

为帮助这些贫困村脱贫致富,在镇党委的指导下,丈河村和仙泉村、里进掌村、东西掌村、东瑶泉村、西瑶泉村、台北村、柏崖村、新庄村、桑家坪村、羊明钙业等11个党支部组建了丈河片区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部,确立了"以企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面"的脱贫攻坚模式。石爱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把脱贫攻坚的责任主动承担起来,兼任联合片区党总支书记,以丈河村为中心,以羊明钙业为驱动,带领周边8个贫困村、1个低收入村实现脱贫致富。

这下,石爱国更忙了。公司的事要操心,村里的事要操心,兄弟村的事更得操心。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正顶着烈日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商量村里个别小路硬化问题。采访期间,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安排协调公司和村里的各项急事。

通过支部联建,38名贫困户得以在羊明钙业有限公司就业。贫困村通过将专项扶贫资金入股企业,每年能够保底分红,所得的60%发给贫困户,40%留作村集体阵地建设、公益活动等使用。"支部联建、入股企业以后,我们村人均增收113元,村级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破零'目标。"东西掌村支部书记申国亮感慨地说。

此外,各村还结合村情,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果品产业和黑山羊、中蜂养殖等产业。支部联建的联合帮带作用,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正在引领区域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成为现实。

" 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丈河村规模较大、基层组织战斗力强、产业结构合理、农民增收渠道广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所有的兄弟村在脱贫攻坚中不掉队,把脱贫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石爱国坚定地说。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太行日报社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

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石爱国毅然回到家乡丈河村,注册成立了羊明钙业有限公司,依托家乡丰富的煤炭和石灰石资源,研发、生产、销售轻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2007年投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为6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

□本报记者 郝梦瑶

从陵川县附城镇出发,沿县道向东南行驶20公里,一个优雅恬静的村落座落在郁郁葱葱的青山之中,这里就是丈河村。田园野趣,农家美味,古朴民俗,"最美乡村"、"桃源之地"等名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度假游玩。可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山坳坳。

" 村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有个好的'领头人'呀!"丈河村的干部群众一语破的。大家口中的"领头人",就是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石爱国。

"想回去为家乡发展做点事"

皮肤黝黑、高高瘦瘦、衣着朴素、说话略带一丝地方口音,如果不是随行的人员介绍,记者很难把眼前的这个人和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后回乡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村支书联系到一起。

上世纪90年代,石爱国从部队退役后在河南焦作安了家,有了一份稳定工作。后来,他下海经商,干过许多行当,在焦作小有名气。但家乡的发展始终是他心里最深的牵挂。石爱国回忆说,离家多年,儿时的山泉、溪水、河塘都已不复存在,可每次回到家乡,看到父老乡亲走的依旧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种的还是小麦、玉米,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一种想为家乡发展做点实事的念头驱使着他想返回家乡。

2005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石爱国毅然回到家乡丈河村,注册成立了羊明钙业有限公司,依托家乡丰富的煤炭和石灰石资源,研发、生产、销售轻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2007年投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为6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村民们合理安排上班时间,农忙时扛起锄头去种地,农闲时拿起扳手来上班,既不耽误春种秋收,又不影响正常工作,每月还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也就在这一年,石爱国在丈河村党员、村民信任的目光中,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让家乡父老的腰包鼓起来,这些年,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竭尽全力为村子谋求发展。

依托羊明钙业有限公司,石爱国带领村两委班子为丈河村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不仅吃水免费,还承担了管道维护等费用;村里有大型工程、大型活动需要大宗开支而又缺钱的时候,他总是先从公司里拿出钱来贴补;他还把自己作为村干部应领的工资报酬,全部用在了村里老人身上。每年春节,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一袋大米、70岁以上老人再加一袋白面、80岁以上老人再加一壶食用油,90岁以上老人还给2000元现金……

" 因为石书记,咱才能不出村就有钱赚啊!我每年能拿到3万多元工资呢。""我们到公司澡堂洗澡不用掏钱,而且24小时都有热水。""用句当下流行的话,生活在丈河,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石爱国的努力,村民们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赞许有加。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上任后,为村里规划发展路径,成了石爱国最上心的事。

林草地5000亩、森林覆盖率57%,拥有祖师顶、南崖宫、古民居、寥东河等多处人文自然景观……经过多次调研,多年走南闯北积累的学识和开阔的眼界,让石爱国意识到,这些都是丈河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要想办法把身边的绿水青山变成能富民的金山银山。

深思熟虑后,石爱国把"如何让一方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个课题提到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确定了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说干就干,石爱国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围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在附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身心投入到打造丈河新名片工作中。

在石爱国的带领下,村里组织对主街巷安装雨水、污水收集管网,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0立方米的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成立了环卫队伍,每年投入6万元专项资金,对垃圾进行集中清扫、清运;治理了4.2公里长的白洋泉河道;亮化了村子的主要街巷……

几年下来,丈河村环境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村委会还多方筹资建成了集"踏青、赏花、采摘、垂钓、观光"等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南崖宫观光采摘园"和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红叶山庄",旅游业风生水起。同时,依托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特色种养产业,如今,村里的种植业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种植,发展到了花卉、苗木、彩园、干果、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面积达200亩的采摘园里苹果、梨、樱桃、杏、桃相继挂果,养殖业也发展到了猪、牛、羊、驴、鸡、鱼、狐狸等十几个品种……

多种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村民李有虎养了15年蜜蜂,每年能收获不少土蜂蜜。但是之前,由于游客少又缺乏销售渠道,他的土蜂蜜基本没人买。这几年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他的蜂蜜非常畅销,每年至少收入3万元。"现在蜂蜜不仅不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李有虎告诉记者,他今年还打算把家里闲置的二楼收拾出来,改造成客房供游人休憩。

村民腰包鼓了,丈河村也变得越来越美,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晋城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慕名而至的游客越来越多。

" 不让一个兄弟村在脱贫攻坚中掉队"

丈河人富起来了,可丈河片区还有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个低收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6户、1162人。"不能让一个兄弟村在脱贫攻坚中掉队。"石爱国心里暗下决心。

为帮助这些贫困村脱贫致富,在镇党委的指导下,丈河村和仙泉村、里进掌村、东西掌村、东瑶泉村、西瑶泉村、台北村、柏崖村、新庄村、桑家坪村、羊明钙业等11个党支部组建了丈河片区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部,确立了"以企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面"的脱贫攻坚模式。石爱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把脱贫攻坚的责任主动承担起来,兼任联合片区党总支书记,以丈河村为中心,以羊明钙业为驱动,带领周边8个贫困村、1个低收入村实现脱贫致富。

这下,石爱国更忙了。公司的事要操心,村里的事要操心,兄弟村的事更得操心。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正顶着烈日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商量村里个别小路硬化问题。采访期间,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安排协调公司和村里的各项急事。

通过支部联建,38名贫困户得以在羊明钙业有限公司就业。贫困村通过将专项扶贫资金入股企业,每年能够保底分红,所得的60%发给贫困户,40%留作村集体阵地建设、公益活动等使用。"支部联建、入股企业以后,我们村人均增收113元,村级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破零'目标。"东西掌村支部书记申国亮感慨地说。

此外,各村还结合村情,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果品产业和黑山羊、中蜂养殖等产业。支部联建的联合帮带作用,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正在引领区域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成为现实。

" 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丈河村规模较大、基层组织战斗力强、产业结构合理、农民增收渠道广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所有的兄弟村在脱贫攻坚中不掉队,把脱贫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石爱国坚定地说。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太行日报社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