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你没看到过的《金瓶梅》插画_北京时间

这里有你没看到过的《金瓶梅》插画

本图鉴以现存的《金瓶梅》词话本(万历本)、崇祯本(绣像本)和第一奇书本(张竹坡评本)为重点,呈现现存的《金瓶梅》两个版本系统、三大分支的古代线装书的书影。

这里有你没看到过的《金瓶梅》插画

中国的古典小说伴随绣像插图流传,是一大特色。《金瓶梅》自诞生以来,首先增刻图像者为明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每回两幅,计200 幅。人物鲜活,构思精巧,刻工精湛,毫发毕现。是中国古代版画的杰出代表、巅峰之作。

进入清代,《金瓶梅》绘画的创作基本就是围绕崇祯本木刻版画的翻刻和描改。在几种巾箱本的小版《第一奇书》中,增加部分人物的绣像。最值得珍视的是《清宫珍宝皕美图》的创作,共计200 幅,数量、水平均叹为观止。画家以崇祯本回目为题,在木刻画的基础上,以工笔重彩丰富构图,描绘细节,更胜一筹。有理由相信其出自清代的宫廷画家之手。可惜原作因为战乱而散佚海外,期待它能有重现于世的一天。

进入民国,存宝斋《真本金瓶梅》的出版,采用了重新创作的200 幅插图。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开创了《金瓶梅》的连环画时代。胡也佛的《金瓶梅秘戏图》善于运用西洋画中透视的技法,以艳丽的色彩精细勾勒,不放过一物一态、一丝一毫的细节,使《金瓶梅》彩绘画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近代以来,《金瓶梅》绘画的创作涵盖了美术范围内的几乎所有门类和技法。包括版画、工笔画、油画、水彩、白描、连环画、动漫,甚至刺绣等。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以陈全胜、戴敦邦、白鹭、于水、魏东为代表的新老画家的作品不断涌现。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这部作品的肯定和热爱。现今进入互联网时代,是以图片为基础的读图时代。过去图像作为文字的附属品为图书增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绘图在传播力和表现力上的优势日益凸显,《金瓶梅》绘画创作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创作空间。

邱华栋 张青松 编著

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词话》自万历丁巳年间刊刻问世以来,在世人眼中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奇书"。一方面,作者直面人生,洞达世情,展现社会的丰富,暴露明代社会的腐败黑暗,同时透析人性的善恶,其深其细其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有其匹。另一方面,作品在涉笔饮食男女之时,多有恣肆铺陈的性行为描写,触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敏感的神经,因而长期被视为"淫书",长期列名于禁书的黑名单上,而云锁雾绕。

根据现存《金瓶梅词话》中的"东吴弄珠客序",该书刊刻时间为万历丁巳年,也就是从1617年首次坎坷出版以来算起,到2017年,这本书刊刻印刷整整400年。而我们著录的各种版本也超过400种。不谋而合,自有天意。

《金瓶梅版本图鉴》紧紧围绕《金瓶梅》的版本演变史来呈现,以版本演变来印证这本书在400 年的流传、印刷、出版以及翻译的过程。全书以图为主,文字为辅。本图鉴以现存的《金瓶梅》词话本(万历本)、崇祯本(绣像本)和第一奇书本(张竹坡评本)为重点,呈现现存的《金瓶梅》两个版本系统、三大分支的古代线装书的书影。同时,也呈现出现当代海峡两岸及香港出版的各时期的几十种线装影印本的书影,尤其是当代出版的线装书,包括刘心武评点本等线装新版本图录。

这里有你没看到过的《金瓶梅》插画

本图鉴以现存的《金瓶梅》词话本(万历本)、崇祯本(绣像本)和第一奇书本(张竹坡评本)为重点,呈现现存的《金瓶梅》两个版本系统、三大分支的古代线装书的书影。

这里有你没看到过的《金瓶梅》插画

中国的古典小说伴随绣像插图流传,是一大特色。《金瓶梅》自诞生以来,首先增刻图像者为明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每回两幅,计200 幅。人物鲜活,构思精巧,刻工精湛,毫发毕现。是中国古代版画的杰出代表、巅峰之作。

进入清代,《金瓶梅》绘画的创作基本就是围绕崇祯本木刻版画的翻刻和描改。在几种巾箱本的小版《第一奇书》中,增加部分人物的绣像。最值得珍视的是《清宫珍宝皕美图》的创作,共计200 幅,数量、水平均叹为观止。画家以崇祯本回目为题,在木刻画的基础上,以工笔重彩丰富构图,描绘细节,更胜一筹。有理由相信其出自清代的宫廷画家之手。可惜原作因为战乱而散佚海外,期待它能有重现于世的一天。

进入民国,存宝斋《真本金瓶梅》的出版,采用了重新创作的200 幅插图。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开创了《金瓶梅》的连环画时代。胡也佛的《金瓶梅秘戏图》善于运用西洋画中透视的技法,以艳丽的色彩精细勾勒,不放过一物一态、一丝一毫的细节,使《金瓶梅》彩绘画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近代以来,《金瓶梅》绘画的创作涵盖了美术范围内的几乎所有门类和技法。包括版画、工笔画、油画、水彩、白描、连环画、动漫,甚至刺绣等。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以陈全胜、戴敦邦、白鹭、于水、魏东为代表的新老画家的作品不断涌现。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这部作品的肯定和热爱。现今进入互联网时代,是以图片为基础的读图时代。过去图像作为文字的附属品为图书增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绘图在传播力和表现力上的优势日益凸显,《金瓶梅》绘画创作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创作空间。

邱华栋 张青松 编著

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词话》自万历丁巳年间刊刻问世以来,在世人眼中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奇书"。一方面,作者直面人生,洞达世情,展现社会的丰富,暴露明代社会的腐败黑暗,同时透析人性的善恶,其深其细其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有其匹。另一方面,作品在涉笔饮食男女之时,多有恣肆铺陈的性行为描写,触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敏感的神经,因而长期被视为"淫书",长期列名于禁书的黑名单上,而云锁雾绕。

根据现存《金瓶梅词话》中的"东吴弄珠客序",该书刊刻时间为万历丁巳年,也就是从1617年首次坎坷出版以来算起,到2017年,这本书刊刻印刷整整400年。而我们著录的各种版本也超过400种。不谋而合,自有天意。

《金瓶梅版本图鉴》紧紧围绕《金瓶梅》的版本演变史来呈现,以版本演变来印证这本书在400 年的流传、印刷、出版以及翻译的过程。全书以图为主,文字为辅。本图鉴以现存的《金瓶梅》词话本(万历本)、崇祯本(绣像本)和第一奇书本(张竹坡评本)为重点,呈现现存的《金瓶梅》两个版本系统、三大分支的古代线装书的书影。同时,也呈现出现当代海峡两岸及香港出版的各时期的几十种线装影印本的书影,尤其是当代出版的线装书,包括刘心武评点本等线装新版本图录。

这里有你没看到过的《金瓶梅》插画

A- A+ 2019-03-01 17:51:00  人民政协网  2071次浏览 

中国的古典小说伴随绣像插图流传,是一大特色。《金瓶梅》自诞生以来,首先增刻图像者为明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每回两幅,计200 幅。人物鲜活,构思精巧,刻工精湛,毫发毕现。是中国古代版画的杰出代表、巅峰之作。

进入清代,《金瓶梅》绘画的创作基本就是围绕崇祯本木刻版画的翻刻和描改。在几种巾箱本的小版《第一奇书》中,增加部分人物的绣像。最值得珍视的是《清宫珍宝皕美图》的创作,共计200 幅,数量、水平均叹为观止。画家以崇祯本回目为题,在木刻画的基础上,以工笔重彩丰富构图,描绘细节,更胜一筹。有理由相信其出自清代的宫廷画家之手。可惜原作因为战乱而散佚海外,期待它能有重现于世的一天。

进入民国,存宝斋《真本金瓶梅》的出版,采用了重新创作的200 幅插图。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开创了《金瓶梅》的连环画时代。胡也佛的《金瓶梅秘戏图》善于运用西洋画中透视的技法,以艳丽的色彩精细勾勒,不放过一物一态、一丝一毫的细节,使《金瓶梅》彩绘画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近代以来,《金瓶梅》绘画的创作涵盖了美术范围内的几乎所有门类和技法。包括版画、工笔画、油画、水彩、白描、连环画、动漫,甚至刺绣等。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以陈全胜、戴敦邦、白鹭、于水、魏东为代表的新老画家的作品不断涌现。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这部作品的肯定和热爱。现今进入互联网时代,是以图片为基础的读图时代。过去图像作为文字的附属品为图书增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绘图在传播力和表现力上的优势日益凸显,《金瓶梅》绘画创作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创作空间。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责任编辑:韩薇(FX004)
评论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