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光,成为光--古风作家画骨师新作《婆娑行》获奖专访_北京时间

向着光,成为光--古风作家画骨师新作《婆娑行》获奖专访

《婆娑行》终章三十五万字,以东方上古神话体系为背景,传统文化中对龙、凤、孔雀大明王、九尾狐、女娲、东海鲛人、鲤跃龙门等图腾形象和宗教传说,在这部小说里都进行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创作,世界框架自成体系,通俗易懂。

向着光,成为光--古风作家画骨师新作《婆娑行》获奖专访

“画骨师”本名陈涓生,戏剧文学编剧专业,职业女作家。2016年创作的首部古风权谋长篇小说《天狼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风靡万千读者,广获好评。近日,刚完稿的仙侠言情长篇《婆娑行》,荣获“首届掌阅文学创作大赛”长篇二等奖。2017年1月5日,作者应邀至北京插花艺术博物馆参加颁奖典礼,再次引起关注。

她说,“写作是场负重独行的织梦之旅,最先熨帖的是自己的灵魂。造梦者用文字搭建出另一个超离现实的华美世界,愿字里行间呈现的一切美好,也能同时照亮读到它们的人。”

1.首先恭喜画骨师荣获“首届掌阅文学创作大赛”长篇二等奖,《婆娑行》最终从数万参赛稿件中脱颖而出,谈一下感受?

其实挺意外的,也是无心插柳的结果。2016年4月开始着手创作《婆娑行》,七月底才从朋友处得知有这个比赛,平台正规,遂抱着多结识文友的想法携作品参与。

2.一个擅长写古风历史的作者,为什么会开始创作从未涉足过的仙侠题材?

《婆娑行》是一次转型尝试,严格来说,算是一部仙侠权谋小说。曾有读者说,在看到《婆娑行》之前,一直以为权谋只会出现在宫斗类型的作品里,觉得这个创意很新鲜。而言情小说素来被诟病诸多,大众普遍认为这类作品过分突出娱乐性,拘泥于小情小爱,导致深度欠缺,创作手法也鲜有新意。个人觉得这个现状是有改进空间的,题材只是载体,一部成熟的作品最终体现的,还是作者的知识储备,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思考,以及需要借助故事来探讨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写言情就不需要积累了。如果能把娱乐性和思想性,用一种能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融合起来,也是个不错的尝试。

3.介绍一下这部获奖作品吧。

《婆娑行》终章三十五万字,以东方上古神话体系为背景,传统文化中对龙、凤、孔雀大明王、九尾狐、女娲、东海鲛人、鲤跃龙门等图腾形象和宗教传说,在这部小说里都进行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创作,世界框架自成体系,通俗易懂。历史、地理、古典建筑、宗教哲学、诗词均有涉猎,且融合了时下大热的奇幻、甜虐、幽默元素。各种古典文献中的掌故、知识皆拈来穿插,经过深入浅出的艺术加工,希望能令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创作过程中,力求跳出普通浅白言情套路,尝试将传统古风和宫斗权谋相结合,有惊险悬疑,有人性冲突、阴谋谎言和信念理想互相碰撞,拓展了情节的深刻和丰富性,重新解构仙侠小说创新文体。

4.初次尝试完全陌生的题材,过程中是否遇到很多困难,灵感从何而来?

写作是个极其孤独的过程,情节卡住的时候难免焦灼。其实一部好看的小说,离奇曲折的故事只是肌理脉络,或者说一种表面化的表现形式。真正的骨架,是对人性的挖掘和思索。仙侠背景只是皮囊,有助于情节在特定的框架下发展得更合理顺畅,作者真正想要在这部作品里探讨的,首先是人与回忆的关系。为了荣誉、自由、感情和生命所甘愿付出的代价。想要阐述的,是所谓无法掌控的“命运”,其实正暗藏在幽微的人心里。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思考和经历,永远是灵感的最大来源。

5.一年一部长篇,在这个网文动辄要求日更上万的时代,算是相当低产,会不会因此觉得焦虑不安?或担心容易被读者遗忘?

笔者写作近十年,走上写作道路之初,始于在传统的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严格来说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网络作家。速更网文拥有特定读者群,自有可取之处。但作为写作者,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想要创作的,是什么样的作品。众口难调,迎合所有人的偏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味追求速度而放弃质量,容易本末倒置。文以载道,是一个创作者应有的,最基本的严谨和真诚,要对笔下的每一行字句负责。繁华泡沫吸引一时眼目,有分量的东西,最终会在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

6.下一步写作计划是什么?

新长篇已在筹备中,春节后会开始动笔,在这里透露一下,时代背景将放在“惆怅旧欢如梦”的民国时期,力求用另种全新视角,创作一部打动人心的乱世传奇。

7.画骨师最后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每一个在深夜凌晨煎熬的写作者,都有过同样的困顿。你写下的每一行字或许无人欣赏,或许暂时得不到任何回音。但是不要害怕失望,若能秉怀初心,不以结果为目的去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所有未来都会如期而至。向着光,终将成为光。

采访最后,有幸请到知名作家,佛山市南海区网络作协副主席李逸轩,为同行后辈画骨师题下寄语:“画骨师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笔下文字充满灵性,宜古宜今。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笔耕不缀,对文学怀有坚定执着的理想。希望她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佳作频出,获得更好的成绩。”

向着光,成为光--古风作家画骨师新作《婆娑行》获奖专访

《婆娑行》终章三十五万字,以东方上古神话体系为背景,传统文化中对龙、凤、孔雀大明王、九尾狐、女娲、东海鲛人、鲤跃龙门等图腾形象和宗教传说,在这部小说里都进行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创作,世界框架自成体系,通俗易懂。

向着光,成为光--古风作家画骨师新作《婆娑行》获奖专访

“画骨师”本名陈涓生,戏剧文学编剧专业,职业女作家。2016年创作的首部古风权谋长篇小说《天狼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风靡万千读者,广获好评。近日,刚完稿的仙侠言情长篇《婆娑行》,荣获“首届掌阅文学创作大赛”长篇二等奖。2017年1月5日,作者应邀至北京插花艺术博物馆参加颁奖典礼,再次引起关注。

她说,“写作是场负重独行的织梦之旅,最先熨帖的是自己的灵魂。造梦者用文字搭建出另一个超离现实的华美世界,愿字里行间呈现的一切美好,也能同时照亮读到它们的人。”

1.首先恭喜画骨师荣获“首届掌阅文学创作大赛”长篇二等奖,《婆娑行》最终从数万参赛稿件中脱颖而出,谈一下感受?

其实挺意外的,也是无心插柳的结果。2016年4月开始着手创作《婆娑行》,七月底才从朋友处得知有这个比赛,平台正规,遂抱着多结识文友的想法携作品参与。

2.一个擅长写古风历史的作者,为什么会开始创作从未涉足过的仙侠题材?

《婆娑行》是一次转型尝试,严格来说,算是一部仙侠权谋小说。曾有读者说,在看到《婆娑行》之前,一直以为权谋只会出现在宫斗类型的作品里,觉得这个创意很新鲜。而言情小说素来被诟病诸多,大众普遍认为这类作品过分突出娱乐性,拘泥于小情小爱,导致深度欠缺,创作手法也鲜有新意。个人觉得这个现状是有改进空间的,题材只是载体,一部成熟的作品最终体现的,还是作者的知识储备,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思考,以及需要借助故事来探讨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写言情就不需要积累了。如果能把娱乐性和思想性,用一种能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融合起来,也是个不错的尝试。

3.介绍一下这部获奖作品吧。

《婆娑行》终章三十五万字,以东方上古神话体系为背景,传统文化中对龙、凤、孔雀大明王、九尾狐、女娲、东海鲛人、鲤跃龙门等图腾形象和宗教传说,在这部小说里都进行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创作,世界框架自成体系,通俗易懂。历史、地理、古典建筑、宗教哲学、诗词均有涉猎,且融合了时下大热的奇幻、甜虐、幽默元素。各种古典文献中的掌故、知识皆拈来穿插,经过深入浅出的艺术加工,希望能令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创作过程中,力求跳出普通浅白言情套路,尝试将传统古风和宫斗权谋相结合,有惊险悬疑,有人性冲突、阴谋谎言和信念理想互相碰撞,拓展了情节的深刻和丰富性,重新解构仙侠小说创新文体。

4.初次尝试完全陌生的题材,过程中是否遇到很多困难,灵感从何而来?

写作是个极其孤独的过程,情节卡住的时候难免焦灼。其实一部好看的小说,离奇曲折的故事只是肌理脉络,或者说一种表面化的表现形式。真正的骨架,是对人性的挖掘和思索。仙侠背景只是皮囊,有助于情节在特定的框架下发展得更合理顺畅,作者真正想要在这部作品里探讨的,首先是人与回忆的关系。为了荣誉、自由、感情和生命所甘愿付出的代价。想要阐述的,是所谓无法掌控的“命运”,其实正暗藏在幽微的人心里。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思考和经历,永远是灵感的最大来源。

5.一年一部长篇,在这个网文动辄要求日更上万的时代,算是相当低产,会不会因此觉得焦虑不安?或担心容易被读者遗忘?

笔者写作近十年,走上写作道路之初,始于在传统的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严格来说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网络作家。速更网文拥有特定读者群,自有可取之处。但作为写作者,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想要创作的,是什么样的作品。众口难调,迎合所有人的偏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味追求速度而放弃质量,容易本末倒置。文以载道,是一个创作者应有的,最基本的严谨和真诚,要对笔下的每一行字句负责。繁华泡沫吸引一时眼目,有分量的东西,最终会在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

6.下一步写作计划是什么?

新长篇已在筹备中,春节后会开始动笔,在这里透露一下,时代背景将放在“惆怅旧欢如梦”的民国时期,力求用另种全新视角,创作一部打动人心的乱世传奇。

7.画骨师最后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每一个在深夜凌晨煎熬的写作者,都有过同样的困顿。你写下的每一行字或许无人欣赏,或许暂时得不到任何回音。但是不要害怕失望,若能秉怀初心,不以结果为目的去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所有未来都会如期而至。向着光,终将成为光。

采访最后,有幸请到知名作家,佛山市南海区网络作协副主席李逸轩,为同行后辈画骨师题下寄语:“画骨师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笔下文字充满灵性,宜古宜今。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笔耕不缀,对文学怀有坚定执着的理想。希望她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佳作频出,获得更好的成绩。”

北京时间客户端